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一十六章(1/2)

作者:无助的张阿四
翌日,张忠华哼着小曲儿来到九龙广播道的玉皇电视台驶去。
“老板,你这是哼着什么歌曲,节奏感挺强的,要不要也出成唱片啊?”
王仕揆笑着对张忠华道。
“哦,没什么,这是以前他们跳舞时的歌曲,节奏感肯定强,但是这种歌曲出唱片就有点丢人了。”
张忠华有些尴尬说道。
张忠华很快就来到玉皇电视台的会议室,此时黄锡照等人已经早早的在会议室等待,当然还有蔡澜这个家伙。
蔡澜也从无线电视台跳槽到玉皇卫视,蔡澜、黄沾、古龙、倪匡四个老司机彻底成为了好基友,三天两头聚在一起喝酒把妹!
“昨天,我和酒店那边的人员一起开会,玉皇星岛报业联合亚联社会推出玉皇星级餐厅……”
张忠华介绍道。
“这个美食密探的工作不错,我也要兼职参加,我对吃还是很有研究的。
我在1957年的时候,就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东瀛经理,那边的餐厅我还是很了解的。”
听到美食密探的工作,蔡澜立刻毛遂自荐说道。
黄锡照很是无语,不过蔡澜是彻底把港岛的所有餐厅都转了一圈,单论吃的话这里无人能出其右。
港岛四大才子中,金庸是武侠小说宗师、倪匡是科幻小说宗师、黄沾是歌曲作词宗师,蔡澜这个写美食的食神应该是凑数的吧。
蔡澜其人,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可以说是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金庸对于蔡澜的评价还是很中肯,蔡澜的确懂的东西很多,语言这块蔡澜也是强的一批,英语、东瀛语、柔佛语、泰米尔语等等也都掌握。
“你?你肯定是不行的,美食密探对去的餐厅饭店都是保密的,全港岛谁不知道你喜欢美食啊。”
张忠华笑着道。
“老板,我们不光出榜单,是不是还要办一个美食类的节目?”
黄锡照问道。
“没错,这次我们要办的是一个美食节目,名字叫做《舌尖上的美食》,这个节目也只能辛苦蔡澜你来做主持了。”张忠华说道。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我很喜欢美食节目。”
蔡澜兴奋说道。
“《舌尖上的美食》节目主题围绕人类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来,讲述世界各地的美食生态。
所以这档节目基本会把全球转一圈,当然第一期是亚洲的国家,后面会去欧罗巴洲、阿美利加洲、袋鼠洲、阿非利加洲等地,探索当地的特色美食。
当然有些国家是进不去的,你确定你还想当这个节目的支持人吗?”
张忠华笑着问道。
蔡澜现在换对象和换衣服差不多,从14岁初恋开始,基本一年换一次对象,整个港岛他可以说是活得最潇洒最通透的人。
众人也都是好奇的看着蔡澜,到了国外可就没有港岛玩的这么开心,他的几个酒友可没时间出国陪他浪。
“老板,其他地方还好,但是阿非利加洲就不用了吧,他们的吃食要是拍成节目的话,恐怕就没人收看这个节目了。”
蔡澜苦逼的说道。
“你还真了解他们的食物啊?我们目前主要也是亚洲的国家,也有不少国家也是基本没有什么饮食文化的,这块亚联社会做出筛选的。”
张忠华说道。
让蔡澜主持节目张忠华是放心的,毕竟前世蔡澜主持的电视节目可是不少,《蔡澜人生真好玩》、《蔡澜叹世界》、《蔡澜叹名菜》、《蔡澜食尚》、《蔡澜品味》、《蔡澜亚洲一乐也》等等,基本就没有离开过吃。
同时蔡澜出版的书也有不少,《蔡澜老友记》、《蔡澜美食地图》、《蔡澜品酒》、《蔡澜笑话》、《人生必去的餐厅》、《蔡澜读行天下》、《蔡澜旅行食记》等等,也基本都是吃喝玩乐。
“新节目《舌尖上的美食》,以食物为线索,以食带民,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礼仪、生活状态等一路铺开,全方位展示各地的美食文化。
节目通过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七个切面,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当然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块由亚联社来完成。”
张忠华介绍道。
“老板,要是这样拍摄的话,这个节目一集可能一个月也拍摄不完,有的食材季节性要求也是比较强的。”
黄锡照对于张忠的计划有些无语,这食材取景的难度可是很高的,就是海鲜之类的也是有着季节性的,这么搞的话拍摄成本也太高了一些。
“那蔡澜就再主持一档旅游节目得了,一边拍摄美食节目,一边拍摄旅游节目介绍下各地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而且蔡澜自己也可以出版一个旅游杂志,都不耽误。”
“没问题,这块我还是很擅长的,要是出的书能够畅销全球的话,我下半生也就不愁吃喝了。”
蔡澜有些激动说道,挣不挣钱的他还真不太想在乎,主要是全球旅游下来,以后可以出版的书籍也真是太多了,美食、景点、游记、女人等等,出了七八本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工作真是太好了,不但能够在世界各地免费吃喝玩乐,还赚着高昂的薪水,这做梦都要笑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多一档节目也挺好,也节省了不少的资源,旅游节目的名字叫什么?蔡澜带你游世界?蔡澜游行天下?”
