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0章 叔侄和睦(2/2)

作者:北城二千
/>
“好!”听到朱由检这话,朱慈燃憨厚一笑。

见状,朱由检也知道东宫大概是有喜了,因此不免抱怨:“你小子,原来在这里设了个圈套。”

“还未向叔父报喜,叔父便猜到了,不愧是叔父。”朱慈燃得了便宜还卖乖。

对此,朱由检只能无奈道:“几月临盆?”

“应该是今岁八月左右。”朱慈燃回应,朱由检也颔首道:“百日宴的时候我会去的。”

“周岁宴呢?”朱慈燃在用自己孩子的周岁宴来试探朱由检是否会提前离开。

“也会去。”他那点小心思已经被朱由检看穿,因此在回答之后,朱由检便拱手虚礼,示意自己要走了。

“叔父慢走……”

见朱由检不和自己纠缠,朱慈燃也只能毕恭毕敬的作揖送礼。

他看着朱由检远走,又想起刚才自己得到的答案,心里不免舒坦了一些。

于是乎,他不免有些高兴的哼着小曲,向着自己的东宫走去了。

这离经叛道,行迹放浪的行为,被躲在不远处的起居注官一一记下。

与此同时,朱由检也在走出皇宫后,乘坐马车来到了街上。

在等马路通行的时候,他刻意看了看街道上的人群。

京城的人口依旧多,但已经没有了去年和前年过年时的热闹。

看得出、去年的日子对于百姓来说并不算友好,以至于即便是过年,许多人依旧忧心忡忡。

“熬过今年就开始变好了……”

看着人行道上不苟言笑的百姓们,朱由检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同时也不免对今年的农民产生了愧疚心理。

他可以让百姓们过得更好,比如一下子将手里的粮食拿出去平抑粮价。

可问题在于,这虽然能让百姓今年过的舒服,但明年却不一定了。

他如果妇人之仁,也就不可能让百姓在这大旱环境下,还能保持人口增长了。

眼下天下的隐户都在清查中,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漏网之鱼了。

算上海外和藩国的汉人,大明的汉人数量已经达到一亿六千五百余万左右了。

虽然说比起朱由检预计原本就有一亿五千万汉人的人口数来说,这并没有增长太多人口。

但等旱情过去,大明的人口也绝对会如十七世纪中后期的各国一样,迎来一个长期的人口大爆发。

按照前世的情况来看,大明或许会在六十年后达到三亿左右的人口,甚至是四亿。

该做的朱由检都做了,剩下的人只需要萧规曹随便足够。

这么想着,他的马车也抵达了齐王府门口。

在熟练的下车后,朱由检立马就看到了两名腰挂北军腰牌的将领站在门口。

“殿下,满都督和孙都督已经等您许久了。”

见到齐王到来,二人上前作揖,朱由检闻言也微微颌首:“辛苦了。”

“卑职…卑职…都是卑职分内之事。”二人得了朱由检一句回应,当即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好了,足以见朱由检在他们心中地位。

“去府里的大庖厨吃点东西等吧。”

朱由检笑着交代一句,便走进了齐王府,只留下在他走后,激动交谈的二人。

不过,相比较激动地二人,此刻坐在承运殿内的满桂、孙应元二人却眉宇略微发皱,似乎在担心什么事情。

即便陆文昭三人时不时找他们闲聊,二人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五人都是老友了,也不会在意这些旁枝细节,只是他们也好奇二人如此是因为什么。

“殿下千岁……”

当宫门口传来唱礼声,五人下意识就站了起来,而片刻后朱由检也走了进来。

“殿下千岁……”五人毕恭毕敬的行礼,朱由检则是抬起双手,让门口的侍卫为他脱下了冕服,同时对着殿内几人交代:

“别端着架子了,这么多年,你们知道我的性子。”

“是……”满桂和孙应元松了口气,即便是他们,在面对朱由检时也不免觉得压力山大。

“说说这次的来意吧。”

换下了冕服,朱由检穿着一身圆领袍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即便只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梨花木椅,却也被他坐出了龙椅的感觉。

他虽不是皇帝,却远胜皇帝。

“殿下,我们前来,是为了询问齐国那边情况的。”

满桂和孙应元在很多年前就没有了为朱由检黄袍加身的想法,可他们和黄龙的顾虑一样,都担心去到一个不发达的地方。

对此,朱由检笑了笑,便是旁边的三人也忍不住发笑,陆文昭更是笑道:
“你们若是早说,我便早给你们看这个了。”

陆文昭说着,随后亲自走到了朱由检身后的《大明坤舆万国全图》面前,他拉拢画卷,将《大明坤舆万国全图》收起来,露出了之后的一张街景图。

和大明传统的技艺不同,画中风格是采用朱由检所创的素描绘画填色而成。

在这张长五丈,高三丈的图画中,可以说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座城池的经济繁荣和百姓生活。

“这是殿下去年命顺天府学美术系学生去齐国共同完成的《皇明齐国西京繁绘图》,是真真切切把西京城画给你们看的风景图。”

陆文昭的话说完,孙应元和满桂的好奇心便上来了。

他们想上前来看,但又怕自己举止不妥,那犹犹豫豫的模样被朱由检看在眼里,忍不住打趣道:
“想看就看,做这么多小女人作态作甚?”

“嘿嘿……这得得到殿下您恩准才行。”

孙应元和朱由检认识最久,自然敢回应打趣。

回应完后,二人也大胆了起来,他们走到了图画的面前,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便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西京城以及西京城郊外。

由于明代的横版画卷都是从右往左看,因此他们迫不及待的走到了最右边,准备从最右边向最左边看去。

二人凑近一看,从右往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春意盎然的乡野景致,紧接着……

下午更新五点以前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