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2/2)

作者:北城二千
乎是一个话本,学子们都能站在殿下的角度体验各种殿下经历过的事情。”

“但是反观到了万岁那边,虽然知道万岁有功,但具体是什么功绩,学子们却根本答不上来。”

“长此以往,也难免学子和百姓会崇拜殿下而不崇拜万岁。”

“就连民间,小子来往走访,许多京城之中的戏台也常常出现殿下和万岁的话本。”

“但这其中,殿下都是以挽天倾的伟岸形象走出,反观万岁的刻画十分浅薄,并没有彰显出万岁的雄才伟略。”

“另外民间给我的体验,齐国西京城的百姓大多淳朴,可京城内外的百姓大多狡诈。”

“齐国百姓朝气蓬勃,大明百姓却死气沉沉。”

“齐国百姓关注家国大事,《齐国国报》几乎被百姓抢断,反观《大明报》虽然记载了许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但百姓表现得态度却是浑不在意。”

“齐国百姓听闻可以开垦田地,大多喜气洋洋的搭乘火车,或者自己赶车步行前往开垦地。”

“大明百姓听闻可以开垦田地,却显得优柔寡断,不够积极且不提,即便决定移民,却恨不得官府将自己送到移民地,好似官府亏欠一般。”

“还有……”

“咳咳……”

夏完淳还想再说点什么,但角落的曹化淳却疯狂咳嗽,示意他别再说了。

夏完淳闻声也闭上了嘴,反倒是朱由检略微皱着眉,脑海中思考着夏完淳所说的话。

“你觉得,国朝和国家的百姓为何区别如此大?”

朱由检将问题抛给了夏完淳,夏完淳闻言也直接作辑道:

“小子以为,原因有很多,其中第一点是百姓的区别。”

“齐国的百姓,基本都是自发迁移的百姓,他们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并且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卖力的开垦田地,他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至于大明的百姓,尤其是留在中原两京十三省的百姓,大多都是顽固不迁移的百姓。”

“他们的想法,大多都是让邻居迁移,邻居吃苦头,然后自己分了邻居的土地。”

“小子以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只有坐享其成的想法。”

“从父母看小子,因此在小子看来,他们的子嗣大多也是坐享其成之人。”

“其次,国朝的规矩太多,百姓见官员要下跪,平日里走路都要绕着官署走,见到富商便过去献媚,尽是利益。”

“反观齐国,百姓随意在各大官署门前溜达,得知身边人是官员也只是一笑,浑不在意。”

“小子记得很清楚,移民抵达齐国后,金长史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官员前去迎接他们,对他们作揖行礼,随后才告诉他们齐国规矩。”

“初期也有许多不适应者,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

“不过到了后来,官员百姓都享受起了这种气氛。”

“金长史对小子说过一句话,说这是殿下告诉他的,小子记忆很深。”

“我?”听到自己和金铉说过一句话,还让夏完淳记忆深刻,朱由检有些不解。

“是!”夏完淳作揖道:“殿下说,贩夫走卒都是一份职业,官员也是。”

夏完淳的这话让朱由检愣了愣,他早年性格跳脱,对于是否说过这种话已经不记得了。

不过就地位和性格来说,他对金铉说过这种话也倒不奇怪。

“齐国人人平等,回了大明却要这边作揖,那边跪礼,规矩不同让许多齐国百姓在齐国久居之后回国极不适应。”

“许多从事贸易的齐国海商每日都在港口处的酒肆、茶铺大吐苦水。”

说着,夏完淳顿了顿,然后对朱由检作揖道:
“殿下,您知道齐国之中对百姓和劳改工最严苛的刑罚是什么吗?”

“……”朱由检被夏完淳这问题问住了,他想了想自己制定的《皇明齐国律》,然后才开口道:“应该是凌迟吧?”

“不……”夏完淳闻言摇了摇头,随后对朱由检说出了一番大胆的话:
“在齐国,对百姓和劳改工最严苛的刑罚是‘遣散回籍’。”

“咳咳咳……”听到这四个字,曹化淳咳嗽的都让人觉得他似乎肺痨了。

莫说他,便是朱由检都在这一刻不知道要说什么。

倒是夏完淳,他却继续坦然的说道:
“因此,去岁金长史被召回国朝的时候,沿途的西京城百姓闻讯纷纷赶来,无一人祝贺金长史,只是夹道哭送,所过村市,悉焚香建醮,祈祐其早日返回齐国。”

“小子来大明,也是因为家父让小子来殿下跟前学习,小子才愿意来往的,不然怕是终小子一生都不一定回来大明一次。”

夏完淳嘴里几乎把大明贬低了个遍,这让朱由检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不由咳嗽道:

“咳咳,所以在你眼中,大明就没有优点?”

“自然有!”夏完淳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大明人口繁多,无比强盛,其内经济繁荣,这些是齐国拍马都追不上的。”

“不过,小子相信给齐国时间,齐国未来还是可以追上大明的。”

夏完淳言语中充满了对齐国的骄傲,但他这番举止却让朱由检皱眉。

他从夏完淳身上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的百姓对大明的认可程度仅仅存在于“国朝”二字上。

他们虽然承认自己是宗藩体系下的大明百姓,但是却对齐国百姓的身份更为自豪。

这样的情况不算好事,长期如此,或许会让齐国对大明产生排斥感。

“必须得统一诸藩国教材,对诸藩国教育统一改革……”

了解了夏完淳这个从齐国长大孩子的想法过后,朱由检心里也对教育改革的范围开始了扩大。

在他看来,宗藩体系自然得是一体,在现有生产力下,宗藩体系能开拓的地方还有很多,现有的资源也够维持这个体系很久。

如果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宗藩体系还没把基本盘占据下来就开始土崩瓦解,那朱由检这么多年就白忙活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带人跑路美洲。

“回答的不错,日后继续观察,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就告诉我。”

朱由检安抚了一下夏完淳,同时也给他指派了一个任务。

不过夏完淳却对朱由检作揖道:“其实小子来到大明不久,对大明的了解并不深,许多了解都是从诸位郡王口中了解的。”

“小子以为,殿下与其询问小子,倒不如好好询问诸位郡王。”

夏完淳把朱慈烺他们给扯进来了,闻言的朱由检也愣了愣,随后笑得十分开心:
“我倒是没想到,那群八九岁的娃娃都能有如此理解了,倒是我小瞧他们了。”

“殿下……”面对朱由检的开心,夏完淳却作揖笑着回应道:
“可不能小瞧诸位郡王,您在《国文》教材提笔写过一句话……”

“莫烦莫恼,须知英雄出少年!”

推一本朋友的书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