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四章(1/2)

作者:无助的张阿四
在鲸鱼馆游玩一番后,张忠华带着众人就急不可耐的来到海豚馆,陆地生物张忠华最喜欢的除了大熊猫就是平头哥,而海洋生物张忠华最喜欢的毫无疑问就是海豚这种海中精灵了。
此时海豚馆中已经有四只海豚在水里嬉闹着,这些海豚时不时的跳出水面,赢得满堂彩。
所有沿海地区关于海豚的传说很多,海豚救人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例如阿美莉卡佛罗里达一位律师夫人被海水淹得昏迷过去,正当她生死攸关之际,附近的一头海豚顶着她将她推上了沙滩。
海豚不仅能救人于危难之际,而且还是个天才的表演家,钻铁环、玩篮球、与人“握手”、“唱歌”等等,绝对是海洋馆中必备的明星动物,关键是海豚的智慧非常的高,能够跟人类很好的交流。
“阿华叔叔,你看这些水母好漂亮啊!而且水母的种类真多,哇,那只水母还会发光呢。”
娄小贝看着水母馆里的各种水母很是开心,还时不时用手触摸着玻璃。
“水母是地球上最为原始的水生物种,它们的存在可追溯到6.5亿年前,不过它们没有大脑,也没有神经,水母身体的90%是由水组成,至于他们为什么发光,我就不知道了。”
张忠华想了想说道,关于水母为什么会发光他还真没研究过,不过无非就是体能有什么荧光质,或者有什么能吸光然后再适当的物质。
“阿华叔叔,那水母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吗?”
娄小贝好奇问道。
“当然不是了,地球自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46亿年左右,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产生于36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大约进化于300万年前。
目前现存可知的生物之中,蓝藻现存的最古老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它可以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提供氧气的重要贡献者,所以蓝藻被列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物种之一。”
众人随后参观了淡水鱼类馆、热带雨林馆、深海奇观馆等等,随后来到海狮乐园,长相很丑的海狮,大家草草看过。
“这个海豹和海狮一样,真的是很丑的两栖动物……”
娄晓娥看着海豹和海狮吐槽道。
张忠华对这两种丑萌丑萌的动物同样没什么兴趣,海豹和海狮以鱼类、乌贼、磷虾、海蛰和蚌为食,有时在饥饿的时候甚至会吃企鹅。
“阿华叔叔是,大白鲨,是真的大白鲨,它们好大啊。”
娄小贝兴奋的喊道。
“阿华叔叔,这只海龟好大啊?他多少岁了?”
“应该有100多岁了,乌龟是一种很长寿的动物,陆地的龟也很长寿,一龟养三代,人走龟还在。”
张忠华说道。
“正所谓千年王八,万年龟,乌龟长寿很正常。”
“阿华叔叔,世界上那哪种生物的寿命最长啊?”
娄小贝问道。
“要说寿命最长的生物就是灯塔水母了,这种水母的身体是透明的。
灯塔水母可以无性繁殖,它能够再次回到水螅型,简单的说就是它们能够从老人变回小孩儿。
灯塔水母可以通过反复的通常生殖和转分化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灯塔水母也被人称为‘长生不老的水母’。”
张忠华看着众人崇拜的眼神很是得意,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网上看乱七八糟的东西,这辈子大脑不知道是变异了还是怎么回事儿,上辈子的事儿分毫毕现,那知识量还是很丰富的。
“那游泳最快的鱼是哪个啊?”
“海洋里速度最快的鱼是旗鱼,它最快的速度能达到190公里/小时,都赶上跑车的速度了。”
“那飞得最远的鱼是哪个啊?”
“当然是飞鱼了,较强壮的飞鱼一次滑翔可达180米,要是连续的滑翔的话,可能会达到400米。”
张忠华第一时间回答道。
“那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
“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就是我们刚刚看过的海豚了,它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而且沟回很多,沟回越多,智力便越发达,有几岁孩子的智力。”
众人在海洋公园转了三个多小时,海洋生物也基本都放到各个馆里,大型生物的种类也超过200多种,至于鱼类就无法计算了。
“阿华,这个奇幻王国什么时候开园啊?”
娄晓娥问道。
“时间应该在七月底八月初吧,也正好是暑假。”
“那海洋馆的门票订多少钱啊?”
娄晓娥问道。
“暂时先定为260刀乐,有效期两天,定太高的话,也就没多少顾客了。”
张忠华解释道。
“也差不多,毕竟是全球独一份,两天差不多也可以玩到大部分项目了,就是贵了点港岛市民玩儿不起啊。”
娄晓娥赞成道。
“你放心,玉皇集团旗下的CFC、家乐福还有玉皇银行等分公司会进行抽奖活动,送出海洋馆的门票的!港岛人民的福利不能少,等到什么时候港岛人民有实力自己来玩儿的时候再取消。反正有没有人来看,维护费用一点也不会少。”
“阿华叔叔,企鹅呢?怎么没有看到企鹅啊?”
