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9章 对喷(2/3)

作者:武文弄沫
就收,赖山川认赌服输。
昨天他跟儿子赖一德复盘了聚会上的所有事情,知道根由不是李学武做的局,而是人家因势利导,儿子赖一德品行不端,着了人家的道罢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赖山川就没有能说李学武不好的地方,至少人家玩的真不是阴谋
赖山川看过照片了,确实有他儿子,认罪书赖一德也签了,出来的时候还照了像,证明人家没动手打他。
他哪里还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用人家出手也基本上是废了。
周一,姬毓秀的问题处理妥当了,治安大队那边也来了好消息。
王小琴同李学武一起提交的关于治安大队补充干部的申请,得到了分局的同意。
帕孜勒正式被任命为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主管特勤工作。
翟楚楚担任治安大队副政委,秦瑞珍担任正治部副主任。
在治安大队面临着变动的前面,李学武和王小琴终于完善了队伍的框架搭建问题。
上午李学武是在治安大队坐了一会儿的班,这才去的轧钢厂。
治安大队这边只有三百人不到了,还在维持着基本的训练工作。
可能是传出风声了,他们三个月后即将回原单位,其中一部分人收到了治安大队的邀请,或是决定留下来,或是决定离开,也都没说出来。
人心惶惶说不上,毕竟有比较严格的纪律要求着,现在的训练和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
无论是回原单位,还是留在治安大队担任基础干事,对他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次选择。
反正治安大队是在京城,又不会出外地,只不过是选择哪种工作方式罢了。
李学武能感受到的,治安大队的生活比较单一,跟部队类似,队员们既有地方执勤经验,又有钢铁般的纪律。
重要的是,离家近,不限制结婚,怎么选择都不亏。
王小琴这周带训不在单位,李学武主动了解和关心了一下队员们的思想动态。
还是很好的,不出任务,没有危险,就是学习和训练,可能分局那边也是这么想的。
给这些队员一个比较宽松的训练和学习环境,就当是一次培训了,回去后这些人可能就是各单位里的主要干事力量了。
治安大队的训练和培训模式正在被其他区的兄弟单位学习着,已经有西城和玄武的人来申请学习和参训了。
李学武对这种申请抱着宽容的态度,治安大队里多几个学习和参谋,不算是很为难的,单独给他们划了一个办公室,也获得了两个兄弟单位的友情。
山不转水转,在四九城里混,真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圈子很小的。
刚到轧钢厂李学武就听说年中会议的第二批干部调整名单下来了。
这个可真是有点快了李学武拿着日报看了看,却是发现这里面有问题啊。
沙器之将热茶放在了李学武手边,轻声汇报道:“厂里的这次变动多是上个月月末和月初被处理的那些干部”。
这就是李学武看出来的问题,因为工作组检查和厂里的检查组检查,有很多干部被处理了。
似是张国祁这样的在年中会议上被调整的有,也有上不去会的,在会议过后依照厂长的指示进行调整也有。
李学武发现这些干部多是以原级别继续担任管理岗位,尤其是工作组借机处理的那些。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杨凤山和杨元松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用实际行动在执行对工作组前期所做工作的否定和恢复了。
是因为上周传出来的那个消息?
还是因为冯副主任同书记谈话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得到工作组的允许,那这是不是就又要引起一场风波了。
李学武没有参与到检查和干部管理工作,对这些人的处理没有建议和发言的基础,更不会越俎代庖的说什么。
他只是想着,杨凤山是不是有点着急了,事情还没有一定呢,就算是要稳定轧钢厂的安全生产任务,也没必要搞的这么急迫啊。
工作组不用想,即便是有了担忧和压力,他们也算是不愿意朝令夕改的,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工作被推翻。
现在仅仅是上面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也只是一个建议,并没有落在纸上,没有形成决议的内容还有翻盘的可能,轧钢厂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打他们的脸了。
李学武微微皱眉,点了点那份日报,依着对工作组前期的行事风格了解,这件事没完。
杨凤山还达不到被工作组所忌惮的地位,他背后的能量更达不到促使工作组妥协的高度。
就算是工作组真的要撤离,可总得有个时间吧,你连这么一点时间和面子都不给?
形成反扑不是很困难,在这边驻扎了一个多月了,工作组在轧钢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真要是做点什么,杨凤山一定会后悔这么着急,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的。
李学武望向窗外,看着阳光下的主办公楼,只觉得不要向自己猜测的方向发展才好。
现在工作组是站在中层干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是要团结大多数中层干部的,是要在轧钢厂执行层形成影响力的。
但是李学武可以说,他们的计划不对头,已经破产了,中层干部里没有那么多傻瓜,不会为了他们去消耗自己的正治生命。
在四个整顿清理活动中,工作组是率先拿基层干部动手的,所以他们不会在有缓和这部分人的举动,下一步真的要走,那也是跟工人站在一起。
如果真的是这样,无非就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以大部分工人利益为主,积极解决轧钢厂存在的弊端和矛盾,在最后的时间里真正的为轧钢厂,为工人做一些实事。
另一个就是跟各个奇葩组织联合在一起,促成这些小组织的凝聚结合,加快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发展进程。
从工作组认同个人宣传和举报开始,到个人举报厂领导,再到问题突出的一部分结合在一起反对轧钢厂的某些决定,轧钢厂内部已经伴随着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形成了代表各自利益的小组织。
这些小组织还缺少一个主体思想,更缺乏有指引方向的人。
如果工作组参与到其中呢?
