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9章 自古以来(2/2)

作者:北城二千
系,也可以说是朝贡体系,这种制度在不了解这个体系的人看来是一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代表了一种落后的观念。

可事实上的朝贡体系,恰恰是一种初始的“全球化”。

所谓的全球化,最关键的其实是国际体系、规则,也就是怎么保证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都按照一个规则办事,不要到了一个野蛮国家,直接被人抢劫了,被抓起来吃了砍了。

因此,这实际上涉及到规则、价值观、法律的问题。

在大明的价值观和法制体系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王法管的,只要认皇帝的地方,就都是有法制的,有秩序的。

想要保证外国也跟我们遵循同样的规则,那就需要外国来朝贡。

朝贡的意义在于一个国家是否认可皇帝的,是否愿意遵守王法,成为皇帝所认可有秩序的地方、安全的地方。

只有承认了这些,这个国家才可以和大明正常的经商往来。

这个体系看似是对外邦的歧视,但事实相反的是,朝贡体系恰恰是对外邦最友善的国际体系。

朝贡体系几乎没有对外邦的粗暴干涉,也从不像近代主导的国际体系一样,想要改变外国的意识形态、制度。

朝贡体系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要求体系内的不同国家,都遵循共通的交往规则,而这个规则是通过大家都“被皇帝认可”来表现出来的而已。

朝贡体系与今天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最大的不同,恰恰是因为西方基督教的“普世”观念,
他们总想要以一种普世的东西改变你,而朝贡体系,只要求不同的国家不论你“内部”如何,只需要“国家之间”遵守共同的规则、体系,就可以互相交往。

如果你不遵守这个规则,那也随你去,不和你打交道也就好了。

不过如果哪个不开眼的国家想为非作歹损害这个体系的利益,那么有强大国力的大明帝国不介意教训你一下。

朱由检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设立了外藩、内藩、大明这三个不同级别,但总体来说,使用的秩序还是一样的。

所有的藩国国名前缀都是“大明”,例如大明暹罗国,大明周国等等。

当然,也有更忠心一点的国家,例如总是对外自称“有明朝鲜国、皇明朝鲜国、大明朝鲜国”,并且国王公开放话“我为父母国之孝子,你为逆子”的朝鲜。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些藩国没必要直接统治,他只需要加快宗藩体系一体化就足够。

即体系下的国家百姓可以通过正规程序自由出入他国,各国统一使用《大明律》,但可以在《大明律》的基础下,增设属于自己国家的单独篇章,例如《大明·齐律》就是范本。

另外除了法律,剩下的就是货币问题。

宗藩体系下的货币必然是大明的货币,这是规则内唯一通用的货币。

朱由检设的规矩不多,就这区区几条,但就是这几条,却已经让大明节制了诸藩,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球化。

大明人口稠密的时候,人口可以外流来同化其它藩国。

大明人口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吸引各国人口。

当然,想要获得大明的认可,并成功加入宗藩体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点从林丹汗一路向西的遭遇就可以看出。

眼下想要加入大明宗藩体系的国家实际上不少,葡萄牙和荷兰可以说是欧洲想要加入大明宗藩体系的两大先锋,不过朱由检一直没有同意。

原因是大明想要直接干涉欧洲成本太大,并且还会引起西班牙、法国的警觉,有些得不偿失。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让大明在印度厮当、利未亚成为主体民族和人口,欧洲的事情还需要很久才能解决。

大明需要的是有效扩张,如果没办法同化,那就是无效扩张。

“利未亚的诸藩人口居然达到了四百六十万,这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拿着户部奏疏翻看到后面的朱由检有些感叹,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代表劳改工的一串数字。

对于这串数字他没什么反应,而是对利未亚的移民人口问题做出布置:
“印度厮当和利未亚可以常常走动,各藩王不要担心朝廷生气。”

“印度厮当的藩国人口贫穷,而利未亚的囚犯和劳改工多,这都是日后可以外交的事情。”

“我们不能一昧的只管汉家移民,跨民族婚配是大势,不能让汉人富起来了,印度厮当的百姓还处于贫穷状态。”

“增加嫁汉福利,多分发田亩,这些都是朝廷未来可以做的事情。”

朱由检讨论着汉男土女的事情,陆文昭也听后记下。

不过讨论到这里,陆文昭也说起了齐国的汉土之分:“那齐国……”

“齐国需要的是认可度,毕竟齐州(美洲)百姓是华夏迁移的部族,现在需要的是认祖归宗。”

“齐国的教育问题是百年大计,让齐州百姓人人都能读书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朱由检对齐国没有太多的同化手段,不是因为他没有,而是齐国不需要。

齐州百姓的文化和文字,早就被殖民者们嚯嚯一空,而且他们的文化和民族都各不相同,并不完善。

以往所谓的国家,无非就是大一些的部落罢了。

这样的文化,在遇到齐国这种携带完整文化,谈及任何地方都能“自古以来”的存在时,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就会被碾碎。

理论如此,现实也是如此。

许多没有文化和文字的部落,几乎在归化齐国的一开始,就拜倒在了齐国的文化下。

朱由检这次修改教材,并且在大明推广的意义就在于他在大明的教材中,也增加了部分诸夏移民北上,跨过冰川前往齐洲的内容。

不仅如此,针对利未亚、印度厮当、南洲、欧洲等地,他也做出修改,声称华夏人因为环境恶化从利未亚走出,然后在各个地方生活,最后选择定居在了当时最适合居住的中原,也因此成为过去几千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至于其它土地上现有的民族,基本都是跟随华夏先民脚步,在华夏先民前脚走,他们后脚就占据了华夏先民遗留的聚居地,如此一来才得以繁衍生息。

这样的改史自然有些不大光彩,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

他不仅要改史,他还需要大明在日后将一些商周先秦的青铜器挖掘出来,埋葬在各地,以此形成各地皆自古以来的现象。

齐国,也不例外……

明天出外景,更新可能晚一些,估计两三点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