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6章 504.国内的月亮比国外圆(2/2)

作者:不是老狗
r/>
于是,他点点头:

“不错,有句话叫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没有厂里的支持,他们或许还会有名气,但却无法聚拢成团了。

而抱不成团,力量就不够大,不够大到去明晃晃的挑战一些规则……当时的我们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懂,因为我们看不到。

我们看不到那些异种价值观给整个社会层面带来的危害性。

更不懂原来真的有人可以花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来渗透到另外一个国家,用自己的价值观与思想埋下祸端的种子……

我们什么都不懂。”

在许鑫那沉默的目光中,田双河又拿出了那个蹩脚的借口:

“上次去开研讨会,里面有人提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论调,叫做信息茧房。

大概的意思是……信息操控之中,你可以永远给别人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一辈子都看不到他不想看到的东西……

我觉得当初的老厂长其实不见得会想的那么深,但……他老人家一辈子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具备了某些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让他看到了如果真弄了这个电影节之后,产生的一些后患无穷的事情。

所以,以我现在的角度来看,就像是你,或者其他人……厂里不会拒绝你们任何要求,也不想成为你们的枷锁。给予你们最大的创作自由,是咱们的基本方针。

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也不是帮助你们达到怎样一种高度,而是帮你置办好你身后看不到的事情。”

说到这,他竖起了一根手指:

“所以你瞧,之所以你现在没看到咱们有个什么西安电影节的第一个大原因,就出在这。这个电影节,想弄,可以弄。但……它注定不会受到艺术的青睐。因为它是带着安全锁在前行。我们至少……有资格替下一代孩子们的下限来负责!”

许鑫认同这话么?

肯定是认同。

可问题是……他察觉到了田总思维的一种惯性误区。

或者说习惯。

不过这时候还不是聊这件事的时候。

他只是继续问道:

“那第二个原因呢?”

“很简单,人。”

田双河耸耸肩:

“你觉得,一个电影节……或者说以戛纳这种形势所举行的电影节,需要多少人力?”

“呃……”

“我给你说一个数字吧。1993,46,45,24……唔……大概是7000,以及1600……你知道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么?”

“……”

许鑫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

“1993年……46的话,《霸王别姬》?第46届戛纳电影节。45和24不清楚,但这7000……工作人员?1600呢?又是什么?”

见他能猜出来的基本全对后,田双河也就不卖官司了:

“不错,1993年,46届戛纳电影节,当时我就在现场。我亲眼见证了7000人的工作人员,维持住了接近4万人的戛纳一整个活动周期。而1600,是当时戛纳接待的这45部参与展映、点映的片子的剧组成员总数。最后入围了24部电影,咱们厂连剧组带人员一共去了37人……”

一连串的数字说出口后,他耸耸肩:

“我姑且就问你一句,咱们要是搞电影节了,这7000人,你上哪去弄?

是对电影一窍不通的普通人呢?

还是说挂着工作人员牌子,拿着个大记事本,看到明星就往旁边凑要签名的临时工?

亦或者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团队?

好,就算你有稳定的工作团队……别说七千了,就按照五千人来算吧。小许,从工作人员,到审核、接待等等一系列的各个部门,整个电影节就像是一个精确运转的机器。

每天要安排放映单元,场次协调,收取门票……一系列的操作就算他们能得心应手,可一年,我们也就举办一次。

这种固定的工作团队在平常该怎么去养他们?5000人就算一个月两千块的工资,那也是一千万的支出。

一年12个月,那就是1.2亿。而你付出了1.2亿,却只有10天的工作时间……你把它当成一份生意,这笔生意你会做么?”

“要是志愿者呢?”

回忆着自己在中传经历的那一幕幕,许鑫下意识的来了一句。

“……”

田双河一愣:

“志愿者?”

然后他就无语了:

“几千名志愿者……你把这当什么?奥运会吗?”

“奥运会的志愿者可比这人多多了。”

许鑫吐槽了一句。

田双河哭笑不得:

“喔?这么说我倒忘了,坐我面前的可是咱们奥运会的大内总管嘛……”

“……嘿嘿。”

许鑫尬笑了一声,接着就听田双河叹了口气:

“唉……所以说,能搞。确实能搞……甚至,你的来意我明白。现在也确实是个好时候,咱们省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只要电影节得到省里支持,那么人力与场地场馆这些,其实都好协调。

也能用这个噱头,吸引游客来到西安来拉动经济……甚至,那些电影门票之类的预售,也能跟现在的歌星演唱会似的,弄个什么套票……乍一看前景真的很美好。但是……”

说到这,田双河满眼遗憾:

“你可以回顾一下三大的历史。他们作为电影艺术界的至高殿堂,在一开始的规模可没有那么大。人家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的。一点点发展,一点点的成熟。从大家摸索,到有了一个成熟的经验团队,最后老带新那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们真正差的地方,在这,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但只要弄下去,路总能走得通的,对吧?”

“……?”

许鑫这话一出口,田双河就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是自己没说明白么?

还是……

然后就听许鑫说道:

“田总,我是这么想的……您看啊,首先,第一点,您刚才说的什么受不受国外认可之类的。我觉得是角度咱俩出现了偏差……您不是看过我的采访么?”

“嗯。”

“我觉得不一定事事都要和国际接轨。”

许鑫摆手,语气异常坚定:

“因为我想到的这个点子的初衷,其实就是它可以结合咱们厂那吸收新鲜血液的需求。我承认,老厂长有大智慧。但时代不同了……您说的困难,那是第五代的诉求。可在我这……”

他满眼无辜的一摊手:

“外国人认不认可,跟我没关系啊。就像是我的采访里说的那样,我只负责拍电影,而电影拍好了,名利自然就会到来。

我就没考虑过什么国际电影节之类的……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我是先要在国内站住脚,接着才一步一步拓宽到国外。咱们得自己人先认可,认可咱们的含金量,认可咱们的艺术性,接着才去考虑国外人……

换句话来讲,你国外认可不认可有啥用,票房还是我们自己人在这撑着。

想过来玩,欢迎。不想玩就拉倒呗……

我们这一代导演可没第五代那么重的艺术包袱。说起来,这也是我在这次参加的电影展上获得的灵感。国外咋样,在我看来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们得先学会做好自己,这才是我的想法。”

“唔……”

这下,田双河的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

“不和国际接轨?”

“有必要吗?您自己都说,国外的东西不见得适合咱。不是么?……搞个电影节,哪怕小一点,但却贴合咱们的主题,做最纯粹的电影相关的东西。

旅游经济也好,名气也罢……那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至少得让人知道……哪怕以后第二波煤老板进场了,圈子受到冲击,变成了谁都不认识的模样。可至少有那么一小撮人,还在用最真挚的情感,认认真真去做电影。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当着领头羊的面,后进的青年血脉诉说着自己斩钉截铁的观点。

领头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但这绝对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认知习惯。

可新人初生牛犊不怕虎。

领头羊的经验诚然宝贵,可新人更想活出自己的一片春天。

国外的事情……那就让国外的人去做呗。

他们的影视圈不是咱们的影视圈。

甚至,许鑫还有一句话想说,但不太合适。

那就是:

“谁喜欢崇洋媚外,那就让他去吧。我们这一代……只想做自己。”

因为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国内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