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6 发展史也是挖人史(二合一)(2/2)

作者:渔雪
要做半导体工厂吗?是不是跨度有些大?”

  “也还好,我们易科的产品本身就需要芯片。”方卓提到这一点,询问道,“裘区长,区里能给什么样的政策?我也不想要多,能和中芯持平就行。”

  裘迪沉默好一会,诚实的说道:“方总,你别急,我帮你争取,这事我得找老郑商量,得从市里的层面努力,张江不是我们区里能决定的。”

  然后,他又说道:“只是……”

  方卓善解人意的说道:“只是希望不大,对吧?”

  “方总,我肯定尽力帮你争取,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但,中芯现在的势头很好,你现在搞一个类似的项目,政策优惠力度上有难度。”裘迪踌躇道,“所以,先前我也劝你投中芯。”

  “裘区长,我理解,你先帮我问问,有消息了我也问问郑市长,我当然还是想在申城发展的。”方卓如此说道。

  裘迪挂了电话就立即去询问政策支持了。

  方卓这边先划掉了“申城”这个错误答案。

  中芯创立时有两位股东是上实投资与张江高科,都是申城这边给予的资金支持,同时,张江的黄金地段任由中芯挑选,几乎是免租,税收方面则前五年免税,后五年减半。

  但是,申城确实没什么理由在中芯已成气候的情况下再扶植一个它的竞争对手,这看起来并非合理的资源分配。

  而且,张汝京博士是业界大佬,这副牌看起来也更值得投入。

  方卓能理解申城的倾向,也仅是出于和老裘、郑哥的关系来知会一声,免得事后落下嫌隙。

  这名单上后面的城市就不能这样打电话过去联系了。

  自己能在京城找到人,可是,中芯有个在京城建生产线的规划,也是12英寸最新技术的项目,其它津、鹏、香江、武汉、成都则是要进行正式的接触来讨论这个事。

  或者,可以不局限为中芯当初的考虑,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三年。

  方卓想着金陵、临安都是不错的选择,打算都纳入团队接触的范围。

  反正,货比数家,最好的条件都是竞争出来的。

  方卓等待着裘区长的回复,也把城市的接触工作分配到团队,为了表示己方的诚意和尊重,他会跟着团队一起到地方考察,试试富豪名头的成色。

  6月的最后一天,方卓开完易科的工作会,开始联络起一些有钱的老朋友。

  “喂,老熊,啊不,熊总,在哪呢?许久没见,咱商量商量易科上市的事啊,听说IDG最近行情不错,什么时候见面聊聊,我这正好有个新项目。”

  “诶,不不不,我是那种不靠谱的人吗?是个关于易科产品的上游环节,投一百万我不嫌少,投一个亿我不嫌多。”

  “别别别,咱见面聊,你在哪,我可以飞过去见你。”

  IDG的熊潇鸽是一位有长远眼光的人,方卓相信凭借自己的名头就能从他那里拿到钱,多少先不管,总归是能拿到一些。

  “王总,王哥,好久没见你,我这放着的茅台都没人品了,什么叫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在你心里就这样啊?”

  “晚上喝点呗,也没别人,就是想着见见王哥。”

  “真不是,我最近都忙着易科的工作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易科和苹果竞争很激烈,忙得很,正好今天有空,我瞧着柜子里的酒,有点犯馋。”

  “行行,晚上见。”

  申新科创的王风益是一位可以联络感情的人,他尊重专业人士,有着极其良好的投资品德。

  方卓把电话打给有钱的朋友们,不只局限在风投,连网易的丁磊都又联络了一下,反正以后这家伙要去养猪,养猪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有钱投给半导体。

  国内轮一圈,钱多的不说多,钱少的不嫌少。

  就凭新浪掌门人、易科董事长、医科创始人、基金实控人、申城现首富的面子,一两个亿的华夏币总归能凑出来吧。

  方总今天不是给半导体找钱,是要验一验自己面子的成色。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