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选贤任能(1/2)

作者:木恒
王巡抚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
“这吴巡按如此难缠,竟然如此简单就败了?”
他很是不可相信。
“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江南之地,这种手段早就是人尽皆知,不过是在西北之地,民风淳朴,士子稀少,人人畏惧官僚。”闻人升轻描澹写道。
“原来如此,吾也听闻江南之地,士子若遇不顺之事,动辄成群结队,去衙门堵门,即便知县知府,都要稍避锋芒。”王巡抚点头道。
闻人升点点头。
其实对方还是小看了江南士子的能力。
王巡抚并不知道在江南士子到底有多么厉害,有多么强的潜势力。
他们可以操控士林舆论,甚至可以决定科考之事!
能够谁能中举,谁能够成为秀才!
还出现“复社”组织。
这就是江南士子的能力。
虽然说他们做的事,仍然是虚伪,仍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披着一层儒家道德外衣。
但究其根本和运做,其实已经有了满清末年,士绅推举地方自理的形式。
操控科举,操控民心,操控官场,虽然大半都是处于私心做事。
真有公心者,寥寥无几。
然而这个形式之下,毕竟不可能出现士子们公然允许屠戮百姓的事情存在。
过分贪婪,过分丑陋的事,还是不能公开于众去做的。
当然背地之龌龊,也是比比皆是。
而且欺压那样的话,真是脸都不要了。
他们这种形态虽然烂,但和满清那种极端压制,动辄砍杀,非常狠毒的治理模式,还是强得多。
最后王巡抚又说道:“很好很好,世侄这事你办的不错。”
“对了,我最近想要清理城中田亩,还需要一些精于计算,做事勤恳,不畏权贵的老账房,你且帮我寻一些来。”
闻人升笑道:“此事简单,可以去找一些商家的退休掌柜帐房,将他们召集起来,我来进行逐个鉴别,务必选出可靠之人。”
“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若是能清理出国朝应有之田亩,此来一大功绩,我必然向上保举于你。”王巡抚也给出了正式酬劳。
李浩很厉害,但在他手中也只能是在一镇之地发挥,若是入得吏部,识别天下之官员,那才是得其所用。
只是吏部最为权重,一个郎中、主事,都得是二甲前列,数年之后有背景者方能上任。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他很清楚其中的难度,也只能唏嘘不已。
若是李浩中了进士,成为翰林,能够成为皇上身边之人,那就好了。
想到这里,王巡抚决定再隔些时间,立下大功后,再向皇上专折举荐。
自古就是识人最难。
尤其是对明君来说,识人之明,才是最厉害的本事。
突然间,王巡抚有些畏惧。
万一李浩这种人,被一些野心之人拉拢去,或者自立……
不可能,他又心中暗笑,对方仅仅是秀才,是文人。
自古哪有文人造反成功者?
只要不让对方沾染兵权,不直接掌兵,就不会有问题。
最多一杯毒酒就能解决了。
而在这时,闻人升也是拱手道:“世叔客气了,学生实在愧不敢当。”
随后两人又谈了家长里短,然后闻人升才告辞离开。
王巡抚看着对方背影,又是摇头。
李浩定然没有什么造反之心的,不然的话,识人之本事,干嘛要暴露给自己?
悄悄坐大不行吗?
不过他也要书信一封,给京中几个好友,事先打底。
不然的话,万一他出了什么事故,这个就不知将来会成为司马懿,还是诸葛武侯了。
只要有别人知道他的本事,那就不担心了。
其实也无所谓,毕竟很多厉害人物让人信服的,就在于有识人之明。
他想了想,又摇摇头。
自己还是多想了。
闻人升自然知道王巡抚会想些什么。
他就从来没有指望封建官僚的操守和道德底线过。
不掌兵,怎么可能?
任何一个历史教训都明白地说过:
无兵无根,无兵无权。
随后他又回到临时住处。
身旁一直跟着三个义子。
刚刚到家,就看到谢长庚在门口等着。
“进来吧。”闻人升直接说道。
闻人升进来书房之后,谢长庚就跪在地上。
“多谢大人为小人操心,吴巡按一走,那胡经历立刻改了和买之家,现在我家中已然无事。”
“哦,可惜又害了一家,回头你再送封信,就说是我说的,做事要给别人留条生路,即便是韭菜,也要留下一指之高。”闻人升澹澹道。
“大人仁厚,小民感激涕零。这是小人的地契房契,全部贡献给大人。”谢长庚双手奉上一叠官契,此时他是真心感激。
之前还只是出于害怕和恐惧敬畏,现在内心中多了三分真心。
至于七分,那不可能的。
毕竟双方只是见过几次而已。
“此事就到此为止,你以后好生经营店铺,我还有些事要嘱咐于你。”闻人升在椅子上坐下,也不要那些契约,也不叫谢长庚起来。
谢长庚就跪在地上回话。
闻人升可是记得金甲神人的约定,不能用跨时代的知识,当然也不能免跪,搞人人平等那一套。
“我这里有几个合用之人,安排到你那边的店铺里。”
“小人省的,一定好好安排,让大人满意。”谢长庚自然知道这是掺沙子,监视他。
防止他赚了钱反而哭穷。
“你明日再将全店上下全部叫到院中,我来看一番,找出何人可用。”
“是,大人。”谢长庚当然不会有丝毫反对。
因为他此时已经将店铺当成是李大人的,自己只是个大掌柜。
他原本就打算那两家粮食店铺全部献出去,现在对方只要他一点点的钱财,只是要安排一下人手。
这很正常时候。
当天晚上,谢长庚就命令明日休业一天,将自己的店铺中的人手全部叫来了。
次日一早,众人沐浴洗刷干净完毕。
务必全身没有一点邪味。
谢长庚到底是商人出身,而且是在官员面前服侍惯的。
这几次见面就知闻人升的喜好了。
必须干净,干净到极点。
身上不可有臭。
这一点闻人升没有说,他竟然能看出来,可以说他这次能躲开破家之灾,并非侥幸。
不然的话,谁会想到去求一个巡抚衙门里的新幕僚?