那这些小组织就什么都不缺了,百川入海,形成洪流。
活动的发展就是这么个阶段,真正形成了洪流,可能就是轧钢厂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了。
李学武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他就在等着这股洪流了。
他想的是,不破不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没有这个过程,下面的情绪一直被压着,早晚要爆发出来。
导火索可能就是工作组,那真就可谓是成也工作组,败也工作组了。
喝了一杯茶,李学武被李怀德叫过去谈了一会子话,主要是贸易项目的问题,还有组织结构建设的要求。
按道理来说,李怀德是要跟董文学交接主管工作的,但董文学不在家,只能是跟李学武谈。
李怀德现在也不是李学武的主管领导了,董文学才是。
但是李学武来这边依旧是摆正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包括在沟通过程中,他也没拿自己当外人,该谏言的会直接说,该献策的也不会藏着掖着。
这一点很是得李怀德欣赏和欣慰,同时也对比他手里的这些人,知道李学武的才华,不得不用。
对于李学武所说的三个部门协同发展,联合更多的部门开展贸易工作,李怀德自然是同意的。
朋友要多多的,敌人要少少的。
保卫处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其中保卫处主管的项目正在享受贸易系统的方便,二手车已经销往边疆地区。
威利斯在国内的保有量是很大的,现在正值汽车更新换代的时候,轧钢厂所回收的汽车整备成二手车再销售是个很大的市场。
可以说的上是蓝海市场了。
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连汽车销售商都没有呢,怎么会有二手车销售商呢。
没有人,也没有单位会回收这些废旧车,开不得的就扔在一边上锈,这是所有单位的做法。
但轧钢厂利用废铁回收的渠道在不断吸纳这些废旧车辆,重新整备改装后,成为了特殊商品,拳头商品,被用来打开销售处办事网点所在地的市场。
销售的车类主要是轻型巡逻车和工作车,包括轻型消防指挥车和运输车。
都是以威利斯为基础的整备车辆,只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装。
这个月初,李学武又审批给了发动机研究中心一笔研究经费,用于加快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李学武敢花钱,压力最大的不是保卫处的财务室,而是技术处的夏中全。
保卫处的钱是好拿的?
李学武的钱是好拿的?
真要是研究不出来个结果,他真的要有生命危险了。
真金白银砸进去,夏中全亲自蹲守在研究一线,从京城汽车厂请了几个师傅过来一起研究,他也是真的拼命了。
李学武虽然没有定下时间表,但这么多钱砸下去,夏中全知道,入冬前一定要把发动机的问题搞定,年前一定要把变速箱的问题搞定,明年开春前要实现生产线的搭建了。
不是他自己有主观能动性,而是保卫处在这个月的投资中已经标注了变速箱和整车构架设计经费和研发经费。
啥意思?
意思就是钱给你了不要你也得要,要了钱就得干活。
钢城都在给汽车生产线搭建厂房了,相关的特种钢材也在生产和开发中。
这是套在正筹建中的生产和疏散工业区之中的,一起的还有鍕工、小五金等项目。
京城主管研发,钢城主管生产,夏中全已经在月初的时候就李学武所画的车型“图纸”进行了二次创作和筹备工作小组。
这一次还是那些大学生担当主力,就把这个项目当做他们学习和锻炼的培训课了。
图纸和配置设计最终还是要交给这台车的“总设计师”李学武来审核的。
这个年代造车也是瞎子摸象,关于调校整车都在发展和探索阶段,像是空气动力学等研究还没有发展起来。
要不然这个年代也不会出现这么多方头方脑的汽车了,后世的那种小汽车多圆润,还用风洞做实验,现在可没有。
即便是有,李学武也没钱搞这个,有现成的模型可以用,为啥要自己造?
威利斯这款车是经历过二次世战考验的,几十万台的造车量不需要再做实验了。
造出来,一定卖得掉,这个项目早晚得去炼钢厂,而李学武也早晚得去炼钢厂,这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登云梯。
李怀德是很欣喜看到李学武有这种长远目光的,也很希望保卫处的这些项目能有个大发展。
肉都在锅里,只要他通过另一个渠道掌控了轧钢厂,这些还不都是在他的管理范围下?
李学武自然也知道,所以这些项目他没打算搂到自己家里去,反而是想着越做越大的。
今年李怀德能搞定轧钢厂,那李学武同董文学就能搞定汽车制造厂,真正给他的上位造一颗大卫星。
再有,联合企业现在半死不活的,如果李怀德上位了,这个项目就又回来了,到时候李学武所有的布局都能循序渐进的展开了。
制造业,包括鍕工厂、汽车制造厂、五金厂、特种装备和防爆器材等,更适合在钢城。
因为那里背靠整个东北的制造业基地,那边的工业基础比关内要优秀的多。
但是轻工业更适合留在京城,比如李学武要搞的羊毛纺织、食品加工、罐头生产等等,京城更适合这些东西的销售与传播。
今天叫李学武到办公室里来,李怀德是在为下一步工作做打算了。
下一步就是,如果他担任轧钢厂的一把手,他应该怎么做,能做些什么?
那要是这么说,依照李学武的想法,李怀德应该是一个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制造业,综合全面的发挥出轧钢厂的工业潜能,继续创作新成绩啊。
可他会这么做吗?
这个李学武可不敢保证,所以他也是有后手,留后招,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筐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