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27 互联网黑话(二合一)(2/2)

作者:渔雪
潇鸽讨论了一番,点点头,示意方卓继续。

  原本应该是一场公司内部的产品、市场研讨会,现在变成了易科向IDg描述前景的游说会。

  米勒是级别上比纽约那位史密斯还要高上一级的VP,他本来人在香江,听华夏区总裁熊潇鸽聊了华夏苹果后便直接飞来了申城。

  就这两年美国市场主流观点来看,消费品的硬件方向是没什么前途的,即便互联网泡沫犹有阴影,大家只是更慎重的表示看好和投入。

  米勒今天来这里更想听一听软件上的故事而非硬件上的盈利,即便后者的看法有些许改观。

  会议室里坐了不少人,打酱油的申新王风益,关切情况的今日资本徐新,IDg华夏区总裁熊潇鸽,易科的产品总监、供应链副总、市场总监、人事总监,以及IDg美国从香江转道而来的三人。

  方卓关于产品系列更具体的成本、盈利、渠道阐述没有得到更多回应,趁着喝水的功夫观察到熊潇鸽的表情有些急迫,米勒为首的三个白人则有些失望。

  他考虑数秒,开始转换思路。

  “除了产品上的表现,软件建设当然必不可少。”

  “只是,我们认为它的发力要在产品铺设之后,要充分观察市场反应与用户反馈。”

  方卓这两句是用中文说的,接着他怕翻译翻不好自己的话,直接用英文描述道:“未来的一年内,我们会依靠硬件产品的铺设、技术团队的开发能力来做一个音乐软件上的深度共建,旨在打造生态内容闭环,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共同的价值。”

  “未来我们还要增加不同的场景价值,延伸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也向上联合音乐人对行业进行深度渗透,建立对用户的持久影响力。”

  米勒的眼神慢慢亮了起来,嗯,是这个味道。

  方卓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们的底层逻辑是打通互联网和硬件的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逻辑是聚焦用户感知,充分展示差异化。”

  “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方法论是用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音乐软件不仅仅是管理音乐,未来更是一个数字化的平台。”

  仅仅是几句话,但为了描述清楚,方卓引申了不少解释。

  别说会议室里几位不懂英语的的人,就是熊潇鸽都听懵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先前怎么没听方卓说过?

  然而,米勒已经满是欣赏,甚至第一个鼓起掌来。

  “方,很好,你是一位很优秀的eo。”他如此说道,“我认为你对软件生态的建设有着很清晰的思路,用你们的话来说,那叫……”

  “高屋建瓴。”米勒的发音虽不标准,也足够旁人听明白。

  熊潇鸽忽然有点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

  米勒继续说道:“我认为IDg和易科是有合作基础的。”

  他口中的IDg不是指华夏区,而是美国总部。

  “谢谢米勒先生,我也认为易科在美国的发展需要IDg的帮助,这种帮助也一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方卓如此说道。

  米勒认同点头。

  双方有了奇妙的共识之后,接下来的谈话就比较轻松了。

  就像上次去纽约前,方卓一方对IDg的史密斯带着巨大期望,这家全球有名的投资机构是有着足以承载这种期望的庞大关系的。

  投资的事不能一场而定,合作意向和资源帮助则可以愉快的聊一聊,尤其软件方面的版权授权,米勒说这里很有斡旋的空间。

  整整上午半天,双方完成了友好的业务探讨,米勒在投资这一块仍需要看到更多的市场表现才能决定,但这已经是出乎熊潇鸽意料的利好了。

  “方总,你的高屋建瓴很高啊。”熊潇鸽沿用米勒的话评价今天听到的内容。

  “熊总,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很显然,米勒先生的思维和我产生了共鸣,他认为易科有着很好的故事。”方卓一本正经的说道。

  熊潇鸽摇头:“软件开发怎么办?”

  “像苹果学习,或许,我们还可以求助一下微软,你觉得我今天这种互联网发言拿到微软面前会得到欣赏吗?”方卓询问。

  熊潇鸽对于自己不太懂的东西有种华夏式的谨慎,只是说道:“听起来很高级,似懂非懂。”

  方卓笑道:“那看来微软一定会欣赏了,但我们还是得先做增量。”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