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0章 让宝贝回家(2/3)

作者:机器人瓦力
凌迟处死?可笑之极!无耻之尤!

杜甫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今篡诗以言志:“安得乐园千万间,大庇天下孩童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街道不再见流儿,叶惟被驱逐出境亦足!”

我知道在中国,官老爷之权势一言可予人生,一言可予人死。

我求求你们!我求你们了,哪位官老爷发发好心,救救这些孩子!其实事情很复杂吗?一点都不。这事最简单不过,因为这事的是非对错毫无争议。若官老爷们的脑子不够用,我这个异乡归祖寒士有个速速破冰的天真建议:

只要全国警察都全城肃清,对于流浪儿童,不管是自愿的、被迫的、跟着真父母的、假父母的,见一个救一个;对于失职父母,见一个罚一个;对于罪犯,见一个抓一个。同时做好全民宣传,看到有流浪儿童,见一个报警一个,尽管去报警,没事!只是做了件好事。

那么不出一个月,新风可成,不出一年,中国乞丐中再无儿童矣。

有疑问吗?谁都无权让一零丁小儿流浪乞食,谁都不能以此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父母不行,人贩不行,孩子自己也不行。小儿没有成熟的是非观念,吾等也没有?

很难吗?不是很难,多建几家儿童福利院,少喝几瓶茅台,365天的醉生梦死变为360天罢了。

贫困的坏人尚且有个借口,无奈的路人也有个理由,国家却没有。中国现今并不是类似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好多了,是什么让你们百般推搪?天厌之,天厌之!

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倘若有哪位青天大老爷,华夏大忠臣,有一丝痛心,何不行动?迅速建立起完善的儿保制度,完成这国之大任。

如果连国家都遗弃了孩子们,孩子们就只能哭泣,只能说:“给点钱吧。”却说不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官老爷们!你们最好开始管了,你们害怕丢面子,我不怕。

什么时候我就要拍摄一部中国儿童乞丐题材的电影,这可是奥斯卡的最爱,也许就拿最佳影片了。但是非要让“外国人”拍吗?没有中国电影人拍吗?不怕被审查和封杀的独立电影人?有关系的大导演?你们都死哪里去了?华语电影的力量呢?

1992年有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1994年有王进导演的《广州来了新疆娃》,1995年有郭凯敏导演的《天伦》,1996年有黄军导演的《陌生人》。现在呢?我就知道李杨导演的未展映新作《盲山》,一部关于中国女性被拐卖问题的电影。

太少了!向孩子们伸出任何援手,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时候。谁有意拍摄任何打拐题材的华语电影找我,我愿意投资,愿意帮助其在国际上推广。

如果非要“出丑”,官老爷们才愿意管,百姓们才愿意醒,那我就要把它搞大,把这个丑出给全世界的人来看,由全世界来指责你们,好让你们都做点什么。

就连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亚马逊丛林的食人鱼,非洲的大象,就连灭绝了的渡渡鸟,都拷问你们,捶打你们。

我已经听见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所有动物们,都说着同一句话:

“多管些闲事吧,让宝贝回家,所以你们才是人类啊。”

※※

从2005年9月新浪博客上线后不久,官方就重磅推出美国华裔电影天才“惟哥”叶惟的新浪博客。除了刚开通那会偶尔的短日志、春节等节日的祝福问候,平时就是同步他两个英文博客的文章。影迷粉丝们因而一直有吐槽只是经纪团队在打理。

叶惟的中文博客热度也远不如徐静蕾、韩寒等中国本土博客红人,当本月徐静蕾的“老徐”博客点击量突破5000万,叶惟的“惟哥曰”博客点击量还不到1000万,而诱tube视频“北极熊向人类的问好”现在的点击量超过1500万,被转载到土豆、优酷等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也是火爆,让他最近成了热点。

就在29日这天半夜,陆续有粉丝惊讶的刷到,惟哥来中国广州了,刚写了一篇中文长文在新浪博客,并且配上了大量令人心酸的图片,纪录着“胖妞”在街上乞讨、被送往少儿救护中心的过程。

而这篇博文……

这…这……新浪博客上很多公知,有些受人追捧,有些则已经臭名昭著,极少有敢这么说话的。虽然惟哥说自己不是,但他这样突然成了中国公知,写出这样的文章,最铁杆的viy中国影迷都惊吓着了:“惟哥这不是博客被盗发了吧?”、“团队文章?”

