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0章 子不类父(2/2)

作者:北城二千


“我南巡西南的时候,见过不少祖上是南京柳树湾高石坎迁移而来的百姓。”

“既然当初都可以迁移,眼下为何不行?”

朱慈燃明知问题在哪却还要执拗询问,显然他是对江南三省官员的移民能力十分不满。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有宣传,不然就算江南再怎么富硕繁华,但旱灾一来,自耕农都应该哀嚎遍地,积极迁移才对。

眼下旱情爆发两年,在有火车、轮船的情况下,江南三省过去三年才迁移了不到一百万人口。

按照这速度,恐怕到朱慈燃死的那年,江南都还会占据大明诸省人口前三的宝座。

“传旨,南直隶江北受灾各府,须各府迁移每户地不满五亩的农户两万前往四川、云南,不得有误。”

朱慈燃见众人不说话,只得自作主张的要求各府官员“强制”移民农户前往四川、云南。

眼下四川和云南两省人口不过五百八十余万,而南直隶江北有五府两州,即便每地迁移两万户,也不过十四万户,七八十万人罢了。

相比这五府两州在《黄册》上的七百多万口人来说,十分之一的人迁移离开,能让当地的百姓过的更好。

朱慈燃知道百姓有多少土地能生活,多少土地能吃肉。

四川和云南的人口太过稀疏,朱慈燃看过当地的情况,知道到底还有大片未能开发的生地。

如果全部开发出来,那两省耕地恐怕不下八千万。

眼下四川和云南两省仅开发不到五千万亩耕地,还有三千多万亩没有开发,便能已经过上每日吃肉的生活。

只要能开发出那些田地,那迁移七十万人口过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这件事情,还需要和朱由检商量才行,因为朱慈燃需要足够的拖拉机来帮助这七十万百姓开垦耕地。

因此,朱慈燃在交代过后,便对旁边的孙可望说道:

“你去一趟齐王府,把我的见解告诉齐王叔,询问眼下齐王叔可以拨发多少拖拉机给灾民们。”

“臣领命……”孙可望闻言,当即作揖退出了东宫,留下朱慈燃和孙承宗等一帮老臣们聊着其它国事。

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孙可望才从东宫赶到了百王坊的齐王府门口。

在让人通传过后,孙可望得到了朱由检的召见。

这是孙可望第一次来齐王府,也是他第一次面见齐王。

走在齐王府内,他感叹着齐王府的规模,同时不免对亲手建造这宫殿的皇帝也好奇了起来。

在走过一级级台阶后,孙可望出现在了承运殿的养心殿内。

他在入殿见到“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的朱由检后,他先是一愣,没想到齐王那么年轻且好看,随后立马低下头作揖:

“下官詹事府主薄孙可望,受太子殿下叮嘱前来偈拜齐王殿下,殿下千岁……”

“起来吧。”

朱由检放下了手里的《徐霞客游记》,看了一眼孙可望本人。

他长相并不出众,只能说比较干净老成,身材也算不上高大,五尺二三寸左右,是大明万历年间出生正常男子的身高。

汉人的身高本来就很高,加上天启年间的物质逐渐增多,肉蛋奶补充及时,因此天启年间出生的孩子是普遍比万历年间要高一些的。

朱由检估计这种现象还会一直持续,过个二三十年,恐怕男子平均都是五尺五六寸的汉子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询问起了孙可望的来意。

在孙可望诉说过后,朱由检这才说道:

“今岁拖拉机的数额早已分配完,今岁明发的数额也已经定下。”

“眼下第三批工业区的最后几个工厂在逐步完工。”

“监国若是不着急,可以着各地官员于明岁春后再迁移人口。”

“届时应该能有一万台拖拉机的数额,可以平均分给这十四万农户。”

朱由检解释了一番,孙可望听完也老实作揖道:“如此,那下官便回东宫回禀了。”

“嗯……去吧。”朱由检重新拿起了《徐霞客游记》,孙可望也缓慢退出了养心殿。

走出养心殿和承运殿后,他回想起了朱由检,没曾想过百官畏惧如虎的齐王居然这么好说话。

舒缓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孙可望深吸一口气,紧接着开始返回东宫。

这过程又花费了半个时辰,因此当他返回东宫的时候,许多阁臣已经坐的不耐烦了。

好不容易等他说完齐王的回复,刑部侍郎周延儒也作揖道:
“监国,以眼下军备院的情况,一下子迁移十四万户百姓似乎不太现实,不如先迁移一万户,正好和拖拉机的数量对上。”

周延儒想拖拖时间,毕竟他是江北官员,只可惜朱慈燃不给他机会。

“怎么?有了拖拉机,就不知道耕牛怎么使唤了?”

朱慈燃反问周延儒,继而又扫视诸臣说道:

“拖拉机是不足,但四川、云南两地的官场还有三万多耕牛和一万多大挽马。”

“按照每户发放一头,也足够四万人使用,何须一味追求拖拉机?”

朱慈燃深知这群人就是得寸进尺,因此不留半点退让的余地。

他转头看向了东宫太监李永贞:“官场在湖广、贵州、广西三省的耕牛挽马有多少?你日前可曾询问过王大伴?”

“回殿下……”李永贞一个太监,不怕得罪江南人,因此大胆回答道:“约八万余头,算上和云南、四川的,接近十三万。”

朱慈燃和李永贞一问一答,周延儒和温体仁立马就明白了,合着朱慈燃是有备而来。

除了拖拉机以外,其它的官场牛马数量他早就派人去问了,所以才定下的江北五府二州各两万农户的标准。

“户部和兵部、吏部……”朱慈燃听后开口,李长庚和陈奇瑜、孙承宗三人只得作揖:“臣在……”

“既然畜力足够,便早早安排移民吧,至于拖拉机便放在最后发放。”朱慈燃大马金刀的坐在监国之位上:

“毕竟是十四万户百姓,迁移也需要不少时间。”

“此外,江南三省之地,若是再遇旱情,也一应按照当地农户十分之一的数量进行迁移。”

朱慈燃一句话,让周延儒和温体仁瞬间感觉到了牙疼。

看样子不只是齐王要针对他们江南三省,便是太子也要跟着针对。

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子不类父”,朱慈燃虽然有玩心,但他对朝政的责任感可比朱由校大多了。

朱慈燃不像朱由校,而像朱由检,这就让原本指望赶走朱由检就迎来“太平”的江南官员难受了。

周延儒和温体仁甚至已经想到了,这份圣旨下发后,江南的士绅豪强会给自己寄来多少信件。

想到最后,二人最后只能将希望放到了老天身上:

“只希望江南不再遭遇旱情吧……”

下午更新五点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