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2章 反明同盟(2/2)

作者:北城二千
还在使用落后的海上战术来看,这条贸易线也维持不了太久。”

陆文昭的话让朱由检皱眉,他没想到英国的查理一世在拥有两万燧发枪军队的情况下还能惜败于议会军。

这种时候,如果大明不继续支持查理一世,那他被送上断头台的时间,可就真的在倒计时中了。

至于西班牙那边的情况倒是还在朱由检的预料之中,西班牙只要经济不出现问题,三十年战争就还有可能持续。

战争走向必须要以天主教联盟获胜为结局,不然大明无法促成第二次宗教战争。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陆文昭下令旨道:“让银行再借贷一百万两给查理一世,同时让兵工厂生产十万支步铳和三千门燕山五斤炮,二百万斤火药。”

“这些步铳和火炮、火药都通过贸易方式支援给大弗朗机、暗厄利亚、虎兔蹲他们。”

朱由检在扶持三国,因为他需要三国分别赢得三场战争。

林丹汗灭亡克里米亚,可以直接威胁波兰,同时加大对奥斯曼帝国的压力。

英国查理一世赢得内战,可以让君主立宪制晚些到来,让英国的历史进程被中断。

西班牙费利佩四世赢得宗教战争,这样才能触发第二次宗教战争。

这三场仗打完,最少可以让世界格局五十年不发生变化。

五十年的时间,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大明宗藩体系的科技程度会进展神速。

到时候,就算欧洲醒悟过来,恐怕也已经和大明产生两到三代的武器代差了。

况且,五十年后的大明,人口再怎么说也足够在原本基础上翻一倍。

加上火车的修通,大明军队可以在西征的同时,不断迁移人口来同化当地。

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浪潮是1720年以后,因为小冰河时期结束,粮食不再因为气温降低而降低亩产。

在这之前,各国只能维持原本的人口,甚至人口都一度下降。

大明和齐国作为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他们或许是唯二能提前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国家。

因此在十八世纪到来之前,汉人人口很有可能会从原本的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上涨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三。

人口产生体量,这样的体量想要收复整个亚洲是轻而易举的,甚至拿下欧洲也未尝不可。

因此这个五十年的机会,朱由检必须创造出来。

在朱由检这么想的时候,脚步声从他身后传来。

他与陆文昭侧目一看,原来是午休结束的朱由校起床了。

“还有多久才能到宁波?”

朱由校有些晕船,语气病殃殃的。

闻言的陆文昭作揖回答:“回万岁,还有四个时辰左右,眼下已经到温州府的海域了。”

“四个时辰……好吧。”朱由校无精打采的说着,朱由检瞧他那样子,也拿出了情报想让他分心一下:
“哥哥若是觉得无聊,可以看看这些情报。”

说着,朱由检也解释了自己想为大明赢得五十年安稳时间的想法。

对此,若是以往的话,朱由校估计也就是一句“弟弟看着办便是,我都可以”。

不过到了眼下,随着朱由检就藩时间越来越近,朱由校也该担起一部分担子了。

他草草看过情报,并在看过之后,顺着朱由检的想法说道:
“弟弟的意思就是,大明需要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五十年的时间?”

朱由校对此有些皱眉,毕竟五十年时间太长了,谁也保不住大明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说二十年、三十年朱由校还能等,毕竟王肯堂为他诊过脉,也说过只要他不吃丹药,勤于锻炼,大概能活到七旬左右的话。

因此,二三十年的时间他还是能等,也有把握能控制住朝堂的。

可五十年……那就不是他该担心的事情了,而是朱慈燃。

甚至过分些说,这些事情连朱慈燃都不一定能等到,只能等到朱和垠来操办。

“五十年时间太长了……”朱由校说出自己的想法,朱由检闻言也笑道:
“若是哥哥想提前,那就得看看军备院的科技进展和大明的医疗、人口进展了。”

“你这厮……”朱由校哭笑不得,合着自家弟弟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他哭笑不得之余,也不免做出保证道:

“弟弟放心好了,我会在以后注重军备院的研究,同时注重惠民药局和官学司的。”

“那时间就可以缩短一些了。”朱由检听后笑着点头,这让朱由校不免又在心里无奈,寻思自己又被自家弟弟算计进入了一个承诺中。

不过,就算他不在意这三个衙门的事情,自家的太子也会在意。

自家弟弟的算计,不过就是想上一重保险罢了,这并没有什么的,反而让朱由校不断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这一路走来,弟弟说的科技重要性,我算是能理解了。”

朱由校顶着晕船的难受看向远方,略有感慨的说道:
“百姓有机器和没有机器,比有畜力和没有畜力的区别还大。”

“如果拖拉机能普及,那它不仅仅可以让一户百姓轻松耕种三百亩地,还能让渔民收获更多的鱼货,让朝廷增加更多的税收。”

“我虽然不敢想象弟弟曾经所说一个人能耕种上千亩耕地的话,但细细想来也有道理。”

“因此弟弟放心好了,军备院的投入不会减少,反而会在灾后加大。”

“另外……”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转身看着朱由检,有些踌躇的说道:

“弟弟以前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应该总想着驭民,不应该想着百姓闲下来就会生乱。”

“大明朝的百姓过得太苦,只要朝廷稍微宽一宽,他们就能活的很舒服。”

“不是大明朝养活了百姓,而是百姓养活了大明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弟弟的话我都听进去了。”

朱由校认真的对朱由检说出这一字一句,而朱由检能让封建时代成长起来的朱由校感受到百姓的不容易,这比他征服了一个个国家来说,更具有成就感。

国家强盛不一定代表百姓富足,自秦以来,历朝历代稳定的局面不下千年,但百姓能吃饱饭的日子也就几百年。

朱由校能理解到百姓疾苦,那朱由检不说能让大明百姓享受百年富足,但三十年富足还是没有问题的。

“哥哥能如此作想,我也就放心了……”

带着几分感叹,朱由检说出了这句话,转头看向了海上的波光粼粼。

朱由校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除了波光粼粼,还有一艘艘在海上打渔捕捞的渔船。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