叶惟一向自称对中国文化“学富三车”,人们连一车都不太相信,认为那只是套近乎的话。

这回真是彻底见识到了,他这篇文章被《南方都市报》评赞“流云行水中博古通今,满腔激情中文采斐然,如雷贯耳中一针见血,痛心疾首不失理智客观”,大大的展露了他的汉学功底、书生意气和敏锐的见解。

惟密们都看得乍舌,岂止是三车?五车都不止了!一些子曰孟子曰是什么意思,许多人竟然看不懂。

但这件事是什么事每个人都看得懂。

要说viy在美国,最新一期q分(5月-8月)正面q分微涨的45分,负面q分创新高的22分,天才、坏小子、新生代头号花花公子、流行文化符号。而要说惟哥在中国,“美国那个叶惟”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就那样,不说行业人士,认识的基本上就是欧美电影娱乐爱好者和一小群追星的年轻人。

非要对比的话,“惟哥”在中国的热度别说和周杰伦、李宇春等人比了,和张艺谋、冯小刚都没得比,长期排在风云榜“十大导演”的第3位,比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却只排在第7位的李安好。

也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要好,不是“杰克”,而是莱昂纳多,认识和关注莱昂纳多的人,都会认识叶惟,不认识不关注的,多半也不清楚叶惟是谁。

惟哥去cctv上一期《艺术人生》,普通电视观众十之八九都不认识他。

就是这么一个美国人,突然以一种一颗红心向中国的口吻发了一篇痛斥国内流浪儿童丑恶现象的博文,文中斥责了罪犯、富人、名人、普通人、文化人、官员等几乎所有人。

炸锅了!网络媒体们炸锅,博客名人们炸锅,网民们也炸锅,一石激起千层浪。

迅速分为两大阵营,骂叶惟的,顶叶惟的。

骂他不是说流浪儿童不该管,但由一个美国人去管,还要因为他祖父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的人,还要平时就有着一大群惟黑、更大的一群反公知群体。

这些网友顿时在各处炸毛了:“夜萎你这个sb,想黑中国就直接说,怎么不说说你美国爹的校园枪击案?”、“最烦你这种香蕉人了,在美国受欺负不敢吱一声,回来中国就说三说四,操你妈,滚回美国去。”、“不就是想炒作扩大自己的名气吗?还真把自己当公知了。”、“你丫有时间还是把美国的乞丐好好给扶持一下吧。”、“孙子,你的电影炒成花,爹都不去看。”……

也有众多网友批评他不懂中国国情,就会夸夸其谈:“你这美国佬懂个球,我曾经施舍过一个乞丐,后来我在路上看到他开一辆奔驰,以后我看到乞丐看都不看一眼。”、“我为什么要管啊?工作累成狗,你以为是在美国不用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都比不上美国,但我们在发展!”、“童丐从小看得多了,有关部门都不管,普通人咋管?”、“太长不看,谁都别装逼,叶惟你就拉倒吧。”……

也有网友对他种种质疑:“不是说叶惟是普通人吗?这明明家世显赫,还三等宝鼎勋章,5岁学《论语》?吹牛逼?”、“他叫vigor-ivan-yeah,这小子是美帝养出来反中国的,这是团队运作的政治文章,别被他洗脑了!”、“见中国电影好不容易有《疯狂的石头》,就想拉着我们回去拍讨好欧美的丑陋片?滚犊子!”……

很显然,骂叶惟的人几乎都会无视或曲解他的原意,似乎他说的是“中国不能有乞丐”、“每个人都要立即不惜一切去管”、“美国是天堂,中国是地狱”,流浪儿童、行有余力、贫困根源、现实和观念、国家责任等等,都被罔顾了。