谁又能知道对方敢接下来,甚至愿意为了他这么一个小商户,掀翻吴巡按?
其实是他早知道巡抚和巡按有矛盾了。
所以寻找破局之法,就想到了要从巡抚处使用力气。
然而平时他没有烧过香,这时候又如何拜佛?
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新幕僚。
原因也很简单,新幕僚,还没有吃过银子,胆子会大,也想立功。
果然,他算准了。
新幕僚真得敢,也做到了。
次日上午,闻人升院中。
主要人员是东西两个店铺的大掌柜,还有两个二掌柜。
二掌柜,专门在外面跑去收粮食的。
平时和一些小自耕农、中小田主都有交情。
卖粮食最好也是找熟人,至少坑不会太多。
小斗也可以商量一二,不会太狠。
若是去生商家,那是少不了挨杀一刀的。
总之农民是最惨的,尤其是没有议价能力的小农。
另外还有账房两人,伙计四人,打手六人。
开粮店的必然要有打手,没有打手如何对付那些野蛮之民?
有时下乡收粮,也有蛮横之户,以少数烂粮,强迫你收走的。
总之这就是一个社达世界。
不存在完全的规矩和道理的,只要某个环境下,你处于弱势,那就必然吃亏。
没有例外的。
闻人升简单问过话,仔细辨别一下,就将谢长庚叫到书房。
告诉他,西店铺的二掌柜有很严重的贪污嫌疑。
其他人也有几个手脚不干净。
谢长庚非常生气。
他天天盯着,竟然还有人能够吃里扒外。
对,他生气的是他自己。
不是吃里爬外的家伙。
因为吃里爬外才是正常事。
这点他很清楚。
哪家的门子不收礼?
随后闻人升又让李三的父亲和母亲,去了他们店铺做事。
就是做些普通扫地之事,正常开工钱就可。
谢长庚回去之后,就让打手将西二掌柜拉来,一顿殴打,西二掌柜就把事情都说出来了。
别看谢长庚在闻人升面前唯唯诺诺,被和买之时,也是如丧考妣。
但他在这些雇工面前,又是威风凛凛的大东主。
这掌柜的吃里爬外,是任何人都不会同情的。
别说他现在又巴结上巡抚衙门里的人,就是打死西掌柜,也只是报一个暴病之事。
只要给些银两给他们的家人,安抚住了就行。
这也是王朝末日才有的景象。
因为官员不愿意干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果是前中期,官员还会查个清楚,一般勋贵之家,都不能轻易打死雇佣之人。
现在哪还有人在乎?
流民死于路旁者,比比皆是,都管不过来了。
这一检查可不得了。
原来这个二掌柜竟然有了四千两银子的家产!
而按照对方的分红和工钱,最多也就是500两的身家!
好么,他这个主家才有两万两,一个店铺掌柜就有四千。
对方每天都要在店里,也不存在干别的活。
这肯定是挖主家墙角才能有的家当。
他竟然没有发现。
对方供述,收粮之时谎报价格,与小民勾结,多报几十上百文的收购价格,其中给小民少许,这样他下来查之时,大家口径一致。
他这个掌柜也是查不出来。
他又不可能天天在乡下盯着。
乡间可是苦差事,弄不好还有盗匪。
如此一来,老鼠拉龟,就将他的家产给拉走了。
闻人升得知此事后,心中一点都不意外。
如果不是这样才怪呢。
后世中那些职业经理人给自己发高工资,发高分红。
其实他们所管理的上市都快破产了,全靠伪造好看的财务报表,哄骗股东股民。
过上几年就辞职离开。
所以有人说职业经理人制度看似先进,其实同样不一定靠谱。
因为职业经理人只要人品不行,或者是说临近退休,想要捞一把了,他有的是办法。
比如可以将公司业务交给自己控制的公司去做。
几个周转下来,利益很容易转移。
这种事太多了。
想要指望着当袖手不管的股东,只等着分红,哪有这种好事啊?
买房出租,还会碰到不交押金的房客,何况是公司经营?
身为股东,你必须精通业务,必须监督公司运营,只要你偷懒,就会有人从你的偷懒中得利。
你可以不会做决定,但必须会监督。
这是常理。
所以说很多大公司仍然还是家族企业,并不聘请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