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6章 该怎么忽悠楚轩呢?(2/3)

作者:执笔新梦
表演方法的人,即便年轻但在达者为师的心态下,他们都是用学习的目光来看待。

“我们的状态要和他们不同。”陈维霆说道。

“一看就要所区别。”林峰点头。

“都是人的面孔,站在一起一看就要不同,这有点难度。”安之杰如是道。

“找到不同点,他们是有正常生活的人类,而我们是常年朝不保夕存在于杀戮世界中的幸存者。”惠英虹总结出区别。

“嗯,这个总结得好,表演的方式就要不同,我们所流露的情绪肯定要跟正常人有区别,眼神、微表情、精神状态,这都是要琢磨的点。”邹赵龙说道。

“对。”诚龙点点头:“《生化危机》里的爱丽丝,杀丧尸都杀麻木了,再碰到丧尸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和情绪。”

“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类人,昨天你们的戏就是太有情绪了,太正常人类化了,可实际上你们不是正常人类,要那么多情绪干嘛。”

惠英虹沉思了下,道:“纵观整个剧本,从人物角度出发,其实我们不应该表现出有‘光’,应该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看不到希望。”

“而魏然和林怡来到我们的世界后,他们的恐惧、尖叫、慌张,是跟我们形成反差的。”

“在这个反差下,我们才慢慢找回了人性,应该是这个逻辑。”

“这个对了。”唐记里扭头道:“你们的角色该怎么演,就按照这个方向琢磨。”

“你们和男女主是相互成就的,观众通过他们的视角了解世界观的底层逻辑,你们通过他们的存在塑造角色,他们通过你们的认知呈现整个世界观框架。”

一众演员若有所思,通过观摩楚轩和刘艺妃的戏份,互相探讨下找到了一个应有的演绎方向,只是仍需时间在这个方向中找到属于各自角色的演绎风格。

到了下午的时候,刘小丽来到摄影棚看了一场戏,便和一众有空闲的演员们出发去洛杉矶机场。

航站楼广场,钟欣桐气色非常差,通红的双眼已是哭得没了眼泪。

蔡卓颜也好不了多少,虽然事情没波及到她,但她的事业肯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刘小丽心里叹气,分别和她们抱了抱:“好好的,不管结果怎么样,人总是要往前看,事情结束了就去旅游散散心,有空也可以跟阿姨打打电话聊聊天。”

蔡卓颜和钟欣桐点头不说话,估计心情已是糟糕透顶。

陈维霆、林峰等人分别和她们拥抱,说上个“加油”后都有点词穷,面对这样的事他们也不知如何鼓励,看两人毫无心情的样子,还是少说为好。

众人目送两人及其助理团进了航站楼,只能在心里道上一句祝君好运。

傍晚时分,飞机载着两个黯然神伤的美少女飞回了国内。

第二天同一时间段,飞机又从华国香江载着两个开心雀跃的美少女而来。

“欢迎欢迎!”摄影里的掌声不断。

郑曦怡和梁洛思很是受宠若惊,不停鞠躬连连说道:“老师们好,请多关照。”

导演组老师把剧本给了她们,吩咐她们好好看,正式交接了工作。

简单欢迎了下,剧组便把焦点放在了片场。

两个新人跟认识的演员聚在一起,熟悉剧组新环境的同时,跟众人一起观戏。

整个电影的前十分钟,都是由楚轩和刘艺妃来展开主线剧情的前奏,直到男女主来到第二世界和诚龙他们汇合,真正的大片才会开始。

前奏剧情里,九成的文戏,一成的武戏。

以小两口的默契,除了武戏多拍了几场打磨了下,文戏方面演起来倒是挺顺。

保一条的情况下,抛开笑场的局面,最多也就三五条就过。

一连好些天,众演员也一直待在剧组。

楚轩和刘艺妃付出了努力给他们找状态的时间,他们自然不想让导演组的人失望。

在小两口拍戏休息的空档,唐记里也不浪费时间,通过运用和导演组一起商量出的新增的几组镜头,在演员们慢慢找到状态的演绎下,也在一天天尝试和探索出适配的科幻画风。

所有人都在努力着、配合着。

眼看即将就要过年,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被唐记里试验出了一套运镜加灯光加表演的结合性拍摄手法。

“唐导牛逼!!”摄影指导陆阳很激动。

楚轩和刘艺妃跟众位老师都站着,紧紧围拢监视器,透过全局镜头看着监视器里吊臂摄像机的运镜动作。

摄像机以诚龙为主体,为中心点,在半空看起来作无规则运动,实则在通过各个角度在划弧形。

在拍摄《希望》的过程中,当时有一个立体环绕式镜头,由陈恺歌、张继忠和唐记里三个人玩了半个月才搞定。

当时受设备影响,摄像机旋转不稳定,焦点和焦距在第一时间难以矫正,圆形运动难以准确定位导致运动不规则,全靠不断进行物理标记不断尝试,通过大量时间测验才硬生生弄好的。

