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2章:张三上门(求月票)(1/2)

作者:执笔见春秋
囤货居奇,便就是大肆收购急缺物资,哄抬物价。
京师城中,那些商人,三三两两的囤了大量的柴火。
而当群英商会出手,联系官府,直接就在城关设卡了。
但凡入城贩卖柴火的小贩,直接在城门口就已经完成了收购,根本没有给那些黑心商人的机会。
在京师城里,群英商会可不会进行收购,给那些商人薅羊毛的机会。
“这是要至我们于死地嘛,如此做派,官商勾结,哪还有我等之出路。”
“别埋怨了,赶紧出手吧,现在柴火每担的价格,一直下跌,这群英商会,真就是损人不利已,亏本买卖,赚个吆喝。”
“城里的柴火不降下来,群英商会指定不会停止收购,这回可是亏大了,枉我等高价收购,现在全砸手里了,按照目前的价格,快些出手才行。”
“哼,我早就跟尔等说过,不要在京师这里做这等事,大明如此辽阔,犯得着在这里死磕嘛。唯有出去,远离京师,才是我等生存之道。”
“有道理,我也这般认为,群英商会在京师的能量太大了,经历此前之事,我等已经再无抗衡之力。”
商业区中,一片哀嚎。
收购柴火之事,一旦兴起,就形成了热潮。
哪怕收得少的,家里都有上百担未曾出手。
群英商会这般操作,等于是直接将他们的后路给断了,连一天都没坚持住,次日开始,京师的市面上,就开始大面积抛售柴火。
由于短时间出货太多,最低的价格,已经达到十文一担,简直难以想象。
别说这冬季了,就算是夏季价格最低的时候,也都还要二十五文一担,目前算是直接给崩盘了。
“凛冬将至,这往后每年的天气,只会是越来越冷,要早些为严冬储备,做出打算了。”
坤宁宫中,朱英站在大殿门口,身披坎肩,看着外面呼啸不断的寒风说道。
这般冷的天气,或许再过几日,就得要下雪了。
旁边叶月清陪着,迟疑一番后问道:“这番天气,殿下是否考虑要将西域那边的黑小麦,运送过来。”
目前整个群英商会,已经是彻底的交给了叶月清来掌控。
其实这么说也不对,朱英自从创建群英商会没多久,一直就是甩手掌柜。
现在叶月清对于群英商会的家底,也已经是非常的清楚。
朱英闻言,眉头微皱。
黑小麦是朱英手中的一大杀器,这个具有弱冬性,可以在寒冬生长的粮食,对于现在,乃至于往后的小冰川时期,可谓是无上至宝。
与黑小麦共同搭配的,还有东北黑土。
东北黑土,那是整个天下,最为肥沃的土地了,而且非常适合小麦的种植,加上这严冬季节,和黑小麦堪称是天作之合。
朱英之所以直到现在,都没有动用黑小麦,已经将东北黑土的事情,告诉老爷子。
在这之中,也是有自己的考究。
东北黑土的分部,主要是在后世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地区,也就是目前大明的辽东,奴儿干都司。
元末时期,元朝大将纳哈出,囤兵二十万于金山,占据奴儿干都司等区域。
大明立国后,占据辽东,至洪武八年,纳哈出入犯辽东,兵锋直达金州,为辽东都卫马云、叶旺等击败。其后屡入塞犯,皆为明军所败。
洪武二十年,冯胜率大军二十万逼金山,史称金山之役。再遣故元将乃刺吾至纳哈出处招抚,纳哈出见大势已再难更变,遂降于明。
降后,朱元璋亲封纳哈出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
洪武二十一年,纳哈出从傅友德往征云南,途中卒于武昌舟中,葬于南京,由子察罕改袭沈阳侯,至此辽东,奴儿干都司,彻底为大明所掌控。
然,在辽东,奴儿干都司那边,土著众多,汉人,蒙古,女真,多民族混居,难以直接管控。
设羁縻卫所,“以夷制夷”为原则,通过任命各部首领为卫所长官,定期向大明朝贡、互市,来达到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把黑小麦运送过去,于黑土地上大面积种植。
朱英没有丝毫怀疑,那些蒙古人,女真人,会毫不犹豫的脱离大明统治,自立为王,占据黑土。
思索再三,朱英道:“吩咐西域那边,把所有黑小麦的粮种,除去部分保留,余者皆运送至京师来。”
“此事暂且搁置,奴儿干都司情况复杂,只能徐徐图之。”
叶月清轻轻点头。
朱英在心中计较。
想要彻底把控奴儿干都司,至少需三十万大军方可,且为常备军。
没有三十万大军,很难守住黑土粮食。
还要迁徙至少数十万百姓过去,开垦黑土。
耕牛也得准备数万头才行。
辽东,奴儿干都司,以平原居多,大量的战马,也是必不可少。
想到这里,朱英就感觉有些头疼。
但是放着黑土地不用,朱英更加难受。
那可是两百万里地,在后世,亦占据全国五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北大荒从此变成北大仓。
现如今大明六千余万口记,虽然在种植上有所偏差,但是番薯,马铃薯,小麦,玉米这些,可是产量巨大。
只要开垦够多,几乎能解决大明七八成口计的饭食问题。
别的不说,北方人口将会迎来一次暴涨,再也无须过于依赖南方。
在明初这个年头,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大明,暴涨的人口,再加上朱英海外封藩的策略。
这往后的大明将会如何强盛,简直是难以估量。
超越汉唐之荣耀,不过是时间问题。
想到这里,朱英大步向前走去,他要跟老爷子好好交谈,如何才能彻底的把控住辽东,奴儿干都司地区。
先前的以夷制夷,是因为人手不够,加上地处荒芜贫瘠,在朱元璋的心中,只要那边安稳不闹事就可以了。