黄锡照说道。
“还是叫《蔡澜带你游世界》吧,也可以分为亚洲篇、阿非利加洲篇、欧罗巴篇、阿美利加篇、欧罗巴篇,以后慢慢拍。”
蔡澜笑着说道。
“你喜欢就行,顺便选出全球最景点的旅游景点,未来有可能到这些地方修建酒店。”
玉皇电视台跟着亚联社在全球转一圈,不但能拍摄节目、收集素材,也能收集到更多有用的商业信息,也是一箭多雕好事。
“那播放这块恐怕也要到明年了,旅游可以一周播放一集,但是美食这块估计就是一个月播放一集了。”
黄锡照说道。
“这个事情你们看着安排就行,短时间内估计是走不出东南亚,慢慢拍摄吧。
不过安全这块也要多注意一些,安保人员会带着直升机和你们一块随行,多培养一些相关的人才也挺不错。”
张忠华随后又讲解了《舌尖上的华夏》一些经验,这个节目可是相当火爆的,拍好之后,过上两三年也可以重播一次吗。
就在张忠华和电视台一众人等开始筹划新节目的时候。
马华已经收到了消息,他有些魂不守舍的走到自己家。
魏淑芬看着马华心不在焉的样子很是纳闷,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啊,调换工作的事情也已经拒绝了,难道还有麻烦?
“马华,你这是怎么了,是工作上有麻烦吗?”
魏淑芬问道。
“没有,是亚联社那边联系我,说是想让我正式加入亚联社,然后把我调到港岛那边,张忠华师叔那边缺人手,想让我到港岛那边帮忙培养厨师,顺带掌管厨房这一块。”
马华解释道。
“这……你在红星轧钢厂上班,亚联社那边能调动你的职位?”
魏淑芬说道。
“这个没问题,亚联社那边还是有能力把我的工作关系调到他们那边,随后亚联社向相关部门申请下,我们还是能一块出去的。
亚联社在四九城的能量还是不小的,他们和不少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就是工业部那边有时候也会找亚联社帮忙。”
马华解释道。
“不过亚联社都不过是玉皇集团的一个子公司,那么大的集团那边应该不缺厨房管理人员吧,他们那么多员工还缺厨师啊。”
魏淑芬郁闷说道。
“玉皇集团在港岛、奥门、弯弯国、新国、柔佛国、吕宋国、文莱、东瀛、南棒子国等地修建了不少玉皇广场,其中玉皇广场有酒店项目,我以后可能要管理酒店厨房这块。
酒店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厨师的缺口也很大,我过去的话主要就是要培养一些高级厨师,为以后酒店扩张做准备。”
马华解释道。
“马华,你会做的都是一些家常菜,酒店那边应该都是顶级食材,而且还有西餐、日餐等等,你也只是看了些菜谱而已。”
魏淑芬想起港岛那边的餐饮还是很担心的,他觉得现在马华的水平也有些纸上谈兵,和那些顶级厨师还有不小的差距。
“其实跟着师傅在亚联社工作这段时间学了不少东西,而且我到那边的话,还要跟着师叔系统的学习一下的,港岛那边的御厨传人也不少,我也会跟着他们学习一段时间。”
“那你想过去吗?”
魏淑芬问道。
“我也不知道,港岛离四九城太远了,出去之后再想回来也是比较麻烦的,我也担心我们过去适应不了那边的生活。”
马华说道。
魏淑芬想起双方的父母也很是不舍,自己和两个孩子可是不会说粤语的,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也是一般般。
“你师傅怎么说?”
“我师傅说让我自己做决定,他反正不去没有,他说自己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而且没什么熟人不去这边自在。
你是咋想,咱们去不去啊?”
马华解释道。
“我觉得我们可以一块出去到港岛,小山和小芳到了那边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你也出去见见世面吧。”
魏淑芬想了想然后道。
“那我给亚联社那边回话了,咱们父母那边,亚联社会帮忙照顾的。”
马华叹息说道。
“我们的户籍怎么办?到港岛肯定要办理身份证的,那这边户籍还有没有啊?”
“这个就要看亚联社那边怎么安排,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港岛那边挺好办的,张师叔已经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马华笑着说道。
“嗯,你一定要和师傅还有师母告别!”
“这还用你说?”
马华从家出来后先是到亚联社转了一圈,随后开始和父母说了去港岛的事情,有亚联社帮忙倒也不用担心什么事情。
第二天马华来到红星轧钢厂,他对于工作了十年的地方很是不舍,这里有着太多的记忆,自己的青春也都是在这里度过,但是想了想亚联社负责人给自己畅想的美好未来,又坚定了决心。
最后马华来到了厂长办公室,准备找杨厂长汇报一下。
而杨厂长研究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马华的工作关系也要调到港岛。
“杨厂长,我准备加入亚联社,然后离开四九城去港岛了,这次跟您汇报一下。”
马华对于杨厂长很是尊敬,毕竟他师傅何雨柱对杨厂长就很尊敬,马华又是一个老实孩子自然对杨厂长更加尊敬。
“到了那边之后好好干,不要丢我们炎夏人的脸,不要丢我们红星轧钢厂的脸……”
“我知道,您放心就好了,你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随后马华就离开了厂长办公室,然后又拜访了保卫科、后勤科,宣传科,还有几个车间,跟自己的熟人聊了聊,然后回到了食堂。
“马华,你要去港岛了?”
刘岚吃惊的说道,这也太突然了吧。
“是啊,说是港岛那边需要一个擅长中餐的厨师,于是就让我去了。”
马华说道。
“我说你小子可以啊,你师傅傻柱都没能出去,你先混出头了。”
刘岚笑着说道。
“俺师傅那是不愿意出去,所以才让我去的,不认的话应该是在我师傅带着我一起去的。”
马华没好气的对刘岚说道,不过他也知道刘岚对于师傅没什么坏心眼,就是习惯性的嘲讽几句。
“马华说的是,我就是不愿意出去,感到那地方靠海潮湿的很,洋鬼子还多,我住不习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