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9章 19个白面馍馍(2/2)

作者:闲庭数蚂蚁
br/> 下雪天气黑的早,冬夜漫长。

此时城里的路灯,还没有亮起来。黑梭梭的街道两旁,如果有亮着电灯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国营的商店了。

罗旋找到一家供销社的门市部,随随便便买了一些东西:香皂2块、肥皂2块。

大虾酥半斤、红糖半斤。

油茶不贵,来上3斤;炒米能放,罗旋也买了3斤。

这些东西,罗旋估计张晓丽和彭勇,她们短时间内,还不一定能习惯吃这种食物。

没办法。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就养成了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它,是很难的

所以自己今天买的这些东西,其实全都是,用来送给老李头的。

送礼物,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在第一次送礼物的时候,就把分量整的足足的!

力图一把将对方砸的晕头转向,让他喜不自禁!

这样一来,

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便会如怒海生波、汹涌无比。

第二种送礼物的方式,就是细水长流。

隔三差五的送上一点,但每次的数量都不多、礼物的价值也不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老李头对自己的好感,会如娟娟细流终究汇聚成河,延绵不绝.

得好好结交老李!

毕竟以后自己和张晓丽她们,在这边插队,还需要带很长很长的时间。

今天来接自己的这个老李头,他或许有一点点小小的狡黠、有一点点他自己的小心思。

但总的来说

老李头还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做事情能够尽职尽责的人。

塞北的庄子里,那是和巴蜀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这边的生产队里,几乎就是几个大姓,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庄子。

也就是说:

塞北的一个生产队里,绝大部分的社员,就那么几个姓氏。

真正有话语权的人,也只会出自于这几个大家族。

李姓,那可是一顶一的大姓!

只要自己和老李头搞好关系。便能在生产队里,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就能够让自己和张晓丽、彭勇,快速的融入他们当中去.

农村生活,都是人情社会。

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小社会。

要是自己不能融入他们当中,以后办起什么事儿,来都是碍手碍脚的。

很难让人施展拳脚。

买好了东西,罗旋转身回到饭店。

此时的张晓丽、和彭勇,早已经吃饱了。

饭量非常非常大的老李头,他肯定是没吃饱,只不过老李是想把剩下的饭菜往家里拿。

所以老李头是在尽力克制着,他自己的口舌之欲罢了.

一行人坐在驴车上,赶在天黑之前,总算回到了老李家。

塞北的村庄,和巴蜀确实差异很大。

在巴蜀地区,

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们,并不会聚集在一起居住。而是根据山势地形地貌,散落四处。

但在窦家仡佬生产队,

所有的社员家的窑洞,都是沿着一个大大的通道,整齐有序的排列于道路两旁。

等到老李的驴车,刚刚驶入生产队的村口。

窦家仡佬村的生产队长,他们就已经接到“知青到来”这个消息了。

等到罗旋、张晓丽,彭勇回到老李家,刚刚把行李放下。

“哟,欢迎欢迎!欢迎你们这些知识青年,来我们窦家仡佬插队、欢迎你们来帮助我们生产队,进行农业生产建设!”

这个生产队长,是一位40来岁的魁梧汉子。

个子很高,人挺瘦。

只见他一进入窑洞,便热情的箭步上前握手,“辛苦了辛苦了。你们还没有吃饭吧?

来来来,老李头,今天这些知青,我就先带回家去款待一顿。明天你们再商量着,给人家怎么搭伙做饭吧。”

老李回道,“那好!队长您放心,明天我就让家里的婆姨,给他们做一顿粉汤、扁食。算是给知青客人们接风洗尘.”

说着,老李头赶紧溜回他的窑洞里去,再也不出来了。

他这是忙着把白面馍馍,拿回他居住的窑洞里。

一个是好向他自己的婆姨,显摆一下。

第二个呢,老李是害怕被别人看见这些东西。

毕竟,老李私下里收受知青的礼物,总归影响不太好。

心里有点发虚的老李,现在是巴不得生产队长,赶紧把罗旋他们带走呢!

反正款待知青们,晚上喝酒这事儿。

老李弄不了!

他家已经好几年,都没闻到过酒香味儿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