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2/2)

作者:北城二千
最少得不亏本才行。

因此,工厂需要的工人肯定是得稳定的,而稳定就代表了长时间。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种地,他们散漫自由惯了,让他们出卖体力活可以,但让他们去到工厂受管教,这就让他们避之不及了。

因此,哪怕皇店工厂开出了每日三十文的工价,但许多农民还是不愿意去做。

“殿下……”李定国怕朱由检以为皇店没作为,因此解释道:“虽说许多人不愿意做工,但工厂还是募了两千多长工,这些人已经是剩下的了。”

大明的工业化覆盖率很不够大,工厂数量也没有那么多,两千多工人,已经足够提供四五个工厂的工人数量了。

剩下的人,皇店也是有心但无力。

这不是皇店的问题,也不是农民的问题,而是朱由检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眼下大明是他在治理,既然他在治理,他就得负责。

农民如果在农闲没有工做,那就会白跑一趟,甚至负债回家,届时为了偿还负债,又得花几年时间埋头苦干,一旦遭遇天灾人祸,那他只能铤而走险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而了。

因此,农民想找短工做,这是他们的情况导致了他们做不了长工,而朝廷需要做的是替他们解决问题,不是呵斥他们不懂事。

“着工部兴建一条连接京城东西南北四站的铁路,就地募工,工价十五文,速度要快,三日内我就要见到具体的奏疏。”

朱由检望着那群眼巴巴等工做的农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想到了修建环城铁路来以工代赈的办法。

这条路,他本想看看在他离开大明之前,能不能弄出电力,为以后的电车做准备,然而大灾之下,许多东西都需要提前布置,容不得他个人意愿。

这么想着,朱由检下了马道,李定国和一些乔装的锦衣卫赶忙跟上。

朱由检当着他们的面走出安定门,前往了安定门外的安定集镇。

走过护城河前的石桥,朱由检来到了安定集镇,而映入他眼帘的是五颜六色、新鲜水灵的瓜果蔬菜,以及活蹦乱跳的鱼虾河鲜。

这些东西,顿时让朱由检感觉烟火气息缕缕升起。

“殿下,这些东西没什么好看的,况且人流嘈杂,还是小心为妙……”

李定国跟了上来,或许是兵家学府呆久了,他有些过于小心,因此在跟上来后,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由检注意安全。

然而,面对他的提醒,朱由检却坦然道:“到一个新地方就得逛逛,有人爱逛城池,有人爱逛山水,不过我宁可来逛逛菜市。”

“最起码,在这里看看这些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我能知道当地的物价如何。”

“来体验这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讨价还价的市场,我能知道商贩们到底是在赚银子还是赔银子。”

“来看看那排队等工的农民,我能知道乡野到底如何,新政到底有没有效果,农民们过得怎么样。”

朱由检说着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影响着朱慈燃,但朱慈燃不如他彻底,只想着去看农村,却忘记了城池和农村缺一不可。

“殿下……小子不明白……”李定国作揖回礼,又疑惑抬头:

“如果只是一个菜市都有这么多学问,能了解那么多事情,那为何地方的官员还会把地方治理得如此之差?”

“你啊……”朱由检轻声叹了一口气:

“大明朝的官员,若是都愿意放下脸面去菜市,若是去了菜市,知道了民生疾苦就能做出改变,那我大明朝也就不需要我推行新政了。”

“他们这群人,要么如施凤来、冯铨、顾秉谦一般,平日里出门踏青,看看山水,吟诗作对,在那寺庙之中,京城街道之上感受便利……”

“要么,他们就是诸如这些年被抓的地方官员一样,实际上知道民生是什么样子,但他们装作不知道。”

朱由检的话说完,但李定国却更为不解。

“为何要装?治理城池得了功绩就能升迁,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但也需要人做才行……”朱由检摇了摇头,李定国也在他这话之后理解到了,回答道:
“殿下是说,官员们怕做,更怕做错?”

“嗯……”朱由检微微颌首:“不做不错,这基本是我朝官员在庙堂之上的行事准则了。”

“他们要功绩,可以去修桥、也可以去移民,没有必要了解百姓的问题,把问题都解决。”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明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日后你在官场上面对他们装糊涂,伱就得比他们装得更糊涂。”

朱由检在教李定国如何为官,但李定国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样的糊涂,小子不愿意装,小子宁愿去干事,哪怕干错了,最少也无愧于心。”

“……”李定国还是那个性格,没有变过,听着他的话,朱由检一时间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甚至他反思起了自己。

自己似乎不应该这么教导李定国,官场之所以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官面话和底下话,说白了就是一群害怕担责的人搞出来的。

朱由检自己心里乏了,觉得改变不了大明的官场氛围,但对于还没有真正踏上官场的李定国来说,他更愿意相信真理。

他比起朱由检多了许多方便,其中最方便的就是他可以专心,而朱由检不行。

每天不同的国事在朱由检眼前打转,这样的环境注定了朱由检不可能长期把目光放在一件事情上,除非这件事情很大,很严重。

因此,想让朱由检整顿官场风气,朱由检只能招几个人去整顿。

只是这样的做法对于大明的官场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而李定国不同,他可以专心一件事情。

他要带兵打仗,那他就专心带兵打仗。

他要恩科为官,那他就能专心做官,治理好自己手下的一亩三分地。

他要整顿官场风气,那他就能死死盯着这群人,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的整治好。

这么一想,朱由检笑了,并且笑的同时露出了一丝轻松。

“你若有这个心,等毕业之后去军中锤炼三年,然后再入朝为官。”

“小子领命!”李定国双手抬起作揖,郑重应下,脊背打得笔直。

他这模样,看得朱由检连连摇头。

他之所以摇头,是因为眼下李定国的想法和模样,与当年刚入官场的他可以说一模一样,但当年朱由检换来的是心灰意冷,李定国又是什么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准备继续逛逛集镇,但这时一名锦衣卫悄然来到了李定国身边,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并递上了一封信。

李定国接过信后也连忙上前,小声对朱由检开口的同时,也递上了那封信:

“殿下,这是王掌印让人送来的毕次辅手书……”

今天下午开会,更新推迟到下午六点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