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5章 你够资格嘛!(2/3)

作者:武文弄沫
薛书记不会冒全厂中层干部意见之大不韪,而去支持杨书记赌一把。
他更不会用纪监和个人的未来去给杨书记当赌注。
所以,薛书记妥协,李主任让步,两人有了更坚实的谈话基础和更广阔的协商空间。
这个案子应该就是这样了,张国祁不会再乱说了,也没人会再牵扯其中。
杨书记借来的这一方乾坤尺算是白费了,同时也消耗掉了他最后的威望和力度。
上面给他的支持也就仅限于此,在这场牌局对垒中,他先亮了底牌,所以他输了。
李主任的底牌他看不到了,甚至都没想着他的底牌能有多大,毕竟还有闲心去钢城呢。
李主任就是要做出这个样子来,让杨书记输的干净彻底,体无完肤,心服口服。
你想跳,我一盆凉水给你浇成落汤鸡!
输的是杨书记,可实际上是厂里干部的支持。
太复杂了~
李雪感慨地摇了摇头,这竟然花费了她三分多钟才反应过来!
机关真难生存啊!——
津门之行时,李学武有建议李怀德考虑办公室副主任敖雨华接手管委会办公室、厂办公室主任一职。
也许李怀德真的听进去了建议,也许他故意恶心杨元松。
这一次的钢城之行仍旧是安排汪宗丽随同前往。
而汪宗丽好似没在意这一情况似的,李主任点了她的名字,她就接了这个工作。
中午饭过后,一行人在厂办公区门口集合,随后乘车前往调度车间,搭乘前往钢城的通勤车。
相比于去津门的短途,去钢城可以说得上是长途旅行了。
调度处直接安排了带软卧的车厢,舒适又安静,给这趟半天一宿的旅程提供了最优质的出行服务。
这就是大厂的好处了,要啥有啥,不用去挤铁路上的车厢,有出行需要可以自己调配车厢挂载。
可能是受上午的会议风波影响,这一行人都很安静,大家安排位置的时候都压着声音,很怕吵到领导。
李学武倒是没觉得他有什么火气,要发火也应该是杨书记发才是。
在软卧车厢安顿好了自己的行李,他便拎着笔记本去找了李怀德。
两人的车厢标准是一样的,只是各自都带着秘书,不方便在一个车厢罢了。
“李主任”
李学武敲了敲敞开着的包厢门,随后便走了进去。
栗海洋主动帮李学武泡茶,同时也给他们谈工作腾地方。
李怀德的谈兴不高,两人只是对此去钢城的工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同时也确定了吉城办事处的建设方案。
这一次去钢城,李怀德自己有工作和任务,李学武也一样。
李怀德要视察钢城的项目,还要跟景玉农汇合,讨论造船厂的项目。
李学武有纪监的工作,还要去吉城考察创建办事处的工作。
因为吉城的地理位置重要,特产也比较丰富,是李学武和李怀德在东北贸易谋划中早就定下来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考虑到现在轧钢厂在东北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李怀德在听取了李学武的汇报后,充分认可了他的建议。
还是以钢城为主,吉城的办事处要建设,但规格要小,主要负责项目维护和沟通。
暂时定的,交由钢城本地的贸易经销单位来负责拓展,后续有需要再行派驻办公人员。
工作沟通完李学武便起身告辞了,下午这会儿大家都困着,他也想睡一觉。
昨晚李姝又来了一个水淹七军,她自己的小褥子湿了,转身挤了李学武这边来。
半夜起来换褥子,还得哄这小祖宗睡觉,李学武实在是有些没精神。
尤其是上午的那场会议,来的很突然,也很让人无奈。
他年轻,觉也沉,没在意火车的咣当声,这一觉直接睡到了五点多。
起来的时候车厢里都暗了下来,窗外只有落霞了。
“您再不醒,我就得叫您起来了”
沙器之笑着从对面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拉着了小桌上的台灯,拿着毛巾走了出去。
(上次有读者质疑软卧为啥有沙发,见图如是,右侧是沙发和衣柜)
李学武搓了搓自己的脸,看了一眼门外,打了个哈欠。
得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好好的睡个午觉了,不用担心下午的工作,也不用怕有人来找。
可能是睡嗫了,沙器之给拿了热毛巾回来的时候,李学武还坐在床铺上发愣呢。
“列车员通知可以吃晚饭了,我是帮您打回来还是……?”
“领导起了吗?”
李学武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声音有些低沉。
外出就这样不好,一切行动的节奏都要跟随领导的脚步,不然为啥叫领导,是吧。
沙器之了解李学武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早就去隔壁探看过了。
栗海洋也是没休息,连出来抽烟都不敢,就怕开关门打扰了领导。
刚才见着沙器之,两人还说了几句话,可能是领导之间的关系好,秘书就说的来。
不过沙器之岁数大一些,有深沉,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栗秘书刚去打热水,说李主任已经起了”
“知道了”
李学武穿了皮鞋,站起身收拾了一下自己,往门外走去。
路过李怀德包厢的时候敲了敞开着的门。
李怀德看见是李学武,点头道:“以为你还得睡一会儿呢”。
说着话点了栗海洋道:“跟汪主任说一下,咱们去餐车吃,晚上喝点,好睡觉”。
好家伙,李学武现在回去是能睡得着,可要是去餐车折腾一圈回来,说不定半宿甭想睡了。
不过领导说了,他就得舍命陪君子,喝点就喝点儿,谁怕谁啊!
