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8章 交趾逸事(2/2)

作者:北城二千
/>“女嫁男,随男籍。”

“交趾有土民六百余万,但多年来许多交趾女嫁给移民而来的汉家男,因此导致了交趾籍的人口下降。”

“另外也有一些叛乱的交趾人被抓捕劳改,因此少了些。”

“交趾这边的移民是每人二十亩田地,不过因为前几年中原两京十三省旱情严重,因此迁徙而来的人过多,导致现在三百多万汉家移民仅分田不足四千五百万亩。”

“按照眼下的态势,交趾需要最少再开发出一千五百万亩就足够了。”

朱由检解释着交趾的情况。

作为大明最早拿下的中原以外省份,交趾的汉家移民太多,因此田地不够分是常态。

其实麓川、旧港、瀛洲也有这种现象。

“嫁给汉家移民的交趾女也会发二十亩田吗?”朱由校好奇询问,但朱由检摇了摇头:

“这种女人叫做归化女,可以额外再分得三亩田,也就是嫁给汉人后,他们可以从二亩田,提升到五亩田。”

朱由检心里清楚,只是展现汉家男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得拿出足够的利益才能让汉家男成为被土民女眷追求的对象。

因此基本是海外省份,只要土民女嫁给汉家男,其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将得到巨大的飞跃。

也是这种政策下,各省的土民女才会络绎不绝的追求嫁给汉家男。

与此同时,汉人地位、待遇的提高,也让原本云贵川桂等四省汉化的少民抵消了不少逆反心理。

若是有人称呼他们原来的民族,他们反而会急眼,生怕失去汉人身份后,会失去大片的土地和待遇。

也正因如此,许多被归化为汉人的西南少民都在努力汉化,新生代的孩子甚至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

这样的现象,让大明的少民人口每年都在降低,至今年甚至已经不足两千万了。

长久以往,估计土民男也会想着生女儿嫁给汉人,然后让自己一家子获得汉籍。

虽然后续的汉籍没有分田二十亩那么夸张,但分田五六亩的待遇还是存在的。

这样的待遇,相比之前移民的待遇不算什么,但对于土民们来说,已经是天降横财了。

“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瀛洲,哥哥日后需要注意的也是这里。”

朱由检说完后继续开口,并说起了跨海相隔的瀛洲。

“瀛洲?”朱由校皱眉想了想,然后才疑惑道:

“我记得他们前段日子才因为聚众烧杀汉家移民而被镇压了不少人。”

“是不少,但他们背主之徒偏多,需要时刻谨慎提防。”朱由检不要提醒,朱由校也好奇问道:
“眼下瀛洲还有多少瀛洲籍的土民?”

“约六百万左右,还有二百余万瀛洲本土的归化嫁汉女和五百多万移民海外的男女……”陆文昭一开口,就说出了一个让人唏嘘的数目。

瀛洲人口持续降低,五百多万人移民海外。

“移民海外的主要是哪些人?”朱由校略微皱眉,毕竟五百万人可不少小数目。

“女的基本前往中原两京十三省,男的基本去了印度厮当和利未亚的诸藩。”陆文昭解释着:

“另外,六百多万纯粹瀛洲籍贯的瀛洲百姓中,眼下还有一百六十五万人等待迁移。”

“诸藩给他们开出了一人五亩地的迁移条件,许多人十分向往。”

陆文昭道出了瀛洲移民庞大数量后的真相,其中主要是以诸藩作为推手。

大明对诸藩移民的态度是不同的,想要移民汉人是比较苛刻的,不仅有迁移银、移民田地、耕牛等条件,还需要看大明迁移司是否通过。

但移民大明境内的土民就不同了,只要会说官话,会写汉字,诸藩就能招募迁移他们。

这样的局面是朱由检喜闻乐见的,就是海上旅途凶险,许多船只都会在海上折戟沉沙,每年遭遇海难而死的移民数量不少。

大明这边登记的是瀛洲走出了二百多万瀛洲男移民,但能到达诸藩的数量就是未知数了。

他们抵达诸藩后,大多被藩王和官员们用来充当衙役和管理土民的地方甲长。

一旦地方土民发生暴乱,甲长知情不报的,就会被遣返回瀛洲,并且没收一切财产。

因此,在监视印度厮当的土民这份工作中,他们做的相当认真,大大减少了当地突发叛乱而兵马调动不及时的现象。

这看上去似乎对瀛洲移民有些不公平,但要知道,对于生活在德川幕府通知下的他们来说,能生活在大明和诸藩,简直就是再造恩德。

最少《大明律》的存在,限制了贵族对他们的欺凌和打杀,给了他们一个人该有的尊严,并且他们也能拥有自己的房屋田地,赋税也低的令人发指。

因此,瀛洲移民是乐在其中,大明和诸藩是喜闻乐见。

唯一不满的,或许只有印度厮当的那群土民了。

“呜呜——”

在朱由校的询问中,火车抵达了交趾的省会交趾城。

朱由校与朱由检带人下了火车,映入眼帘的交趾火车站和大明境内的一模一样。

火车站内的人并不算多,但却个个身着大明服饰,谈吐大明语言。

走到车站外也是如此,而进入交趾城后,城内人来人往的场景和语言、建筑也极具大明风采。

那悦耳的江淮官话,如果不是特意听,朱由校甚至以为自己来到了江南一带。

“弟弟的办法果真不错,如此三十年,则交趾无忧矣……”

看着眼前与中原相差不大的景象,朱由校忍不住发出感慨。

现在其旁边,朱由检也高兴的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让断断续续脱离了汉人手中数百年的交趾重新汉化,这或许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与朱由校走街过巷,整个交趾城几乎找不出一点具有曾经安南痕迹的地方。

要知道这才过去了十几年,如果过去几十年,那交趾恐怕将会成为中原两京的第十三个汉化省份。

“万岁、殿下,眼下交趾百姓基本住在南方,北方七府已经汉化九成以上了,着实找不出一点安南痕迹。”

跟着朱由检他们走街串巷的官员们挺不住,双腿发颤的解释着。

闻言,朱由校和朱由检才意犹未尽的停下脚步。

“交趾城确实已经如此,不过具体的其它几个府,还需要走访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你们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再陪吾与齐王游览各府。”

朱由校摆了摆手,交趾官员们闻言却欲哭无泪。

他们也有感叹交趾汉化彻底的时候,但像朱由校和朱由检这般能一连走十几里路,把交趾城看遍的情况却是没有的。

听着皇帝的这话,似乎接下来他们也要用双腿来丈量交趾各府县了。

带着一丝哭腔,数十名交趾高官们只能硬着头皮作揖回礼:

“臣……领旨……”

工作加班太多,导致昨天章节名出错,闹了个乌龙,抱歉抱歉……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