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三百一十五章 向东开拓(1/2)

作者:木恒
而在这时。
大明当下一代吏部尚书,正在想着该怎么上天封神。
想要封神,就得解决大明眼前新问题。
现在大明经过二百年的治理,几次中兴成功。
拓地数千里。
将流民迁徙到边境。
倒是国富民强。
因为开拓了很多土地,然后又把那些百姓迁移过去。
同时还修建了很多驰道,方便将土地守住。
因此大大减少了土地兼并的矛盾。
同时又增加了对富人收税。
对穷人减税。
富人出钱出粮,穷人出力出粮。
以前的时候,这些管员们自然是没有这么强大的改革动力。
面对这么多难事,肯定是得过且过。
然后王朝就慢慢堕.落。
从皇帝到尚书,再到下层将官,都是一样。
只有少许有人雄心壮志,刷新朝廷,留名后世。
但毕竟是少数。
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有上天封神的巨大动力。
这些从科举中出现的人精们,他们作为帝国最高的精英们,自然是爆发出了全部的力量。
而且皇帝同样如此。
为了长生,皇帝有几个不吃丹药的?
为了迷信长生,皇帝连亲儿子都能处死。
何况是支持这些大臣们改革?
所以相对来说,改革派、奋进派、开拓派,他们的势力就变得更大了。
他们才是主流。
有问题要改,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改。
这就是他们的动力。
总之就是没事也要折腾出事来。
每个能成为二品侍郎以上的文官,一品总兵以上的武官,都有着开拓进取之心。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有相当大的机会上天封神。
这几率比中举可高多了。
要知道他们很多人都是一路从科举中杀出来的,封神就在上面,他们能不继续拼吗?
所以他们也想着一个接一个跟着上去的。
按照以往的规矩。
如果说一件大功下来之后,大概足足有20多人能被上天封神。
当然数目不一定。
如果功劳足够多,或许能多达百人。
这个数目很厉害了。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进士也不过三百名。
首功,可以封成一宫之主。
类似于一个宫殿的主人,可以享受数十仙人的伺候。
次功,可以封为一司之主,就是一个部门的主人。
三功,一般就是其他人所得。
只能作为神仆,可能就是洒扫仙童之类的。
但也是长生不老。
只是偶然要做点工。
可以说这个封神比例已经很高。
完完全全值得大家拼一拼。
毕竟他们都从科举上拼出来的。
科举比例,不比成神的比例也高。
要知道金举人。
很多人一考一辈子,你是和数十年的考生一起竞赛。
而不是说和当届的考生竞赛。
这是和后世最大的不同。
虽然后世义务教育率高,竞争总人数高。
但相对而言,竞争成功后的待遇差得太多太多了。
封建时代,成为举人,那就是一步登天。
后世考上TOP2,也不能说一步登天。
还得辛苦。
而封建时代成为举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只要还是王朝盛世,基本就能安享老爷之福了。
当然封建时代医疗条件差,大部分老爷活不了太久。
但只要运气不差,也有很多活到70,80的老爷们。
因为没有压力,在县城里基本上就是士绅一流。
只要不太倒霉,破家的县令,找不上门来。
毕竟你还有同年,还有座师,不是孤立无援的。
而且举人是一个省的秀才去考。
一个省里数万秀才,只能考那么百十个举人。
吏部尚书,想了又想。
现在要谋取开拓之功的话,就需要筹备银两和兵丁。
还要确定在哪个地方进行动手?
