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8章 欲言又止(2/2)

作者:北城二千
是人太少了……”

刘顺一句话,让朱慈燃止不住的点了点头。

云贵两省是朱由检的重点迁移对象,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山区实际上不适合人类生存。

不管是开垦田地,还是建设交通和设立官学,在平原建设的成本都要比在山区便宜许多。

因此,朱由检对于云贵的迁移,基本上是要求按照熟地发放每人十亩。

如果当地的田地不足以让当地的人口平分,那就迁移人口前往麓川、交趾等地。

在这样的政策下,从天启四年算起,云南和贵州自然拿不出五千万亩耕地来分给五百多万百姓。

所以不断地迁移中,云南和贵州两省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三百万,但两省耕地依旧只有一千六百余万亩。

洪承畴是一个让朱由检省心的人,因为他办事利索,不给朱由检找麻烦。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行军打仗上,也呈现在了治理上。

因此,洪承畴给云贵百姓开出了每人二十亩的迁移条件,让他们迁移麓川。

在这样的号召下,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云贵两省人口就进一步的从三百万,下降到了二百七十万。

当然,“号召”是有多种办法的,而洪承畴的办法就是强制移民。

对于居住在山中的少民,不接受移民的往往就会遭到断水毁路的“号召”。

对于居住在高山小平原的汉人,田地一旦不够分,那就直接派兵马过来,强行帮你搬家前往麓川。

在洪承畴的手段下,到天启十六年的三月时,整个云南人口仅剩不到一百四十万人。

一百四十万人,分布在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云南之中,居住在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坝子(平原)上。

这虽然让留下来的百姓生活变好了,但也让云南变得地广人稀。

朱慈燃他们一路从临安府赶往广西,好不容易赶到了云南的广南府,距离广西只有二百来里,但这一路上一百多里根本没有人烟。

如果不是云南境内河流繁多,估计他们要渴死在路上。

“有了有了!”

隔着老远,当朱慈燃看到前方大山飘出浓烟,他立马就加大了踩踏力度。

和他一样,刘顺和两名锦衣卫也纷纷加大了踩踏力度,仿佛对于他们来说,见到百姓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带着这种激动,自行车的速度骤然飙升,以至于原本还在后面骑马,好似走马观花的锦衣卫们都不得不提高了马速。

车轮和链条、脚踏的声音充斥着耳边,直到一个拐弯拐过去,朱慈燃他们的表情瞬间变得癫狂了起来。

“终于见到活人了!”

拐弯过后,出现在朱慈燃等人眼前的是一个坝子,云南人将高山平原称为坝子,但实际上严格算起来,这应该只能算作比较低矮的丘陵。

在坝子上,许多水田已经插上了秧苗,这说明眼下已经过了农忙的时候。

然而,此地的百姓却并没有在家休息,而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水田附近砍伐树木,点火烧荒。

这不是一家一户在那么做,而是每家每户都在那么做。

已经适应了数百里无人烟的朱慈燃,忽的看到上千人在劳作的场景,也难免他会有些激动了。

虽然他们这一行人很显眼,但这个镇子的人并没有过多关注他们,只是瞥了一眼朱慈燃的自行车,眼里有些好奇,然后又继续埋头干起了活。

眼下已经是申时四刻(16点),朱慈燃口渴难耐的同时,肚子里也十分饥饿。

和往常一样,他带着刘顺等人上前准备和百姓们打招呼,然而这群百姓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关键时刻,还是一直跟队的四夷馆官员走了上来,为两方人马开始了翻译。

“这位老丈,请问镇上有没有摊子可以吃东西的?”

“没有,现在都在干活,没人做生意了。”

翻译的对话让朱慈燃有些语塞,他一路从京城走来,诸如山西那样遭遇旱情的地方,只要是个镇子都有摊子可以吃饭,但云南眼下人口稀疏,土地庞大,看上去如此富硕,怎么连吃个饭的摊子都没有。

“这……摊子呢?”朱慈燃迟疑开口,四夷馆翻译也把他的话翻译了出去。

田地里的老丈见朱慈燃他们一时间不走,也就杵着锄头原地休息了起来,顺带解释道:
“镇上的人都在开荒,年底完不成一千六百三十亩地的开荒,镇上就得有二十几户人家得搬走。”

“镇长让大家伙都来出一把子力,自己开荒给自己,免得迁走的人是自己。”

老丈的话让朱慈燃为之语塞,来了云南两个多月,他当然知道云南的迁移规则,但这个镇子还是他第一个看到,为了不被迁移而主动开荒的。

“或许是我看的太少了。”

朱慈燃喃喃自语,随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官府强行迁移你们,你们不生气吗?”

“生气?”老丈一脸警惕:“你是什么人?”

说话间,老丈不再杵着锄头,而是把手抓到了锄头把上,仿佛朱慈燃回答不好,他就一锄头要把朱慈燃打翻在地。

刘顺见状,立马向着腰间摸去,但朱慈燃却挡在了两人中间,笑呵呵的说道:“我是北直隶刚刚毕业的学子,眼下准备前往交趾就任。”

“啊……村官大人啊。”听到朱慈燃说自己是学子,并且看到朱慈燃腰间确实挂着一块村官的牌子,这老丈手足无措的站在了原地。

“没事,您宽心些。”朱慈燃见状笑了笑,展现了一下亲和,然后才小声说道:
“您小声告诉我,官府这样做,你们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去交趾就任后,知道怎么解决我们农民的问题。”

朱慈燃那小心翼翼的模样,让老丈都不由跟着小心了起来,似乎两人在说什么悄悄话一样。

不过,这样的姿态,也确实让老丈稍微放下了一些警惕。

如果朱慈燃是云南的村官,那他还得警惕一些,但朱慈燃都开诚布公说自己是交趾的官,那老汉就无所畏惧了。

因此,面对询问,他只能叹了一口气:

“唉……这……也不知道怎么说……”

“反正分地给我们是挺高兴的,但……但要迁移……这就让我们……哈哈……”

“算了算了,反正我们一群农民,朝廷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呵呵……”

老丈尴尬的笑着,坳黑的皮肤和他那面对朱慈燃村官身份的拘谨,让朱慈燃印象深刻,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下午的更新五点半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