可现在,将会是完全不同。
正午时分,正阳门前。
朱棣带着数十亲卫缇骑,还有气喘吁吁的长子朱高炽,于寒风之中等候。
随着时间过去,眼看差不多到了未时,远方终于出现了一行马车。
“是娘亲来了。”
朱高炽忍不住开口说道。
“为父还没瞎,自然看得清楚。”
朱棣随口道。
对于父王这样的语气,朱高炽习惯自然。
很快,马车就来到了近处,前方的侍卫见到燕王朱棣,开始控制马车减速行驶,而后停歇于朱棣面前一丈开外。
“拜见燕王殿下。”
侍卫们翻身下面,单膝跪地。
更有两骑过来,潇洒下马,道:“见过父王。”
这便是朱棣另外两个嫡子,朱高煦,朱高燧。
朱棣轻轻点头后,便没有理睬,目光转向马车。
随着拉帘打开,一端庄妇人从马车中出现,朱棣眼睛一亮,快步上前道:“仪华。”
秦淮河靠西,这里便是大明富人区了。
“确定是陆家吗。”
张三沉声问道。
“头儿,大致是不会错的,衙门里密报,这陆家族长陆宏志,经常带着长孙女陆双,出入各坊间。”
“从明面上看,似乎为孙女陆双购置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然在记录之下,购置过多,其所购之数,已足数十女子使用。”
“单单就此也不生疑,而那陆双,有兄弟瞧见过,并无浓妆厚抹,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坊间探查,那陆宏志每每都说给孙女添置,两三天一次,每次大约一个时辰左右。且昨日抓捕丐帮之时,那陆宏志和孙女陆双,也在坊间。”
张三旁边的弟兄,详细的说道。
这些弟兄,个个都是锦衣打扮,便就是最早跟随朱英来到京师的亲信侍卫。
现在张三升了千户,余者几个百户,其他也过得不错。
目前的锦衣卫,分为三大块。
若论身份,蒋瓛最高,若论实权,宋忠最大。
若是要论地位,那便就是先前一直作为朱英亲卫的张三了。
且经历过诏狱的考验,即便是朱元璋都对张三青睐有加。
只不过因为朱英目前深居皇宫,和以往有些不同,所以张三也就清闲了许多。
锦衣卫的事无须多管,平日里就是在茶楼和锦衣卫来回转悠。
清闲了这么久,终于是等待了东家的命令,彻查丐帮高层。
以张三为首的这些弟兄们,顿时干劲十足,即便是凛冽的寒风,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阻扰。
好不容易有点事情做,必须要把这差事办得漂亮。
“没有真凭实据,如此直接上门,未免过于唐突,且观那陆家,也是书香门第。”
张三皱眉说道。
毕竟他在锦衣卫里的时日不长,还没有那般横行霸道的心态。
而且因为长期跟随太孙殿下,在许多方面,也有少许讲究。
当然,若是牵扯到太孙殿下本身,那自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头儿,他们都是这般干的,要啥子证据呢,到时候抓到诏狱里审讯一番,什么证据不就都来了。”
“对呀头儿,咱们还是太孙殿下直属呢,就算嚣张点,谁又敢管咱们,直接破门,把人都抓起来先。”
“这陆老头如此鬼祟,形迹可疑,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就是丐帮高层。”
张三听着弟兄们喧喝着,喝道:“都给我安静!”
听到头儿的大喝,众人也就安静了下来。
“太孙殿下如何交代我等,不可放过一个坏人,亦是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你看看你们,仅凭猜测,就要将人弄得家破人亡不可?”
“不管是哪家,全都抓入诏狱后,即便无罪的,也得被强加一番。太孙殿下让我等来锦衣卫,就是要如此行事孟浪,枉顾王法吗!”
张三厉声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
回忆一番,自从进入锦衣卫后,好像确实所有人都在开始飘了,再没有了曾经的敬小慎微,平日里走到路上,恨不得鼻孔朝天。
好的没学,坏的学个通透。
已然有部分人,开始收底下面人的孝敬了。
沉默间,一魁梧彪悍,身形高大者站出来,瓮声道:“头儿说得在理,咱们这些兄弟,都被京师花花绿绿迷了眼,就是俺也跟着去那怡红院,整日得闲就搂着小娘子。”
“太孙殿下给咱们安置了屋子,吃喝就在茶楼里,天天跟个浪荡子一般,头儿,俺不想过这般日子了,俺听你的,往后跟着你走。”
这话一出,十多人中,大多数都羞愧不已。
他们可谓是天天吃喝玩乐,逛窑子,上青楼,听说书。
披着这身皮,也没给过钱。
曾经的屠龙勇士,俨然已经成了恶龙。
张三倒是没有多想,看着那魁梧大汉道:“好你个二牛,我说这段时日咋胖了一圈,原来过好日子去了。”
“行了,都别墨迹了,先跟着我去陆家拜访先。”
众多弟兄没想到头儿这般放下,心中愧疚难当,更是暗暗发誓,要重新做人,眼神中有感动之色流出。
陆家大宅,门口紧闭。
嘭嘭嘭!
“速速开门!”
二牛上前,锤得大门梆梆作响,而后大喝道。
很快脚步声传来,大门洞开,一小厮显出身来,刚准备抱怨几句,见着面前十多人穿着,顿时捂住嘴巴。
“传信,锦衣卫千户张三,奉命前来调查。”
张三沉声说道。
小厮哪敢怠慢,连忙大开宅门:“诸位爷,快请快请,小的马上去通知老爷。”
他可不敢让锦衣卫在门口等候,本来没事的,都会成有事了。
进门后,有仆从婢女见到,十多人锦衣卫的出现,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