想了想之后。
他又开始去找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这三个部,吏部、兵部、工部这三个部,是最积极向外开拓的。
也是最经常能封神的尚书。
而礼部尚书看似清贵,却很少有封神的。
由此可见上天人也不喜欢礼部。
因为他们往往只会繁文缛节,不会做实事。
而兵部和吏部,却是最容易受封的。
再就是工部和户部。
只是户部,牵扯比较大。
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没有太多交情。
他又在家里想了想之后。
然后命下人拿着自己帖子,去找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请二人到京城最大的飞燕楼。
飞燕楼其实就是封神楼。
只不过直接叫“封神楼”的话,这太不符合清贵大臣们低调的想法。
毕竟事成之前,都要低调。
免得压力太大。
而历年来科考也是这样。
呼声最大的虽然中榜的不少,但一旦落榜,那可就真丢人了。
飞燕就是上天。
就是飞到天庭的屋檐下做燕子。
所以叫做“飞燕”。
这就用了一个比喻。
就在飞燕楼最好的九层楼里。
三位尚书就开始了密谈。
吏部尚书首先发起的。
所以他先说。
“自从20年前,前吏部尚书上天封神。”
“至今悠悠一晃20年了。”
“一直没有人封神。”
“现在经过20年积蓄,上次我看户部银子大概有1亿2两千万的存银。”
“常备军也有120万,其中骑兵20万。”
“兵马之强,犹胜开国之时。”
“我觉得又可以再去开拓一番了。”
兵部尚书说道:“吴兄所言甚是,这户部几任尚书还是很有功劳。”
“若是开拓成功,少不得他们一个三功。”
“是啊,历来户部不显漏,但只要有银有粮,封神名额总要拿走三分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众人点点头。
这是无可厚非的。
历来打胜仗其实并不是太难。
关键是后勤问题。
就像大明打仗,几次打不下去,都是银子和粮食供应不上了。
从后方运送太遥远。
最好是拿银子就地购买,或者让商人自己运送。
靠朝廷运输,效率低下。
是真的低下。
商人就不同了。
有些商人会干脆随军种地卖粮。
现在这些大佬们也意识到商人的重要性。
因为他们能积极筹备军需。
也有几个商人,被封神的。
以“紫薇舍人”之号,被封上天。
虽然只做一些侍从工作,也是不错了。
“所以说找到几位老哥,就想要探讨封神之事。”
“这银子我们不花,可就给别人花了。”吏部尚书说道。
众人点头。
其实这是应有之意。
积累银钱粮食,也是有功劳的。
并不仅仅是开拓者有功。
并不用担心苍天会无视功劳。
前面说过户部往往占了三分之一的名额。
“而且当今皇上也很有想法,想要早早上天封神,不想再做凡间帝王。”工部尚书说道。
他是工部,知道皇帝最喜欢做木工。
但又最聪明。
擅长调和将相。
“是啊,当今皇上虽然年轻,但却不好奢侈。”
“一心一意想要求封神,平时省吃俭用,每年只穿8套常服,每顿饭只吃4个菜2个汤,而且宫殿不修,园林不去,不下江南。”
“所有的银子都存在内库里面。”吏部尚书也说道,
“据说已经存了6,000万两的内库银。”
“这样和户部加起来,足足有两亿两的白银,这足可以开拓出四五百公里纵深的土地。”
三人相视一眼,一时间心情大振。
有这么多银子,还不好好用上一番,那真是浪费了前人的积累。
前人积累就是指望后人能好好用,然后大家一起封神的。
这时,兵部尚书说道:“若是能将土地扩出四五百里的话,根据往日的经验,拓地100里能够封20个神。”
“拓地1000里可以封100个神来。”
“只是500里的话,能封50个神。”
“当然正神也就十分之一,其他都是仆从,并非正神,虽然也有长生,但不得安逸。”
其他两人点头。
既然想要封神,自然要封最好的。
这是身为重臣名臣的骄傲。
就像很多名臣,都有傲气。
皇帝自然是有资格。
内阁首辅也有资格。
六部尚书只要不拖后腿,同样有资格。
“如今我们三位同年在这里商量,咱们三个都为同一科,肯定是要互相协助,至少先捞一个仙仆再说。”
“说的是,咱们几个都是同年,好不容易登上高位,总不能白白荒废,只是为了一些黄白之物,美女声色就白白浪费了上天封神,长生久视的大好机会。”
三个人喝了几杯酒下肚。
然后各自表露心思。
立刻就将共同目标给定下来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利益可以说是高度一致的。
谁也不会故意拖谁的后腿。
当然事情不会一团和气的。
等到最后,快要成功的时候,往往也是翻脸的时候。
毕竟彼此之间的功劳,可能就差那么一点。
就是首功和次功的差别。
能成正神,谁愿意当仆人?
毕竟大家也是天天烧香,都能看到。
正神天天玩乐安逸,仆人每天要做4个时辰的工。
那辛苦也不比凡间之人了。
只是能长生。
所以每次开拓,前期大家无论上下,都是齐心努力。
到了中后期功业将成,就开始勾心斗角,甚至你死我活。
当然考虑到苍天有眼,这种争斗,也被局限在一种合理竞争范围内。
至少不能干出卖自己人,杀死自己人的事。
顶多就拿一些规矩,比如说你父亲挂了,赶紧回家。
又比如你儿媳妇有喜了,是不是你弄出来的……
这些事情互相折腾对方。
总之拿一些有实据的事,来整对方,就不用担心上天震怒。
上天最震怒的就是莫须有。
别人明明什么也没做,你非说捕风捉影,风闻奏事。
那就是坑人。
害人害自己。
而且也会根据往年的积累。
即便是中途被杀,只要做的事情对开拓土地有利,最后也可以封神复活,毕竟景泰帝就是死后复活又当了多年皇帝。
这事情,大家都知道。
他们就开始进一步的密谋。
飞燕楼老板看到这里,悄悄写了一封信,让信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