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2章 给你一拳(2/3)

作者:武文弄沫
br/> “哈哈哈~”
小周说的是打虎表示的两人工作关系亲如兄弟,可彭晓力却是点了上阵,要做父子兵,惹了小周暴跳回骂。
这俩小子话语里似是开玩笑,似是对暗号的,倒是将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蝇营狗苟的小心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说起来,李雪给彭晓力带来的这个机会真是难得,不枉彭晓力帮李雪这么多了。
从准备文件上李雪自己就能看得出来,彭晓力帮她做了很多工作的,也给她挤出了学习和了解工作的时间。
虽然景副厂长很照顾她,很多工作都还没交给她,就是让她有个学习的时间。
可毕竟是副厂长,还是主管财务和人事业务的副厂长,工作细碎而繁琐,她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周日回家二哥还出去玩,要带她去俱乐部应酬,可她想的是赶紧休息一下,好继续整理工作上的资料和学习内容,不然下周又赶不上进度了。
学习的时光自然是充实的,可也是辛苦的,尤其是作为秘书,人际交往倒成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雪从学校里出来,要快速的适应社会这种交际节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喜欢的就不说话了。
虽然现在还做不到跟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地步,但她也正在慢慢锻炼自己。
至少现在跟领导们,跟同事们,跟街坊邻居们主动开口打招呼,能多聊的就多聊几句,全当是锻炼了。
李雪的变化家里人都看在眼里,对她这种学习态度最满意的还要当属景玉农了。
用“白纸”当秘书可以说是她走的一步险棋,如果这个秘书不能快速的成长,或者说不能真正达到她的要求,那对于她的工作来说是一种损失,对她的个人声望也是一种影响。
好在是这个小姑娘很是勤奋好学,还是一个有上进心,且有着良好素质的年轻人。
虽然景玉农在工作和业务上对李学武的那一套不认同,更对他在工作生活中结交朋友那种事看不上眼,但她不得不承认,李学武是一个极为有远见,且能力相当突出的年轻干部。
能培养出李学武这样的孩子,那他的家庭里再出现一个李雪这样的潜力股就不是意外了。
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出现人才的概率更高这是一定的,她也了解李雪家里几个兄长的情况,对这种结论更是认同。
看着手上关于保卫处的财务报告,景玉农更加的认同自己的这个观点了。
才半年时间啊,李学武是怎么做到的,能把一个大换血的保卫处经营的如这般团结向上啊,不断发展创新,开拓进取,干部年轻化工作标准化,已经成为轧钢厂里公认的管理标杆了。
厂里安排萧子洪去保卫处不仅仅是对保卫处的检验,更是对萧子洪个人的一次锻炼。
培养一名处级干部所花费的价值是要比培养十个科长都多的,厂里怎么会轻易放弃一个成熟的干部呢。
那厂里又怎么会任由保卫处出现变乱呢,好的就是好的,让萧子洪和孙健去保卫处,不仅仅是要实现保卫处的人员流动和进步,还要实现优秀工作经验的交互性学习,进一步防止保卫处出现山头的情况。
从宏观意义上讲,对保卫处是好事,对具体干部来说也是好事。
“李副处长倒是个有财之人啊~”
景玉农主管人事和财务,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这次的合作关系,同时也看到了李学武在布置这次合作更多、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李雪将需要领导核准的文件打开了,方向朝里地放在了办公桌上,对于景副厂长所说的话她听懂了,可也没说话。
在正治挂帅的年代里,生财有道不算是个本事,但李雪更能体会到二哥在单位里的不易。
人人都讲奉献,讲付出,可在办事的时候却都为财政紧张而苦恼。
有的时候办事不能靠奉献和付出,还需要靠经济实力和业务能力。
着眼于当代,放眼于未来,能把一个部门管理好是一种能力,能把一个部门经营好又是一种能力。
经营工作就是在经营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昨天联合贸易项目工作会议结束后,后勤处、销售处、调度处同时申请了预算变更和专项预算的申请和调整”
李雪很是淡定地看向景玉农汇报道:“后勤处申请的主要内容是联合炼钢厂,就贸易相关商品成立生产和疏散基地”。
“项目预算两个部门对等投入,地点在钢城,由炼钢厂负责筹建,后勤处负责管理,炼钢厂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
“第三方?”
景玉农挑了挑眉毛,想到了炼钢厂现在作为贸易项目三个支点之一,其经销权也同京城一样是外包的。
她惊讶的不是贸易项目的调度区不在京城,而是这种核心业务是同其他单位合作的。
如果是炼钢厂自己运营的,那无论炼钢厂同后勤处,同任何其他部门合作都属于内部调度,影响不大。
可现在来看,后勤管理处和炼钢厂显然是就贸易项目在下一盘大棋。
再有,这个项目其中的生产部分功能是跟现有的联合企业重合的,即便是因为位置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制约,那也分明透露出李怀德是要将这种风险和收益转移到了炼钢厂那边去的。
景玉农知道李怀德和李学武手里有着对于联合企业非常重要和丰富的资源,因为管理权限问题,双方闹的很是不愉快。
现在联合企业都没有获得这两个人的支持,更不要说资源了。
从这一份预算调整中就能看出,两人是在进行资源重建和转移,目标就是董文学管理的炼钢厂。
因为贸易项目的原因,炼钢厂并不是孤悬于外的飞地,作为生产基地倒有独特的优势。
东北的工业基础和资源并不比京城差,反而有过之。
不得不说,这是对她所筹备和管理的联合企业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甩开联合企业的束缚,更完善了生产步骤,满足了贸易项目的布局。
三地联合,形成一条线,三点带着面,李怀德的计划已经盘活了。
景玉农看着手里的预算申请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因为这不是行政申请,仅仅是财务上的预算调整申请,她在这个上面卡脖子没有任何意义。
李怀德手里现在充分的掌握了三个处室的工作权限,要在钢城布置生产基地她是阻止不了的。
只能比,比谁的生产基地更快创造产品和效益。
虽然景玉农自觉地在工作能力上不比李怀德差,但在用人方面,她有的时候也感慨手下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无人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可以信任的,独挡一面的人。
这跟她孤傲的性格有关系,也跟她不愿意结党营私的处事风格有关,像是李怀德和李学武那般凑局搞活动她是不愿意的,也没那个心思。
李雪看了领导一眼,面对惊讶她没有意外,而是解释道:“申请报告上是这么写的,具体合作单位还没有确定,应该是先做生产和疏散吧”。
景玉农嘴角带着冷笑摇了摇头,她知道李雪不了解这里面的情况,更不知道钢城和京城同贸易项目合作方都是谁。
不过她没有给李雪解释的意思,该她知道的时候她自然会知道的。
“销售处呢?”
