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49-3750无小事(1/2)

作者:陈风笑
3749章无小事(上)

陈太忠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没过两天,区里有新的传言了:陈区长似乎那个……贵体有恙,不能那啥。

这个传言可是有点恶毒,一般人不敢跟陈区长说,就连廖大宝也不敢乱说,两天之后,还是林桓这为老不尊的主儿,幸灾乐祸地把话传给了年轻的区长。

陈太忠对这些流言已经免疫了,他要办的事情太多了,于是不以为然地表示,“他们怎么说,又伤不了我一根毛……老书记你最近没啥事?”

“你还嫌我事儿少?”林主席忙不迭地摇头,“西崖沟的还林款我问过了,村民们说款子都下来了,下坝村的统计也出来了,多报了八十余亩。”

这就是他最近在忙的事,还林款已经全面开始拨付,大部分的款项都直接拨到了农民的手里,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个别人胆大包天心存侥幸。

两天前,陈村镇西崖沟的村民到镇子上告状,说村委会拿了钱不往下发,镇领导把村长叫过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村长也有理由,村委会认为这钱发下去意思不大,倒不如村里统一替大家管理起来,还林的这一大片是连着的,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好处真的不少——套种、间伐、水资源等方面,都可以很好地协调,比小农经济一般的种植要强很多。

但是想搞好这个,是需要前期投资的,村里又没钱,那就只能先挪用一下还林款,村委会表示说,我们跟大家解释过了,统一部署好之后,你们获得的只会更多。

这个理由,镇政府觉得还算说得过去,就给村民们做工作。村里拿这个钱,是要买泵机这些。集中资源做大事,这也是村委会的职责,你们别太鼠目寸光了。

已经有人去县里,跟政府反应去了。村民们冷笑着表示。说白了,就是村委会看到上面发钱给农户了,眼红,至于说搞什么统一管理,那真是扯淡的话,谁会相信这个?

镇子上一听,此事居然捅到区里了,登时就不敢再尝试调解,而是向区里请示,此种情况该如何办理——其实村子里那点想法。连村民们都看得出,他们能不清楚?眼见着遮盖不住了。那也就只能先求自己脱身。

区里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事情未必是坏事,但是经过村民同意了吗?

这么一问,村委会就再也无法偷换概念,这原本是国家补贴给农户的费用,不管你村里再有想法,也不能随意地截留,须得先征得农户的同意——严格来讲,是该先发下去。然后再收上来,至于有人不愿意交。那他不享受便利就是了。

徐瑞麟可不会就这么简单地问一句就算了,他直接向陈村镇建议,免去西崖沟村村委会主任,陈太忠知道之后,也表示支持。

而且这件事,引起了陈区长的高度关注,他实在想不到,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这个钱要及时地、不打折扣地发到农民手里,居然还有人胆大包天到从中截留。

当然,这个截留是找了一定的理由,正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其本性终究是不会变的,面对此情此景,陈太忠想起了屈刀乡魏得一想搞的大棚基地,禁不住扼腕长叹:与其有琢磨这些歪门邪道的功夫,脚踏实地发展两个项目不好吗?

说来说去,农民还是弱势群体啊,虽说现在的北崇区政府,是相当注意干群关系了,但是侵害农民权益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

有鉴于此,陈太忠就安排林桓,你去调查一下退耕还林款的发放情况,你老人家德高望重,此事非你不可——反正监督和配合政府工作,也是政协的职责。

你是要累死我老头子啊,林桓嘴里挺不满意,但心里还真不是那样想的,他的骨子里,是有清官情结的,而且他原本就是个闲不住的,别人到了二线上,就是个种花养鸟了,有那嘴碎的想指点两句江山,基本上也是自讨没趣——别人得愿意听。

跟他们相比,林主席就是幸福的,所以他嘴里喊累,却是跟区里支了一辆面包车,整天地东跑西跑,结果别说,还真被他查出问题了,有些地方,存在虚报退耕还林亩数的现象。

像这个小岭乡的下坝村,就是其中之一,多报了八十多亩,签字领钱的人里,还有十年前就死了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

