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中國古琴史(10)

作者:唐家三少
加精大會馬上開始,搶精華的書友們不要忘記投票給小三,謝謝。加精大會時間:12點到12點40.

廣陵派

江蘇揚州位於長江、運河交流之處,交通發達,經濟、文化都很繁榮。清代名畫家在這裡聚集,有"揚州八怪"之稱。李鬥有《揚州畫舫錄》記載了這裡文化生活的盛況。這裡的琴家馳名遠近,稱為廣陵派。

徐常遇是清初順治時人。他彈琴的風格近於虞山派,是廣陵派的首創者。廣陵派後來對於傳統琴曲的加工、發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當時對待傳統琴曲卻非常慎重。他對"古琴曲傳至今日,大都經人刪改"的情況,提出了"古曲設有不盡善處,可刪不可增"的原則。他認為如果"大麴過於冗長重沓"是允許"大加刪汰而成曲者。他編有《琴譜指法》,公元1702年初刻於響山堂,以後又重刻於澄鑑堂,經他三個兒子校勘成書,就是現存的《澄鑑堂琴譜》。他的長子徐祜,字周臣。三子徐禕,字晉臣。他倆人年輕時曾去北京報國寺,"擁弦角藝,四座傾倒。"一時京師盛傳"江南二徐"。康熙皇帝"聞其名,召見暢春院。祜、禕對鼓數曲"。弟兄三人中以徐禕的成就最大,他父親的琴書編輯出版,主要得力於他。《揚州畫舫錄》中也說:"揚州琴學以徐祥為最。"有人以唐詩:"一聲之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來讚美他的彈奏。

廣陵派重要琴譜包括:《澄鑑堂琴譜》(徐常遇)、《五知齋琴譜》(徐祺)、《自遠堂琴譜》(吳虹)、《蕉庵琴譜》(秦維翰)、《枯木禪琴譜》(釋空塵)等;代表琴曲有《龍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瀟湘水雲》、《廣陵散》等;藝術風格:中正、跌宕、自由、悠遠。

梅庵派

梅庵派是最新崛起的一個流派,起源可追溯到清代,創始人為王賓魯、徐立孫。梅庵派雖由山東諸城琴派演化蛻變而成,然而從琴曲的藝術特色來看,相互已多有不同,即使減字譜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其藝術風格也有明顯質別,其琴學理論亦獨樹一幟。該琴派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前迅速在大陸傳播,五十年代後又很快流傳到港臺美國等地。梅庵琴派一破某些琴派單一“清微淡遠”的藝術觀,而以中國傳統音樂整體美學把握為基礎,吸收消化了包括西樂在內的特別是民間音樂不少有效養份和元素,以其濃厚的韻味,獨特的句法,鮮活的動律而標新立異於原有各大琴派,追求“清微淡遠”與鮮明的生活性、人民性的有機交融。

該琴派的主要特點是流暢如歌,綺麗纏mian,吟猱幅度較大;代表人物有王燕卿、徐立孫、邵大蘇、王永昌等;代表琴曲有《平沙落雁》、《長門怨》、《關山月》、《秋江夜泊》、《搗衣》;重要琴著有《龍吟館琴譜》(毛式郇)、《梅庵琴譜》(徐立孫)等。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