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2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2/2)

作者:北城二千
。”

“能坚持十三年之久,建虏也算不错了。”杨炳文对建虏的感官一般,谈不上好坏,只觉得是普通的叛军被灭。

倒是杨文岳看了看这军情,然后转头对杨炳文道:
“奴儿干之地被拿下,殿下又新设三省,估计接下来就是要移民实边,加强朝廷对三省的统治了。”

“齐国那边,我估计等消息报上去后,殿下会先派出一批机械和兵马,领兵的人不是我就是黄龙,不过大概率会是黄龙。”

杨文岳分析的不错,朱由检确实比较青睐于杨文岳,因为他治理瀛洲很不错,但黄龙对于大明的不安因素太多了,把黄龙派往齐国,更适合朱由检治理大明,也更适合朱由检日后就藩。

在齐国没有人约束黄龙,而他又忠心,不会反对朱由检的政策,并且他又知兵,以他的能力对付黄台吉、努尔哈赤可能不行,但是对付南北亚墨利加的欧洲人,简直可以说是碾压。

至于杨文岳,朱由检更青睐于让他维持南直隶到瀛洲移民航道,作为大明移民齐国的重要中转站。

“好了,你这两日把所见所闻写给殿下吧,为父也不打扰你休息了。”

杨文岳下了逐客令,杨炳文闻言知道自家父亲有事和曹鼎蛟说,因此没有留下,而是起身作揖行礼后离开了书房。

果然,在他走后,杨文岳便对曹鼎蛟询问道:“那些劳工还剩下多少?”

“今年开春以来,镇压了十七场叛乱,劳工人数骤降到二百三十二万了。”曹鼎蛟回应着,但也解释道:

“秋收过后,粮食基本是够吃,估计叛乱能停下。”

“嗯……移民呢?”杨文岳有心培养曹鼎蛟,不管日后曹鼎蛟是留在大明还是前往齐国,都对他们杨家有好处,尤其是这次曹文诏和曹变蛟两人在北山大放异彩,更是注定了曹家会成为天启朝的新生勋贵。

“开春以来三个月,迁移了九万六千多百姓到南岛府,这么看来,今年的移民估计不到四十万。”

曹鼎蛟已经开始学习政务管理,杨文岳听后微微颌首:
“今年国朝南方没有什么太大天灾人祸,迁移人口少是正常的。”

“文儿虽然回来了,但从他带回的消息来看,殿下今年应该不会组织百姓迁移,而是会迁移一部分兵马去北亚墨利加,但估计数量也不会多,应该不会超过一卫兵马。”

“不过从明年,或者后年开始,殿下应该就会不断迁移百姓前往齐国了。”

“北州府的开发得加快速度,瀛洲的耕地数量需要在天启十五年以前达到五千万亩耕地。”

“是!”听到杨文岳的话,曹鼎蛟点了点头应下,而杨文岳也端起茶杯询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他在端茶询问,如果曹鼎蛟没有事情,那就可以离去了。

不过,面对他的提问,曹鼎蛟犹豫了一下才说道:

“近来,出现了不少瀛洲本土男丁袭击国朝移民男丁的事情,下面的人查了一下,基本都是因为女人。”

“因为女人?”杨文岳愣了愣,曹鼎蛟也点了点头,并在随后解释了起来。

这事情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

说白了,就是当人均五尺二寸以上的大明男人迁移瀛洲后,由于慕强的原因,和长相身高的原因,许多瀛洲本土女人都投入了移民的怀抱。

由于移民基本都是男人,所以瀛洲近七十多万男人基本都在安稳下来后,找了当地的瀛洲本土女人作为妻子。

这么一来,瀛洲本土的男人就不平衡了,因此双方往往在语言不通时争吵,最后发展为了动手。

四尺五六寸的瀛洲男人,自然是打不过五尺二的移民,因此往往失败后他们就会恼羞成怒的用利器进攻,所以造成了不少流血事件。

对此,曹鼎蛟是想问问杨文岳的态度,以及怎么处罚这些伤人的人。

听到这话,杨文岳不假思索的说道:
“动手的双方罚银一两,但如果上升到利器,那持利器者罚银十两,交不出罚银的就发配北州府劳改,按照每日工价十文偿还,直到罚银还满才释放!”

杨文岳这话似乎不偏不倚,但问题是大部分瀛洲本土男人是单打不过移民的,而罚银就更别说了。

移民男人基本人均二十亩耕地,劳作一年,交税后还有近七两银子的收入,反观瀛洲本土百姓一人一亩,交税之后只有三四百文。

就基本的收入来说,打一场架的罚银一两对于大明移民来说,顶多就是今年有几个月吃不起肉,但对于瀛洲本土男人来说,不吃不喝四年才能打一架。

至于上升到利器后,瀛洲男丁就更别说了,哪怕每年除了农忙时候都在打工,一年顶多也就存不到三两银子,而大明男人种地之余再去打工,一年轻松收入十余两。

也就是说,牵扯到利器的罚银,大明男人顶多认同交了罚银,但瀛洲本土男人就得来北州府做最少三年的劳改工了。

“布政使高见,那下官这就让人发布。”

曹鼎蛟闻言,立马就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而杨文岳则是拦住了他继续说道:

“那些与瀛洲女人婚嫁的百姓,免除他们一年田赋,与瀛洲男人婚嫁的百姓,也免除一年田赋。”

杨文岳这话说的似乎不偏不倚,甚至让大明男人听了都会觉得愤怒,但问题在于,移民需要移民证,而大明对瀛洲的移民,只限男人。

也就是说、除了部分在大明攻略瀛洲前,就已经在瀛洲扎根的汉人家庭,整个瀛洲实际是也没有几个汉家女。

这政策看似公平,实际上是鼓励汉家男和瀛洲女通婚。

父系社会下,女人嫁给哪个民族的男人,基本她生下的孩子就是哪个民族的男人,这一点尤其以郑成功为最。

因此,按照目前瀛洲的情况,只要再迁移三四百万汉家男,那瀛洲男基本就只能打光棍一辈子了。

杨文岳在政策上做到了不偏不倚,但有没有偏倚,掌握了瀛洲数据的官府人员都清楚……

第二更估计下午五点左右(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