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7章 打靶歌(2/3)

作者:武文弄沫
任和义务配合轻兵所在宣传和验证枪械性能时做出优秀表现”
“轧钢厂是企业,轻兵所搞这把枪也是为了拓展业务,所以造出来,还得卖的出去才行”。
“当然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轻兵所要合作的也不仅仅是步枪,还有全套重新设计的单兵装备,同样会以实验为目的交给咱们使用”。
“怎么样?”
看见齐耀武不说话,楚南方也端详着照片皱眉头,而沈放不懂这个,赵振华开口问道:“咱们接这个活儿嘛?”
“接啊!为什么不接!”
齐耀武抖了抖手上的烟灰,听见赵振华的话收回了思绪,想要抽最后一口的时候,发现烟屁已经快要烧到手了。
将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他直了直身子笑道:“我这辈子穷怕了,只要是白给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哈哈哈~”
众人笑出声,赵振华也是笑着提醒道:“这个可不是白给的,咱们得拿出实打实的成绩来呢”。
“要说别的我可能还得想想”
齐耀武抬起手拍在了那迭照片上,自信地说道:“要论战斗技能,我谁都不服!”
“这枪我要了!”
他转头看向李学武说道:“就从一营组建这支实验队伍,以连为单位,先把枪配到班,再组建一支专业的狙击小队,咱们也过过实验武器部队的瘾!”
这话说的实在,很多兵器研究所设计出新式武器的时候都会跟一线部队合作,搞实验性质的队伍。
这些队伍当然不缺新式武器,能到他们手里,就说明已经完成过几轮实验了。
优秀性能自然不必多说,最后就看能否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了。
也要看枪械能否被战士们所接受。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法说,有很多优秀的枪械在设计之处并不被看好。
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直接被放弃。
可换个环境,换个队伍,这枪又能被捧成神一般的存在。
轻兵所有自己的合作队伍,可李学武不是“设计师”嘛,他当然有权利建议由谁来实验。
赵振华也看出这一点了,笑着说道:“这礼物好,我现在都有些等不及想要看看这枪到底好在哪了!”
“不仅仅是枪,还有其他辅助装备”
李学武认真地解释道:“士兵就是为了战争而生,应该有随时准备上战场的觉悟”。
“而作为指挥员,咱们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保证一线作战队伍的优秀性和先进性”
“包括战术指挥,包括武器装备,包括后勤补给”
李学武解释道:“现在外面部队正在接受时代进步的考验,有的甚至在接受战争的考验”。
“战争到底应该怎么打,这是咱们作为指挥员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最大程度提升战斗能力,也是最能拉开战斗层级的部分”
“在这几项选择中,优先使用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的,就是先进的”
李学武看向众人认真地说道:“单兵最强干不过捣蛋,这是客观事实!”
“而使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单兵装备的,就具有天然的战略优势!”
“嗯,这一点我同意”
齐耀武点头说道:“五几年在跟老丑打的那场战争,我们损失巨大,就是因为武器落后,补给跟不上”。
“哪怕是补给能跟的上呢,也不至于牺牲了那么多人”
一提到这个,他便有些叹气:“都是好同志啊!”
“所以我们进步”
赵振华严肃地说道:“落后就要挨打!教训吃过一次就够了!”
说完这句,他看向齐耀武和李学武,开口道:“我支持团长,可以在一营搞这个实验队伍”。
“嗯,那就打报告”
齐耀武点头说道:“正好现在队伍还在磨合期,上新装备也有助于提升士气”。
“政委打报告,卫戍区有很多队伍都有这样的任务,咱们也不差啥”
他很干脆地说道:“接下来好好操练一下实验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
齐耀武交代完,又看向李学武问道:“你们那边什么时候需要咱们的支持?”
“还要等待时机”
李学武解释道:“明天约了总装的人,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是想两条腿走路”。
“明白了”
齐耀武点点头,说道:“你把咱们当成最后的押宝了,自己人,我保证咱们的队伍不拉跨,一定能一鸣惊人!”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枪械还在路上,应该最近几天就到,我先跟总装那边见过面再说”。
“没问题,我们这边准备着”
齐耀武满口答应了下来,又点了点李学武,笑着问道:“钢城都能找到这么好的礼物,吉城呢?”
