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9章 征服者(1/2)

作者:木子蓝色
北山奚。

泛指燕山以北的山地奚部,西起潮河流域,东至白狼水,在很广阔的大唐幽云北境,散布着许多奚部落。

这些部落比较杂散,还有不少粟特胡、西迁靺鞨、南迁室韦等部落。

现如今,因为武怀玉的手指一划,他们世代生活的山川河谷,被划到了大唐境内,而他们曾经臣服的奚王却也将他们卖了,他们不服,他们要反抗。

“有些证据表明,突厥颉利可汗的人在暗中煽动北山奚起兵,甚至对诸部首领授予俟斤等头衔,许诺他们依附突厥,将来让他们取代可度者他们五部,成为新的奚部掌控者。”

“无所谓,颉利现在自顾不暇,也就敢躲在暗处搞点这种小动作了,他真要有本事,为何不直接出兵讨伐背叛他的突利、可度者、摩会他们?”

幽州衙城内,武怀玉召开军议。

安东都护府治所在营州柳城,不过都护武怀玉工作重心还是在幽州,所以这次军议,仍在幽州举行。

参会的是安东都护府的一众官将、参军们,也有三蕃的都督、刺史、将军们,长安天子已经同意了对北山奚用兵,武怀玉的用兵方略被直接同意,这次战事将由安东都护府统领,三蕃协同,幽府支援。

坐在那,翻看着统计的数字。

北山奚加起来得有两三万帐,人口还是不少的,在隋乱的时候,奚人基本上是占据着滦河流域的,也占据着潮、白河流域,甚至营州这边的白狼水、青龙河一带,他们都过来游牧打猎。

他们还曾经跟着奚王可度者,应高开道的请求出兵抢掠檀州、蓟州、平州、北燕州、营州等地,

现在滦河流域虽不及护真河流域的重要,但也完全是他们掌控,而潮、白河,白狼水青龙河一带,则也是大部还在他们控制着。

武怀玉看着地图,

他打算这次既然气氛这么好,机会难得,那就干脆借机,要把边境线推到滦河,起码要把燕山以北的滦河西岸地区,全都纳入大唐统治,而滦河以东地区,其东南就以瀑河为界。

滦河以西,瀑河以南的这广大区域内的奚部,要么臣服,编户齐民,要么就被联军讨灭,被大唐和三蕃瓜分掉人口牲畜,土地仍归大唐。

“大家觉得如何?”

“谁有不同意见?”

“谁支持,谁反对?”

武怀玉三连问。

大唐这边的将领们虽惊讶武怀玉的胃口,却也没人反对,安东副都护、营州刺史、兼平卢军使程咬金巴不得把滦河东岸也吞进来呢。

幽州都督府长史兼安东都护府长史、蓟州刺史、兼静塞军使的卫孝节,也是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将目光在三蕃的酋长们身上扫来扫去,很有威慑。

幽州都督府司马苏烈也兼都护府司马,他还是燕州刺史、清夷军使,这位更只是一直在那呵呵的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

幽州司马武胖子更是直接手提一支笔,看着大家,谁反对就记住名字。

代突利管北安都督府的摄图笑了两声,率先表态,反正这次要打的是北山奚,虽里面也有些突厥小部落啥的,但主要还是奚人和奚族地盘,所以他是很轻松的。

跟着大唐干北山奚,既能表表忠心,也还能顺便抢一把,以恢复一下上次战败的惨重伤亡损失。

“我北安都督府,愿出兵一万精骑。”摄图高调表态,打北山奚在他看来毫无困难,多出点兵就能多抢多分,诸部落都愿意。

北安都督府司马卢承业跟着道,“北安都督府四州,各出兵两千,都督府再出两千,合精锐一万,我们可以沿滦河而下,也可以自潮、白河上游南下。”

契丹汗摩会也是不甘落后。

“我们契丹八部十州,也愿出精兵一万,直接沿护真河而下。”

奚王李可度者是没料到武怀玉突然又把边界往前推了这么多,直接把整个滦河西岸都划走了,之前划的可是以潮河为界,这可是又往东划了百里。

虽说很久以前,滦河也确实成为奚部界河,但他们早就跨过了滦河放牧发展,

但看今天这情形,

武怀玉态度强硬,志在必得。

突厥和契丹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甚至想要趁火打劫。

李可度者知道这次自己也只能接受。

武怀玉纳了自己女儿为妾,自己也得大唐天子册封为楼烦县公、饶乐都督,赐国姓李,可现在看来他们也并没真正把他当自己人。

咬咬牙,李可度者艰难的点头。

“都听大都督安排。”

燕山北以滦河为界,那里有约两三万帐北山奚部落,这些人虽不全是奚部,但如果他们能够识大体,为自己所用,那也相当于整个奚部两三成的人口,可惜现在却要被唐联合其它几蕃瓜分掉。

“大都督,某只有一个请求,希望大都督开战前,能够让某再派人去招抚他们,让他们恭顺朝廷,若有愿意北迁的,还请给他们一个机会。”

武怀玉点头,痛快答应。

“只要天兵到前,他们自愿北迁过滦河的,仍听其自便,朝廷不追究,天兵也不过界打击,

当然,如果是自愿选择留下,并归附朝廷编户齐民的,那么以其部落置县,划乡里村落,联军也不能再攻打劫掠,

只有那些冥顽不灵起兵对抗天兵者,按既定计划讨伐攻灭,土地归大唐,人口牲畜钱帛先三分,缴获得先得一分,大唐得一分,余下一分联军各部再平分。

如何?”