李学武先是去了趟厕所,回来后便同李怀德一起往餐车走。
路过硬座席的时候还跟通勤的工人们应着招呼。
李学武没太在意这个,倒是李怀德,笑容很饱满,驱散了上午会议带出来的阴霾。
昏黄的灯光照射下,车厢里一片笑脸。
领导的脸色就是今天的天气。
领导的态度就是今天的气温。
领导的脾气就是今天的风向。
众人看不懂今天上午的会议代表了什么,心中忐忑了一下午,到头来却只是李怀德的声东击西。
有的时候真别太在意领导的意图,你猜也猜不到,庸人自扰之。
不到那个级别,就好好做自己的事,你在意的那个说不定在领导眼中都不如空气。
领导也是人,不是老虎,随便就抓人发脾气。
但凡能被你尊敬地认为是领导的,都有着自己的涵养,你能看见他训斥秘书,训斥负责人,但绝对看不到他对基层某个人发火。
当然了,这里说的领导不是指那种小干部,虽然在部门里他们也被叫领导。
餐车的饭菜其实还挺不错的,点餐的时候李学武顺手给餐车长一盒烟,端上桌来的饭菜就显得有些不一样了。
李怀德看在眼里,却是没说什么,对于李学武能办事的印象更深刻了一些。
如果不是李学武的能力太过于突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秘书人选。
他也不是刚看出来杨元松和杨凤山都想过这一点。
只是他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学武已经起飞了,谠都挡不住的那种~
吃了饭,喝了酒,众人约着回车厢打了一会儿扑克便都休息了。
李学武下午睡足了回到包厢后又写了一会儿文件,这才躺下。
行程都是算计好的,这一趟车到达钢城的时间正好是早上七点。
当列车冲破晨辉,抵达调度车站的时候,众人已经洗漱结束,整理好了行李准备下车。
透过车窗李学武看见了来接站的炼钢厂班子成员,老师董文学就站在最前面。
列车停稳后,众人依照顺序下车,寒暄握手。
场面很热闹,李学武重点看了看老师的神色,还算是正常。
董文学在同李怀德握手说过话以后,又同自己的学生握了握手。
这一次握手,两人的眼神之中都有了些不一样的内容。
车站不是说话的地儿,炼钢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安排了接送车辆,把众人直接送到了招待所。
了解到一行人还没吃早饭,这边已经准备妥当。
三楼套间,李怀德和李学武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听着炼钢厂这边的汇报。
屋里只有董文学和生产厂长杨叔兴在,汇报主要是由董文学在说。
李怀德让了两人一起,两人都说吃过了,几人边说边谈,倒也有一心为公的模样。
李学武并没有说话,只是快速地吃得了早餐。
等撂下筷子,他又拿了笔记本,记录了一些董文学说的行程汇报和工作内容。
待李怀德吃完,趁着服务员收拾桌子的工夫,李学武又同炼钢厂办公室主任张兢提了今天的行程要求。
上午一行人要去看工地,看厂区,下午则是座谈会,会后还有单独谈话的内容。
李学武给炼钢厂这边沟通的是,他要找这边的纪监负责人,也就是杨宗芳谈话。
还有就是那个服务员王淑敏,他此次行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她。
董文学也许是听见了他同张兢的交谈,再出来的时候脸色有些尴尬和无奈。
李学武倒是没解释什么,他这么做也是晒给别人看的。
本身就是亲近关系,藏着掖着的还能让人看不见咋地。
所以李学武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也堵住了炼钢厂这边人的口。
他就善于堵别人的口,尤其是……
“从今年三月份立项开始,我们就已经在逐步推进特种钢材的研发和冶炼技术革新”
杨叔兴带着藤编的安全帽,站在众人身前,侧面是冶金车间的大炉子,扯着脖子给众人介绍着生产情况。
没办法不使劲喊,风机的声音太大,车间里太吵了,不说大声点,就成哑剧了。
“四月份,在董书记的要求和指导下,生产和技术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晋省考察学习”
杨叔兴一边走着,一边介绍道:“五月份,收到考察组送回来的资料,我们组织力量提前谋划、设计,并实施了第一炉的特种钢材冶炼”。
“同时,经过申报和征得总厂同意后,特种钢材车间正式成立”
当走出车间以后,噪音降低了一大截,众人的耳朵也舒服了一些。
“今年七月份,从晋省回来的专家组参与到了冶炼技术的设计和研发,使得技术革新加快了一大截”。
杨叔兴站在车间外,指着正在冒烟的车间说道:“从第一炉特种钢开始,到第一炉达标钢,我们只用了两个月”。
“现在,我厂生产的几种特种钢材经工程师验证质量过关,符合设计标准”。
李怀德同样带着藤编安全帽,背着手看向车间,点头道:“特种钢材的应用很广泛啊”。
“是”
董文学站在一旁介绍道:“从晋省学到的技术帮了我们的大忙,同时也解决了五金生产的材料难题”。
“嗯,这个项目做的好”
李怀德抬手点了点,对周围人说道:“炼钢厂不仅仅是要做轧钢厂的材料供应厂,更要有自己的发展和变革”。
“现在就很好嘛!”
他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我看要不了几年,炼钢厂的规模不一定比轧钢厂差啊”。
“我们有信心”
董文学认真且真挚地说道:“在您的带领和指导下,炼钢厂有信心做大做强,创造辉煌”。
“好”
李怀德听着董文学的话笑着点了点头,回头对着李学武问道:“到时候咱们是不是得给上面打报告,说管不了炼钢厂了?”
“呵呵呵~”
他这么说着,说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