“销售处提交了两份申请”
李雪看着领导还在看后勤处的财务汇报,便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汇报道:“一份是预算调整,方向上是今年预计在京城、钢城、吉城、乌城、越州、津门、魔都等地筹建销售和办事网点”。
“另一份则是人事申请,销售处需要为各销售办事网点招募和培训专业人员,以及申请培训预算”。
李雪翻了翻手上的笔记,又补充道:“培训项目定在了保卫处红星训练场,培训由保卫处作训科提供支持,预算倒是不高”。
她的话说完,景玉农已经将手里的后勤处财务文件放下了,拿起了销售处的申请文件看了起来。
相比于后勤处的“安营扎寨”,销售处的“多点突击”才是让她心跳头疼的消息。
倒不是预算困难,几个部门所提出的申请不是预算增加申请,而是预算调整申请。
也就是说,这三个部门只是在内部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整,可能砍了几个项目,换成了现在的项目。
看着领导皱眉头,李雪的话也适时的止住了,没有再往下说,由着领导自己看那两份文件。
景玉农是越看越皱眉,不是预算文件有问题,而是这次的变动方向上有问题,有大问题。
都知道,联合企业和三产的成立必然带来招工和干部任用的红利,这也是杨凤山在意,她自己努力的原因。
制约李怀德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发展也是两人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可限制了,制约了,却是在妥协中放了李怀德从贸易项目上做了文章。
年中会议前这些内容都没有表露出来,现在是图穷匕见吗?
在炼钢厂筹建生产和疏散基地,囊括了一部分人事招工的问题,解决了炼钢厂的工人子女用工矛盾,优化了固有的产业结构。
同时也在干部任用上刺激了炼钢厂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岗位,更多的干部,也产生了更多、更大的影响力。
以前董文学是要向所有副厂长负责和汇报工作的,现在他只需要向书记、厂长和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厂长汇报工作就行了。
地位和级别的提升,必然带来权利和责任的扩张,她是没想到,董文学的扩张来的这么突然,这么的迅猛。
好像一切都是计算好了的一样,就等着董文学进步呢,生产和疏散基地进一步帮助他创造成绩,加速变革和发展。
这种支持来源于李怀德,也来源于李学武,她能想到,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涌向炼钢厂,帮助董文学快速的成长和创造成绩。
贸易项目所带来的红利从另一个方向体现了,那就是销售处。
专业人员和高标准人员的培训、使用,是人事体系建设的必然阶段。
这一次销售处网点扩张代表了李怀德的战略目标需要,更体现了他对人事问题的意图。
现在轧钢厂用工问题矛盾日益严峻,作为主管领导,她在解决办法上进步缓慢,可李怀德却是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上将人事和用工问题上细化和推进,这不是在反衬她的无能嘛。
这是不公平的,现在联合企业和整体用工环境的包袱都在她的身上背着,她所做的工作自然是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
可李怀德现在是轻松上阵,自然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进行开拓进取。
他现在要扩展销售处,要钱要人他都有,想干啥都行,干啥都方便。
就培训来说,销售处的培训预算划拨到了保卫处,那保卫处同生产管理处和技术处合作的商品走销售处网点不也是要用资金的嘛。
左手倒右手,可成绩却是出来了,李怀德顶算是钱没花多少,好些个部门串联起来,形成了大局观、大局面。
一个网点最少十个人,十个网点就是一百多、两百多人。
今年要建小十个网点,那就说明明年还要建更多的网点,有更多的人和干部被他提拔任用。
机关是个很现实的场所谁提拔了自己,那在正治倾向上就偏向谁,这是工作环境和因素影响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约束的。
关键是,销售处选人用人都是从厂里现有工人选拔,再从工人子女中招选文化水平和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
这就代表了李怀德原本想要在联合企业项目上进行的干部培养计划,又在贸易项目上实现了。
杨凤山所做的“围追堵截”没管用,李怀德已经暗度陈仓,把基础打好了,现在不是借东风,而是在昭告天下了。
景玉农为什么皱眉,为什么在意李怀德的两个大动作,原因就是如此。
杨凤山刚刚协调书记在年中会议上调整了厂里的干部体系,又借助上面的力量打乱了原来的班子力量组成。
看似将李怀德从班子里剔除,削弱了他的影响力,但妥协的结果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