他看到的是性质恶劣,陈区长心里则是浓浓的悲哀,尼玛,这八十多亩的还林款,一年下来也就万把块,这么一点小钱,就让整个下坝村的村委会陷了进去,说出来就丢人啊。

“既然你忙,那就算了,”陈太忠摇摇头,“近期就退耕还林中出现的问题,区里要开个会,你协助徐瑞麟办好此事,该罚的罚该撸的撸……这不是一年的事情,以后年年要有的。”

“你不参与?”林桓听得一皱眉。

“你俩把关的事情,还需要我?”陈太忠狠狠地瞪他一眼,“你刚才说了,我这最近……不是身体不好吗?”

“这个传言,其实也是好事,呵呵,”林主席居然笑出了声,“起码很多干部接近你的时候,没有太多顾忌了……你是又打算指派我干啥?”

“你忙就算了,”陈太忠冷哼一声,“我找别人办好了,省得你总抱怨,查退耕还林是徐瑞麟的事儿。”

“我这可不就是帮小徐背黑锅?”林桓很不以为然地反问,“整天在乡镇乱跑,老骨头都快颠得散架了。”

然而,话虽这么说,其实他还是很享受这种工作的,在他看来,新生代的干部魄力不足,太害怕得罪人,而林某人不怕得罪人——事实上他最得意的,是自己在到了政协之后,还能决定很多事情,对很多二线干部来说。这种权力依旧在握的感觉,非常难得。

所以他又问一句。“到底什么事,你说一说嘛。”

“还是跑乡镇,移动大棚的建设啊,”陈太忠漫不经心地回答。“这个质量必须把握好。而且这个大棚搭建,需要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得组织一批这样的人手……老书记,你的群众基础,有用武之地了。”

“这不扯吗?你得找卢天祥,他接那么大的单子下来,”林桓直接点出了北崇首富的名,事实上,卢天祥做为一个外行,直接介入钢结构行业。是很不遭人待见的,虽然材料都是区里买的。他干的只是加工,赚个加工费,但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林主席倒没有不满,但是他对卢天祥也没什么好感,“卢总不是招了五六十号人吗?”

“那五六十号,是他加工厂的技术储备,”陈太忠哭笑不得地解释,“一千亩的大棚,让这几十号人干下来。那得干到猴年马月去。”

对于移动大棚的各项数据,陈区长现在已经了然于胸了。定好点之后,首先要派人去勘测,选址的光照合适与否,土地是否平整了,水电的供应能否保障,一切条件准备妥当了,才能开工,要不然那就是瞎耽误时间。

勘测需要人,设备设施搬运也需要人,搬运过去之后,搭建大棚还需要人,以一亩的大棚为例,想要干好,就算排除天气的因素,两个大工加两个小工,起码要干三天。

一千亩的大棚,只说施工,两个大工加俩小工,起码要干三千天,这是很简单的定额工日的问题,那么这么多大棚想要半年之内盖起来,起码要有四十个大工和四十个小工。

然而工期还不是这么算的,有密集期有空窗期,为了保险起见,六十个大工和六十个小工是必须的,尤其是小工,遇到双抢直接回家了,到时候想找人搭手,那得找大工。

最为要命的是,这个活动大棚,不是人人能上手,学习和适应还有个过程,所以说陈区长操心此事,还真的不是白操心。

“也是,搞这个大棚,起码要一百号人,十辆车,”林桓点点头,他久做基层工作,有些东西不需要人指点,自己就能想到,“但是过了这一拨工程,这些人就没事干了……啧,其实他们可以去敬德干嘛。”

陈太忠哈地一声笑了,“这是你想到的,我可没这么想,敬德这边的工作,我是不能做的……老书记,考验你人格魅力的时候到了。”