娄小贝问道。
“等你哥哥和姐姐他们放假了,我们一起去南极那边抓企鹅了。”
张忠华笑着说道。
处理完奇幻王国的事情,休息一天的张忠华受邀来到港岛中文大学参加今年的学生毕业典礼。
现在的中文大学实力大幅度提升,也已经隐隐超过了港岛大学,毕竟港岛大学是有钱人上学的地方,中文大学则是家境一般的学生首选,所以大量家境一般的天才学生进入了中文大学学习。
张忠华和港岛中文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都很熟悉的,不少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还在皇集团担任着智囊,为玉皇集团出谋划策、分析国际市场、制定公司发展方向等等。
玉皇集团的中高层管理在学校寒暑假的时候也会到中文大学进修,玉皇集团的一些海外教授、专家同时也会到中文大学兼职,玉皇集团和中文大学已经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真正让张忠华高兴的事,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的高锟教授,如今也正在港岛大学教学,未来可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神。
高锟教授1949年随父亲移居港岛,直接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远赴约翰牛就读电子工程专业。
1957年,高锟教授在论敦大学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也是工作了十余年的时间。
1970年的时候,高锟教授返回了港岛,随后在中文大学成立了电子学系,不但要担任系主任,而且作为首任讲座教授为学生讲课。
张忠华也是从1970年开始大力援助中文大学,自然也就认识了高锟教授,这两年张忠华也是不断的向中文大学捐款。
高锟教授牵头成立了电子学系,而张忠华牵头成立了计算机系,虽然张忠华本人很少去讲课,但是计算机系的教授也大部分都是玉皇集团的教授。
张忠华在中文大学也有幸认识了林语堂教授,林语堂也是一位绝对的大神,是着名的作家、学者、翻译家和语言学家。
林语堂的人生也是堪称一段传奇,拍成电影的话,票房绝对不低
林语堂出生于清末的1895年,1912年考入了沪市的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直接到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林语堂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可惜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
林语堂只好只身前往高卢国打工,随后又辗转到了德意志。
1922年,林语堂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1923年又获得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四九城大学的教授。
随后的战争期间又开始到各地辗转,在国外创办了不少的刊物,也写下了《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小说,1940年和1950年林语堂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54年,林语堂赴新国筹建南洋大学,担任了半年的首任校长。
1967年,来到港岛中文大学担任研究教授,现在也正在编写《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张忠华对中文打字机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中文打字机是由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的,并在1915年9月获得了专利。
当时的中文打字机也是字母文字,也并没有汉字检索系统,很多文字都是无法打出的,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
而开始搞文学研究的林语堂也开始开挂,二十年代开始,林语堂开始长达二十多年不断研究探索打字机,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在1946年成功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
张忠华在中文大学见到这位大神也只能说句,大佬,请饮茶,77岁的高龄还在编写汉英词典,绝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
张忠华走在港岛中文大学,不少学生同张忠华热情的打着招呼,张忠华也是一一回应,这些学生未来不少都是玉皇集团的高层。
文科专业的学生一般本科毕业就会参加工作,理科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进入玉皇集团旗下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会直接拿到张忠华奖学金出国留学。
张忠华这两年也是一直在大力扶持理科专业,玉皇电器、玉皇精密、玉皇重工、圣诞船厂、玉皇牧业等子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理工人才,目前集团的理工人才的缺口也是相当的巨大。
港岛大学那边肯定是指望不上的,他们的主要学科都是经济、法律、医学等等高大上学科,学校的教授也都是清一色约翰牛教授,突出的就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
不过港岛大学也不缺钱,英资的洋行每年也要向港岛大学捐赠不少,港府对于港岛大学扶持的力度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较于港岛大学,刚成立时的中文大学就惨了很多,底蕴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合并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难的状况,和南洋大学差不多的情况。
1949年,大批出色的学者和教育家来到港岛,其中不乏各个大学的专家教授,这些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办不少“难民学校”。
这些人先后成立了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广侨书院、光夏书院、华侨书院、文化书院、平正会计专科学校,后五所书院也在1956年合并组成联合书院。
1957年,新亚、崇基、联合成立“港岛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南洋大学成立时叫做“南洋大学有限公司”);
1958年,港府被迫同意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建议;
直到1963年,中文大学才建好,还是鸟不拉屎的新界沙田地区。
港岛大学前身是1885年的港岛西医大学,位于港岛的黄金地段;中文大学明显就是后娘养的,学校的经费也都是不少华资捐的;
港岛大学出国留学都是选的约翰牛,中文大学出国留学则是阿美莉卡、德意志或东瀛。
好在这两年多的时间,玉皇集团和娄氏集团不停的向中文大学玩儿命砸钱,中文大学的科研实力随着资金充足,科研能力直接飞升,没办法,好学校都是烧钱烧出来的。
张忠华在计算机系逛了一圈,仅仅成立两年的时间学生还不是很多,好在现在学习的东西不是很多,尤其是软件这块,因为张忠华的存在还是能赶上世界的步伐。
至于硬件这块真的即使是张忠华也有点无能为力,那些人才也都是集中在阿美莉卡的大学搞科研,炎夏人计算机专家真的不多,基础设施也不是有钱人家就卖给你的。
不单单是中文大学,东瀛的计算机发展也很是艰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在研究计算机,东津大学、京都大学联合多个财团联合起来玩儿命的烧钱,努力追赶它的父上阿美莉卡。
相比于东瀛,张忠华就是想烧钱也没地烧,港岛这地界可没有那么多数学家、物理家、化学家的人才,整体的理科基础教育还是太薄弱了些。
张忠华内心深深的叹息,还是继续努力的烧钱吧,先从基础教育烧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日方长,有的是钱。
张忠华来到中文大学的张忠华活动中心的时候,今年的毕业生们已经整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