“我们突厥愿意!”

“契丹同意大都督安排。”

可度者咬牙点头,“奚部听从大都督军令。”

一切就此商定,

突厥、奚、契丹,三个蕃胡都督府,一共二十四羁縻州,共出兵三万蕃骑从征,而唐军这边,主要是以安东都护府所统的两万兵马为主,幽州都督府这边也会配合。

三蕃的蕃骑,自备粮草军械,大唐这边不供应。

至于缴获,谁攻占部落俘虏人口缴获牲畜等,可以先留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要上缴联军,那三分之二,大唐要先拿三分之一,剩下的最后联军一起分。

这个分也有讲究,反正就是那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到时是要先拿出些奖励军功,抚恤伤亡,剩下的再平分。

武怀玉的这个安排,听起来还是比较霸道的,大唐又占土地还要分战利品,先分三分之一,最后三分之一还要一起分。

可奚、契丹,甚至突厥都对此没意见。

以前他们附属颉利大汗的时候,听从征召出兵,也是自备干粮,缴获的往往汗庭拿走更多。

两三万帐北山奚,十几万人口,即将被他们围猎,唐与三蕃瓜分,唐朝能占大头,其它三蕃一家起码也能分到个两三万口以及许多牲畜等,

这可是大肥羊。

自从大唐一统中原,奚契就不怎么敢再轻易大规模越境南侵了,一般也就是小规模的沿边抢掠,就连突厥这几年的南侵,其实也没占到多少便宜。

武德七年大举入侵关中,被堵在豳州,没能进入关中平原,武德八年劫掠河东,虽说歼灭唐军数万精锐,可自己也伤亡几万,得不偿失。

武德九年打到长安脚下,看似威武其实亏的更大,各路损兵折将,最后啥便宜也没讨着,灰溜溜撤兵。

而去冬野狐岭大战,颉利那更是连金狼大纛都给丢了。

军议结束。

武怀玉又召一众属吏谈了会,主要还是跟他征召的那些河北本地士族出身的参军们,

仗还没打,山北的地还在北山奚之手,可武怀玉现在直接跟这些士族门阀代表,开始谈圈地屯田的事了。

武怀玉鼓励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范阳祖氏清河张氏等这些世家,组织随军商队,甚至是第一时间去新征服之地圈地购地,甚至是到时那些俘虏的北山奚,也会优先发卖给他们,以便他们垦荒屯田。

地价便宜,战俘价格都能打折,能成片拿地,唯一要求就是得保证拿了地后要马上开始垦荒屯田,还得保证每年向官府出售多少公购粮,

这些都是帮助朝廷开发新占领地,为安东都护府、幽州都督府边防驻军们的后勤粮饷的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甚至这次联军征讨北山奚,这些士族门阀豪强们,将承包许多粮草后勤供应任务,直接跟他们签订契约,

幽府也就不用更多的临时征召民夫百姓运输等。

面对着武怀玉开出来的这些让利合作条件,连卢承业、张文德这些五姓子也不由的呼吸粗重了几分。

只要他们愿意相信武怀玉,那么现在一家可以一次性拿下上千顷甚至几千顷的地,那可是十几万,几十万亩地啊,哪怕是生地,但数量太诱人。

风险是有的,毕竟是边地,现在还在北山奚手里,就算打下来后,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奚胡经常来犯?

但利益太诱人。

不仅地价便宜,甚至还承认给他们配套搭售北山奚奴隶和牲口,这样就能直接垦荒屯田,又有前几年的税赋减免条件,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地都是大片相连的,最有利于庄园种植。

卢承业都难以拒绝,“大都督说的这些,朝廷能够准许吗?”

“你们且放心,我说的这些,都是已经请示过长安的圣人,得到圣人准许的,圣人也鼓励士族大家前往边地拓边垦荒,只要你们愿意买,现钱交易,且签下契约,承诺不圈地撂荒,每年按约定出售公购粮数,朝廷不限你们购地数量。”

不限购地数量,

这简直是任谁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多谢大都督,我们愿意为朝廷效力。”卢承业终究没能拒绝。

武怀玉对他微笑赞赏,朝廷当然也还是希望能够动员更多内地百姓迁移实边,可问题是普通百姓并不愿意迁移边地,哪怕朝廷有政策可以分田授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普通百姓没有多少风险承担能力,或者说许多愿意迁的都是没地的穷百姓,

他们迁去边地能分到地,但却没有垦荒屯田安家的基本条件,现阶段,能满足朝廷快速开发新征服地条件的,也就是那些世家豪强们。

朝廷也可以对那些愿意移边的普通百姓一些补贴帮助,甚至如无息贷款,借给耕牛种子等,但这里的补贴太多,朝廷也支持不了太大规模。

新征服的北山之地,不能荒着,时间一长,可就又成胡人的牧场了。

朝廷与士族豪强们的合作,也是双赢局面,虽说这样会让士族豪强坐大,但还是得以发展为前提,合作中搞斗争。

经略、卢龙、平卢、静塞、清夷、怀荒、御夷、威武、广边、广宁,诸镇兵马中抽调精锐,组建此次北征行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