“吉城嘛……别提了”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去吉城那趟不是很愉快,当地人也不是很热情”。
“不过山上的干货倒是不少,已经纳入到了轧钢厂的贸易项目中了”。
“至少没有入山林而空手归”
赵振华知道,李学武去吉城绝对不会是说的这么简单。
既然吉城人都不热情了,就说明他干了什么让人家热情不起来的事了。
李学武身份特殊,身兼两职,他们跟李学武沟通也仅仅就说卫三团的工作,其他的不好说。
几人坐在齐耀武的办公室里又聊了一会儿。
主要说了说现在部队合改编完成后的训练和建设情况。
从上个月开始,队伍便开始进入到了大训练和大学习阶段。
真要想恢复到以前的战斗力,怎么说也得小半年。
即便是队伍里有一半的老兵,可那新招的另一半都是城市兵。
在文化、思想、能力等方面,双方都需要磨合进步。
齐耀武现在的压力很大,治安大队这块儿肉很香,吃进去有点噎的慌,消化不掉就是个问题了。
他也是刚刚从山上被换下来休息几天,跟政委一起处理一下家属到驻地的问题。
正好李学武在这,他们也问了问李学武的意见。
李学武能给出什么意见来,现在城里是安排不下了,大院就这么大,可没地方建家属院。
周边也没有合适的位置,城外现在是地方大,可没有驻地啊生活还是个麻烦。
听了两人的解释他也知道城里生活方便,可还是支持去山上建设家属区合适一些。
尤其是现阶段,这个形势下,后院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落在了京城,以后慢慢发展嘛,早晚都有进城的一天。
赵振华是政委,跟李学武简单说了一下今年农垦区的收成和收获。
因为开春时有目的地畜养牲口,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牲口数增加了一倍。
鱼塘里放的鱼苗也长大了,三年内一定能形成规模。
发展最好的就是养猪场了,这一夏天的喂养和照顾,圈内生猪数量成倍增长。
一窝猪仔能下十几个,一年一窝,卫三团实现猪肉自由的日子可就要快快到来了。
赵振华很有斗志,觉得这种饲养模式还能改进,他准备把生猪处理一批。
一部分作为肉食储备,供给队伍一冬天的食用。
另一部分销售出去,换成建筑材料,他准备在山里再建设几个完备的养猪设施。
今年山上的地瓜大丰收,粮食大丰收,很多植物根茎被保留了下来,储存作为了饲料,供给冬天喂猪用。
适当的减少生猪数量,保证肉食储存标准,又能减少饲料的使用。
待到了明年,新的一窝猪仔长大,又是一批肉食供应。
农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自给自足,如果能把肉食供应解决掉,甚至是提升队伍的肉食供给标准,那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也会有所提升。
几人边喝茶边说工作,也是看李学武回来了,主要谈的还是后勤相关的。
李学武一下午都没再回轧钢厂,在齐耀武那边回来就开始处理自己的工作。
等到了晚上下班点,他提前在食堂吃了一口,这才让韩建昆开车带着他回了轧钢厂。
国庆中秋晚会。
所有领导都会出席,李学武自然也走不掉。
这是全厂的节日,很多工人家属都来厂里凑热闹,从下午开始,厂区大门便不再设防。
而在厂区内部,保卫处加强了保卫力度,只有厂区大门到露天体育场这段路是开放的。
家属们在下午这段时间,不断地涌入厂区,在保卫处和公会专人引导下,前往露天体育场等候。
这个时候可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这种演出,都是谁先到,谁站前面。
可也不能一点秩序都没有,相比于放电影的那种松散程度,这种演出还是准备了座位的。
主要还是优秀干部、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人才有这个待遇。
座位在舞台正前方,最好的位置排列整齐。
办公室在每个座位上标注了人名,能坐在这边的,都是提前收到通知了的。
而就在入场的时候,这些人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
这是一种光荣和荣耀,这些人自然是骄傲而又自豪的。
他们的家人和同事就站在座位区的两边,或者自带着板凳坐在后面。
被外面的亲戚朋友指点着,夸赞着,那份与有荣焉让他们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座位区最前面一排中间位置是空着的,这里是厂领导的座位区,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副厂级以上的干部。
而领导座位区两边则是劳模的位置,他们更有荣幸跟领导们坐在一齐的位置上。
舞台是现成的,就是运动场上的主蓆台,长方形的水泥台面,多功能使用。
为了衬托舞台效果,台面周围布置了围布,后面用卡车开斗拼接了个候场的位置。
后面还搭起了帐篷,作为后台使用。
轧钢厂虽然是大工厂可还没有自己的室内体育馆,更没有能容纳三四万人的大型舞台剧场。
所以要满足所有工人和家属的观看需要,只能选择这个位置。
舞台是简陋了一些,但现场的氛围很是热烈。
从今天一早上开始,轧钢厂中秋国庆联欢会筹备组就开始了布置工作。
整整忙活了一天没歇脚,观众们到达的这会还在忙活着呢。
王亚娟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表演舞台了,可以往她都是作为演员的角色登台演出,作为舞台组织者还是第一次。
所以在前台和后台总能听到她的喊声。
她很紧张,这种规模的表演没人不紧张,有一点点小问题,在三万人以上的观众面前都会被无限放大。
周苗苗从帐篷里探出头来看了一眼,又收了回去。
“真吓人~”
这个帐篷是她们舞蹈队专用的,一会开场第一支歌舞就是由她们和保卫处合作演出。
刚才还没什么,这会儿会场的人多了,喧哗声也大了起来。
歌舞团的姑娘们在轧钢厂的第一场舞台显得尤为热烈紧张。
以前在铁路文工团可没有这么多人的现场,现在感受着帐篷外的氛围,身上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尤其是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对歌舞团的未来所寄托的希望。
一时之间,帐篷里的说话声都小了很多,以往轻松的玩笑声更是消失不见。
姑娘们都在整理着情绪,要把最好的一面奉献给现场观众。
“领导们都到场了?”
看见周苗苗回来,坐在凳子上梳头发的韩露轻声问了一嘴。
“没看见,好多人啊~”
周苗苗压低着声音凑到了她身边坐下,看了一眼帐篷里的其他人,又开口说道:“应该还没到,听外面的声音就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