与此同时,顶叶惟的网友和对立阵营展开激烈的论战。《让宝贝回家》写得通透,网友们往往直接引用惟哥的原文就能反击各种漫骂,但谁也没有说服谁,漫骂者只是骂得更难听了。

支持者们最后都共勉一句:“我有我的同道中人,过去未来,千千万万。”

“前两天我就在我这地儿的一座天桥上看到一个童丐……我居然就走过去了。哎,多的做不了,顶惟哥一个!”、“大学生没啥钱,惟哥你的基金会什么时候成立,我就给捐点饭钱,只能帮到这了。”、“改明儿我去孤儿院做义工。”……

而阿诺舒华生力啤有d野啵惊讶说:“惟仔你嫌命长啊?”骑猪看夕阳也是惊道:“viy你这是自寻死路!”

他们说的当然是,封杀。

“如果叶惟是在中国混,他早就完蛋了。”这是中国媒体大众都不会反对的说法,光是让“总统”fuck-off就够他完的了,试试拍一部中国版《粗话世界》让某总局“去死”,也够他完的。

绯闻不断,频频换女朋友,坏小子?简直就是玩弄女性的渣子。

个性?叛逆?浪子?年少轻狂?酷?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嚣张跋扈,耍大牌,脑残。

15岁要拍电影?再有才华和人脉,都得不到任何机会吧?

或者像年仅19岁的任易(david-ren,1986-11-5)在2003年他16岁时从纽约到洛杉矶追求电影事业,找到制片人合作,并成功邀请到正当红的青春女星海顿-潘妮蒂尔主演,以及肯-梁、乔-大卫-摩尔、胡凯莉等人加入,继而找到投资,在2005年18岁时导演、编剧、策划制作好还未发行的独立片《上海之吻》。也不会发生吧?

“叶惟来中国会发生什么事”又一向是媒体大众的好奇,这个大坏蛋是会变得乖乖的,还是笑呵呵的?

现在答案终于揭晓,就像电影网站时光网的评说:“惟哥酷到中国来了!”

但太多人在担心叶惟就这样被封杀,他的文字太尖锐了。所以博客公知们有的静观其变,也有的发声支持叶惟。

让人惊怒的事情在29日下午3点多到来,“惟哥曰”打不开了,不管怎么刷新都无法进去。

但《让宝贝回家》却已经被转载流传于中文网络各个角落,天涯论坛、猫扑、百度贴吧等等,而且新浪、网易、凤凰等网媒都进行着报道和讨论,西方媒体和社交网络也已经关注……

应该说虽然中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童丐、拐卖人口的管治有待提升,却从来没有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不是不让人们知道和讨论,像“宫璇璇事件”的时候。毕竟这是犯罪分子的恶行,而哪个国家都有犯罪和拐卖人口犯罪。

“宫璇璇事件”舆论爆发时还是2004年1月,那时候互联网的影响力还不比2006年8月,当时也没有新浪博客这种社交网络工具,事实上博客公知们、大量网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话题,很多人才刚刚知道“宫璇璇事件”这一回事。

“胖妞事件”是掩不住的,也是不必掩的,叶惟是封杀不了的,也是不必封杀的。

到了29日晚上7点多,“惟哥曰”又能打开了,什么都没有变动。不知道是上层改变了态度,还是像新浪网公告称的之前打不开是因为“被大量访问导致博客崩溃”,并不是遭到封杀。

而同在这天晚上,土豆网出现了一个叶惟以电脑摄像头录制的全程普通话的谈话视频,再度呼吁人们向孩子伸出援手。

“胖妞事件”引起中国主流媒体的一片哗然,在八月底九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又一次舆论爆发。

广东的媒体首先发难,进行采访调查等。公安厅表示确实有这回事,被叶惟救助的“胖妞”已经得到最好的护理。全国各地的媒体,包括《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都发表了社论,痛斥和思考童丐的问题,并且表彰了叶惟的言行。

总结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