“我就知道,你找我没好事,”林桓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北崇最近和敬德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但是不管怎么说,北崇终究是北崇,敬德是敬德,眼下陈太忠的意思,就是要借敬德人的力量,帮北崇添砖加瓦了……当然,事后敬德人不会一无所获。

可这拨人用完了,大部分是要遣散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遣散的会是敬德人,那多少有点得罪人,陈区长身为一区之长,不便亲自操办。

林桓倒是不怎么介意,农民工能在家门口找到零碎活儿就不错了,还想干一辈子?他倒是认真地建议,“太忠,我这老头子,有啥事都敢往上冲,但是你要考虑,现在办事的人太少了,得招人了。”

3750章无小事(下)

办事的人太少,你这是在开玩笑吧?陈太忠总觉得,政府里面的冗员真的太多了……人不少,只是用不到地方,就显得人少了。

不过林主席提建议,他也不好不予理睬,于是笑着问一句,“我该在什么地方增加力量呢?”

“计委,计委口上的人太少,”林桓很郑重地表示,“你的作风,注定了计委是政府第一部门,但是……现在连主任都没有,这是你执政理念和作风的脱节。”

真不愧是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老干部!陈区长干笑一声,“那照你说,计委得有多少人?”

“起码得十一二个人,现在的计委,总共才五个人,”林桓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发话,“太忠啊,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老了……”

“木有。绝对没有这回事,”陈太忠很果断地摇摇头。又点点头,“您还年轻。”

“好,就算我年轻吧,比你还年轻。”林桓点点头。也懒得跟他计较,“但是计委现在的摊子越来越大,你不能不管了,大棚是计委的……煤场何尝不是计委的?”

“你这话……似乎有所指?”陈太忠的眉头微微一皱。

“根本没有所指,”林桓摇摇头,笑着回答,“不过你最好还是惦记一下煤场的事情,孟志新不在,王媛媛……她真的还差一点,镇不住场子。”

这货一定知道些什么。陈太忠听出来了,但是老林不肯多说。他也就不想去费心挖掘,政府里这点事,他应付得来的。

麻烦不会因为他认识到了而消失,两天后王媛媛找了过来,“头儿,计委能不能搞个三产?现在的人手实在太紧张了。”

“啧,到哪儿去搞这份支出呢?”陈区长听得一皱眉,有些口子真的不能随便开,开了就收不回来。服务公司聘用的肯定是合同工,但是这些合同工聘用容易。解约可是麻烦。

可以想像得到,计委的三产招人,基本上算小半个铁饭碗,还能常在领导面前露脸,操作得当更有进入体制的机会,那应聘来的人里,关系户绝对少不了。

到时候想解约,若不能全部解约,就又要有麻烦,全部解约的话——这需要一定的魄力,还是那句话,陈区长不怕麻烦,但也不喜欢麻烦。

不过再转念一想,随着北崇的发展,可以搞的项目越来越多,那确实是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这个东西想回避也回避不了,那么,该招就招吧。

然而,这跟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计划,似乎又有点冲突……说来说去,还是人才太少啊。

他想一想之后,抬头看一眼王媛媛,“是不是堆场那儿有什么问题?”

“哎,”王媛媛闻言就叹口气,说起这个来,她还真是有点惭愧,“好像是磅秤上面可以做点手脚,不过我也没什么线索,更没抓住证据,所以不能贸然向你汇报。”

“所以你想找几个人,帮着看磅秤?”陈太忠皱着眉头发问。

“我去过好几次堆场,没发现问题,”王媛媛又轻叹一声,她好歹也是计委副主任了,总不能一直蹲在堆场——事实上,最近计委的工作真的很忙。

要说起来这个堆场,也有点题外话,原本陈太忠的意思,是要货主自己看货,等煤场建起来之后,再拉往煤场,进场的时候核算和付款。

但是部分走汽车运输的华亨就叫苦了,说这是大宗交易,占的资金太大了,利润又低,你煤场建不起来,不是我们的问题,而且你还要修路不是?这潜台词就是——谁知道你什么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