这个镜头不仅让网友感到惊艳,也让唐记里这些导演印象深刻。

非常有质感,立体感十足,科幻感拉满。

唐记里由此来了灵感,对当初这个镜头进行了延展考量。

当初做出这个镜头那么辛苦,是因为国内的设备条件不允许。

但在豪来坞的制片厂,设备条件的基础已经有了。

唐记里让曾正宗这位特效导演,以场景绿布为背景,以主体角色为中心,构一个球。

众所周知,以球的中心为点,它的任一横切面都是一个相同大小的360度的圆形。

而在片场中,诚龙的双眼眉间就是球的中心点。

用光线装置以中心点进行定位,只需要以诚龙眉间到地面的身高为半径,在前后左右及双脚间五个点定位出半球,那上半球的球顶坐标就能计算并定位出来。

就此,以诚龙眉间为中心点的六道激光被定位好了。

然后,把搭载光线感应装置的吊臂上的超清摄像机放在半径距离的任何位置,利用摄像机的光线追踪模块,进行运动坐标参数设置,将初始参数定位在诚龙眉心,再定位六个和激光重合的运动参数。

如此一来,这个吊臂摄像机就会产生两种运动方式。

第一种,不动摄像机的时候,诚龙跳一下,摄像机会自动向上摇镜;诚龙蹲一下,摄像机会自动向下摇镜。

简而言之,镜头焦点锁定在诚龙眉心点,诚龙向左镜头自动向左,诚龙向右镜头自动向右,镜头跟随诚龙的运动而运动。

第二种,摄像师操控摄像机的时候,在处于光线追踪的模式下,无论摄像师如何操作摄像机,摄像机只会在定位好的球表面作运动,无法拉伸也无法下沉,无法脱离这个球。

比如说,摄像师操控摄像机向前移动,摄像机不再是平常的水平移动,而是会自动划一个弧形。

不管往右往左还是往上往下,摄像机都会自动划弧形。

如果一直往一个方向推,摄像机就会以诚龙眉心为中点,划出一个完整的圆。

且这个圆是任意方位的,以地面为参照的水平圆、垂直圆、倾斜圆,在摄像师控制好摄像机角度下,什么方位的圆都能通过摄像机的运镜给划出来。

这些基础参数调好,更需精确的参数则是焦距。

假设诚龙眉心到地面一米六,那摄像机运动半径也是一米六,如果不调整焦距,画面的视线会受限制。

焦距越大,画面视线越小。

焦距越小,画面视线越大。

通过这个规律调整焦距,最终能实现摄像机镜头跟焦点实际距离一米六,但呈现出的画面可以是十六米、可以是一百六十米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实际运动半径在最终呈现的画面中可以任意缩小缩大。

这样的运镜方式,可以展现三个较为完美的效果。

第一个效果,镜头以角色视角呈现画面,这会让角色和场景有强联系,强制建立起情感连接,增强观众代入感。

第二个效果,镜头跟随角色视角运动,呈现出的光效更完美,因为在同一个光源下,人的视线面对不同方位的光效是不同的,跟随角色视角移动的镜头则可以将这个不同完整的体现出来。

第三个效果,通过稳固的球状运镜轨迹,通过焦距的变化,可以以角色的视觉,呈现出不切换画面的宏大场景。

这里的重点是不切换画面,以立体环绕的镜头方式,在仅靠一个镜头的情况下,便将整个空间环境给呈现出来,大大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太帅了。”楚轩抚掌一笑。

这环绕式镜头在《希望》里出现过,但只是惊鸿一瞥,以国内的条件暂时难以复刻。

当时在《希望》里的那个镜头,最多叫水平环绕镜头,只能朝一个方向划圆。

他是真没想到,唐记里会在这里复刻出来,不仅是复刻,还试验出一套更完美的球状环绕镜头。

这样的运镜手法貌似在市面上还未出现,但在他的记忆中隐约知道,这样的球状环绕镜头会首次出现在《盗梦空间》。

只是,唐记里把它提前搞出来了。

“牛逼!”楚轩也很激动,捏了捏唐记里的双肩。

“大佬就是大佬,这手法是真的绝,镜头语言的科幻感不再是难题了。”导演组的人纷纷赞道。

“唐导太厉害了。”刘艺妃佩服道,就这么一个星期的时间,唐大导演就探索出这样高级的运镜手法,在她看来唐记里在科幻导演这一块绝对可以说华国第一。

唐记里被夸得不好意思,谦虚道:“行了行了,目前只是个框架,在这个球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弄,比如椭圆、半圆什么的,还有待研究和进步。”

他又看了看小两口,道:“感谢你们的《希望》,没那份经历,我也不会想出这么个东西来。”

楚轩和刘艺妃微微一笑,唐记里这个运镜手法,算是当初《希望》那个镜头的升级版。

只能说万事一饮一啄,让人进步的东西总不会凭空出现,有了当初那样的经历,再有唐记里本身的高水平,才开创出如今这样的科幻镜头拍摄手法。

《盗梦空间》的导演可是不弱于卡梅隆的诺兰,这个拍摄手法就是他开创出来的。

过一两年拍《盗梦空间》的时候,他会不会来找唐记里取经?

“这就有意思了。”楚轩心里感到很有趣。

“好了,收工。”唐记里站起身,冲诚龙他们道:“轩仔和茜茜累了这么多天,明天开始该拍你们的戏了,让人家小两口放两天假。”

有了这套运镜手法,演员们也找到了状态,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