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二十四章 我徂东山(2/2)

作者:北城二千
然不是指年龄。

黄龙有些猜不透他想说什么,他想找个人聊聊,但平日里能为他解答的就两个人,一个沈廷扬,一个李旦。

如今沈廷扬远在旧港,李旦又带兵在沿海,黄龙四下无人,不免有些窘迫。

他没想过自立,因此身边也没有什么谋士和幕僚,但这个时候他反而觉得,即便自己不造反,那身边也得有几个幕僚帮忙出谋划策。

“末将先退下了。”

戚元辅话说完便作揖离去,只留黄龙一个人在屋里,紧皱着眉头,却又不懂戚元辅的意思。

倒是在他思考的时候,数万里外的燕山大定宫内,朱由检也拿到了黄龙早早派人送来的手书。

手书的内容和黄龙承诺大军的一样,无非便是回家过年这个要求。

当然,这个回家过年不是指所有人都回家过年。

在信中,黄龙主要指出了当时参与坦焦尔五国之战的那三十二营兵马和海军的步军四卫,以及龙江、横江两卫。

这是最早参与对南亚作战的明军将士,出征时一共十三万余五百九十二人,而在黄龙写这份手书的时候,他们的人数已经下降到了十万余九千三百三十七人。

两万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这只是手书上的一串数字,但代表的却是两万一千二百五十五份骨灰。

或许在朱由检看这份手书的时候,这两万多份骨灰的数量在无时无刻的增加,每分每秒都有人家破人亡,披麻戴孝……

“写一份令旨,将第一批抵达印度厮当的三十二营将士召回,在他们登陆大明港口的第二天算起,给他们安排马车,带薪休假一年。”

“另外,海军四步卫和龙江、横江也召回休假,待遇和三十二营将士一样。”

朱由检闭上了眼睛下令,而长春宫内的书吏见状也提笔按照他的话来写下令旨。

古代早有带薪休假,不过朱由检这话说的有些直白罢了,但书吏也能理解。

按照他的话,书吏很快写好了令旨,并且双手持着令旨,打开让朱由检圈红。

朱由检看了一眼,确定没有什么纰漏后,果断的为这份令旨圈红。

只是在他圈红的时候,一名负责整理奏疏的书吏在拿起一份奏疏打开后愣了愣,随后才抬头道:

“殿下,五军都督府发来奏疏,西军都督府都督秦邦屏……请求致仕。”

“你说什么?”朱由检猛地侧身看向那书吏,而那书吏也低下了头念道:

“西军都督府都督秦邦屏请求致仕,西军都督府秦邦翰请求致仕,南军都督府都督戚金请求致仕……”

一时间,三位陪伴帮助朱由检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老将纷纷请求致仕,这让朱由检有一种不真实感。

只是片刻后,他便想起了这三人的年纪,因此由于片刻后,便长叹一口气道:“准许吧。”

“在上疏,请封戚金为定远侯,秦邦屏为忠州侯,秦邦翰为酉阳侯。”

“是……”书吏嘴上应下,心里震撼。

自万历年间以来,大明已经很少在人生前封爵了,而齐王一开口,便是请封三位县侯,这也算大手笔了。

虽说之前也有熊廷弼、杨镐、颜思齐三人封爵,但三人封的不过是伯爵,比起侯爵,那份量要轻多了。

在外人看来,恐怕颜思齐是目前封爵六人中功劳最大的,因为他为大明打下了瀛洲。

灭一国才封伯爵,而其余五人却没有单独灭一国,或者单独灭一方势力,这恐怕与当年他们扶持齐王殿下有关系……

书吏心里暗自在想,而朱由检却在沉默。

三位老将的退去,让朱由检心里有些难受,但更困扰他的,是这三人退去后的位置问题。

他们三人一退,空出来的位置便多了。

原本李如柏病逝,李如梅致仕,就让河西总兵的位置空了出来。

现在秦邦屏又致仕,那就又空出了贵州总兵的位置。

加上一直没有定下的旧港总兵位置,眼下大明一共缺了四个总兵,两个都督。

好在西南有洪承畴统筹,倒也不用他太担心,倒是可以扶持戚元功和秦民屏上位,等两家的新一代将领崭露头角再扶持他们。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书吏开口道:

“擢升戚元功为西军都督府,秦民屏为南军都督,另外戚元功暂代广东总兵,秦民屏暂代乌斯藏总兵,原乌思藏总兵秦翼明调为贵州总兵。”

“再调大宁总兵曹猛为河西总兵,孙应元代管大宁,郑芝龙调往旧港担任旧港总兵,刘香调往南州暂代南州总兵。”

朱由检做出了一系列的军事将领的调整,总的来说便是补齐了之前的缺,但即便如此,还是暂时缺了乌斯藏、广东、大宁三个总兵。

不过这三个总兵的位置,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因为按照黄龙的信来看,小西洋远征军应该很快就能夺回温迪亚山脉以南的那二十多瓦平方公里疆域。

只要这块地方打下,那么等第二次下西洋的船队抵达,随行的那二十营兵,加上当地还有的二十营兵和六卫海军,应该足够抵挡莫卧儿了。

诸藩的那二十营兵马已经练得差不多了,现在地盘也即将打下来了,也可以把诸藩驱赶去印度了。

另外,这一战涌现了不少人才,不管是历史上有的还是没有的,数量都不少。

宗室里的朱聿键四兄弟不用多说,还有朱常清等人也不用多说,这群人对于朱由检来说暂时用处不大。

倒是李自成、李自敬、李过、刘宗敏等十二名展露头角的平民将领很值得他调动。

十二人里,李自敬平庸,适合放在李自成旁边,李过倒是勇猛,而刘宗敏和剩下的八人也不差。

这十二人人各有各的用处,反正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大明应该是不缺将领的。

“第二次下西洋的船队的规模如何?行程抵达哪里了?”

朱由检向书吏询问,而书吏也低头寻找了一下奏疏,随后打开道:

“第二次下西洋船队一共九千料大船十二艘,七千料大船七十艘,护卫舰队是一支甲等舰队,战后会并入海军。”

“整个船队共有官兵五千六百人,船员九千四百人,载十万石米麦,甲板栽植两亩蔬果。”

“除此之外,还有随船流民两万余名人。”

“船队七月初一从天津出发,由礼部侍郎徐霞客领队,目前行至南直隶松江府,预计明岁九月抵达利南昆仑监察使司。”

书吏汇报结束,而朱由检默默不语,只是过了数秒,他才开口道:

“把之前的奏疏发给万岁吧,关于戚金三人的散阶,让万岁自己决断吧。”

“是……”书吏闻言,便拿上了刚才所写的几份奏疏,小心翼翼的离开了长春宫,往仲夏宫赶去。

他走后,朱由检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的同时长叹了一口气。

他就这样靠着椅子,闭目许久,直到一刻钟后,殿内才传来了一道声音:

“又有三人离孤而去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