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5章 天无二日(2/2)

作者:北城二千
r/>“你去过河西、四川、云南、广西……但你没发现,当地都是汉家多、少民寡吗?”

“我未曾屠戮他们,反而将他们迁移到了这些地方。”

朱由检指着河西、四川、云南、广西,最后指向了麓川、旧港、交趾三省。

在地图上,河西汉人数量四百六十余万,少民八十余万,四川汉人三百二十余万,少民三十余万。

云南、广西这两个明代多次爆发少民暴乱的地方,分别是云南汉民一百九十六万,少民七十一万,广西汉民二百一十一万,少民六十三万。

这四省的汉人比例基本都在七成以上,多一点的甚至达到了九比一。

这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足以让统治者笑得合不拢,但如果继续顺着朱由检的梨花木棍往下看,那情况就不是很好了。

旧港汉人四百二十七万,少民二百七十一万,汉人比例只有六成。

交趾汉人三百一十九万,少民四百三十二万,汉人比例只有四成。

麓川汉民二百三十二万,少民五百三十一万,汉人比例不到三成。

除了这些,朱由检又把梨花木棍指向了瀛洲。

瀛洲汉民一百九十一万,少民一千一百二十六万,汉人比例连两成都到不了。

如果说旧港还能汉少融合,那交趾就有些势弱了,至于麓川和瀛洲,也不是汉人同化少民,而是少民同化汉人。

“我问你,若是麓川再纳入三百万土民,那麓川的汉人能有多少?只有两成了。”

“可如果驱赶他们,再把麓川五百万少民之中迁走二百万,并且将当地单独设为直辖州,那麓川的汉人比例能达到多少?”

“四成有余……”朱由检率先做出了回答,并紧随其后说道:
“达到四成,加上国朝不断移民,很快汉人就能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只要汉人成为主体民族,当地就不会动乱,麓川也将成为像云、桂、河、川四省一样的传统汉地。”

“不要为了一时的圣人,让汉家重回中唐之后的景象。”

朱由检苦口婆心的劝说朱慈燃,随着年纪增长,他很怕自己打下的疆域被自家哥哥这一脉败光。

这些疆域只要百年之内不丢,那等到内燃机可以运用,那疆域基本就牢固了,因为上面的资源十分丰富。

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朱由检一个人就能看护大明起码五十年时间,而剩下的五十年只需要朱慈燃的儿孙努努力,那大明就很难衰败。

即便衰败,那时的欧洲也无力反攻汉地,汉地再怎么内乱,也是汉人自己的事情。

朱由检不是圣人,如果真的要说他的欲望,他的欲望就是青史留名,让自己的名字能流传到百世之后。

秦皇汉武可以,自己的自然也可以,所以他的欲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儿孙做打算,做考虑了。

“叔父……”朱慈燃拿着手中的奏疏,脑海中不断闪过山西百姓的饥苦模样,时不时穿插文官们上疏描述的土民被驱赶模样,一时间他难以抉择。

朱由检倒是没有催促他,而是等待他的答案。

“侄子知道怎么做了……”朱慈燃艰难开口,并作揖道:

“侄子想擢升南安伯洪承畴为会稽侯……”

朱慈燃做出了决定,不管是不是迫于朱由检的压力,总之给出了态度。

“按照你的意思来吧。”朱由检微微颌首,朱慈燃见状也起身离开了承运殿。

他带走了洪承畴的奏疏,因为朱由检已经在上面批红过了,这代表他手上拿着的是备份。

他带走,或许是因为他心里那个坎还是过不去。

他虽然接触了新式教育,但也接触了儒家的传统文化。

在儒家看来,中原王朝是不应该征讨四夷的,只要他们臣服就行,肆意征讨则是代表君王无德。

但是在新式教育里,大明既然为天下共主,那就要在天下布藩,同时征讨不臣,征讨不服王化的蛮夷来施以仁德。

至于怎么施以仁德?那自然是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治下或藩国之中,直接教化他们。

说的露骨一些,就是占领当地的土地和人口。

不过土地和人口也得看情况,分清楚什么有用,什么无用。

这次的弹劾,燕山官员没有参与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孟加拉北部冲积平原上的人口无用。

朱慈燃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过不去自己心里的坎。

想到这里,朱慈燃突然觉得前面来人,抬头一看,齐王府承运殿的宫道上正走着一个人,这个人则是朱慈燃十分熟悉的老师……成德。

师徒二人已经不是今年的第一次见面,但每次见面成德都以臣子的身份自居,似乎不想谈论自己和朱慈燃的师徒身份。

若是以前,朱慈燃只会有些难过,但今日他却拦住了成德。

站在承运殿广场的宫道上,朱慈燃不等成德表情淡然的行礼,便率先行弟子之礼稽首,随后跪在地上说道:

“先生是因为燕山魁首的身份疏远弟子,还是因为不想认弟子而疏远弟子?”

朱慈燃露骨的话让下意识想扶起他的成德皱眉,不过尽管皱眉,成德还是扶起了朱慈燃。

“殿下已经是监国,先生弟子的身份还是暂时搁置一边吧。”

“下官今日是来找齐王殿下的,与殿下的事情,还是改日再说吧。”

成德没有正面回应,但他的态度让朱慈燃明白了他的想法。

虽然言语是君臣,但扶起他的动作却是老师对弟子的。

这说明,成德并不是不想认朱慈燃为弟子,而是时局在此,他们的身份只能是君臣。

朱慈燃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再成为师徒,他只能看着成德扶起他后走向了承运殿。

这一刻他明白了成德为什么不能和他成为师徒……

他作为弟子想让成德变好,但成德也是别人的弟子,他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老师变得更好……

想到这里,朱慈燃转身离去,他手里攥着洪承畴的奏疏,一脸忧愁的走出了齐王府。

在拱卫营士卒的“千岁”声中,他上了自己的马车,而驾车人李永贞也驾车带他返回了皇宫。

坐在车上,朱慈燃看向车窗外的京城。

那繁华的京城就好像是大明的缩影,明明那么大,却有穷有富,有人哀愁、有人谈笑。

“偌大的一个大明,就留不下两个姓朱的吗……”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