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2/2)

作者:北城二千
/>所以当水泥、熟铁批下来后,他首先便按照朱由检与他规划好的方针来实施。

第一年北直隶试点,第二年北方试点,第三年南方试点。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过程之中的许多细节还需要完善,因此李长庚提笔在空白的奏疏上一字一句写了下来……

“今岁若器械不断输入,则积钱币百亿,百亿钱币可惠直隶,而直隶先通,又传与北地,此间岁许,则又积钱币百亿许,进而推入北方诸省,传而……”

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承恩的诵读中,朱由检听完了李长庚所写的银行推广和币制内容。

“行了……”

朱由检开口,而王承恩停下。

尚在大定宫的朱由检从靠椅上起身,在铺满金砖的殿上走了走,片刻后才道:

“百亿钱币虽多,但这也是仗着朝廷积累了不少铜锭和银子才达到的速度。”

“虽说可以用御马监的银、铜来铸币,但市面上尽是劣币,若是新币发行而无法形成体量,很容易会让一些地方恶徒趁币制混乱而为非作歹。”

朱由检口中的为非作歹,实际上就是担心地方的假币贩子会将新币熔炼后铸成铜钱。

新币很难造假,但它的含银、含铜量却很高,比一般的铜钱要高。

银子或许没有什么造价,也不会有人熔炼,但铜币一定会有人动歪心思。

三枚天启铜币,就足够弄出四枚万历通宝,这利润足够假币贩子疯狂了。

之前是朱由检低估了假币贩子的制造规模,他后续让锦衣卫查了查,这才发现大明民间依旧充斥着大量假币贩子在不断制造劣币。

因此,朱由检得先把这群人解决一大半,同时用御马监将市场上的铜钱回收。

等回收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后,各地便开始大量释放银币,继续回收。

等市面上的铜币回收的七七八八之后,朱由检就可以放出铜币,同时放出消息,只承认天启通宝为大明法定货币,加大回收力度。

不过想要回收市面大量铜钱,这十分考验国库。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从春秋战国到如今,数以千亿,乃至万亿的铜钱被铸造出来,仅北宋就铸造了两千五百余亿枚,更别提其他的了。

有时候朱由检都很庆幸,幸亏古人有死了带着大堆铜钱殉葬的行为,不然他要面对的铜钱数量,恐怕能掏空十个大明的家底。

地下埋的,朱由检不准备动,他只要把市面上的铜币回收就行,数千亿虽然多,但折色后也就是数亿两银子罢了。

只要金属货币推行成功,大明就可以进而推行出纸币来取代铜币,随后渐渐取代银币了。

万事开头难,朱由检现在得先取代传统铜钱,才有资格谈纸币,因此他对王承恩交代道:
“铸币厂和银行的事情得慢慢来,告诉李长庚,北直隶的银行暂时不要启动,继续积攒新币。”

“另外,铸币厂的机器需要不断添加,五年后要达到一千台铸币机!”

“一千台……这……”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面露难色:

“殿下,三年后六个蒸汽机工厂才能达到最大产值,三年时间里,能用于工业的中型蒸汽机恐怕不足四千台。”

“四分之一用于铸币,那其他各业便只能均分三千台了……”

王承恩没继续说下去,因为说白了就是按照这么分,那御马监的许多工厂会达不到朱由检预估的产值。

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经济问题大于一切,大明如果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货币霸权体系”,那不管市场再怎么大,最后都是为别人做嫁衣。

其他工厂的产值不够,那很简单,便是不断的建设蒸汽机工厂就行。

“既然不够,那就增设蒸汽机工厂,将除了铸币厂以外,预备发往各衙门的工业蒸汽机都截留下来,送往工厂来生产蒸汽机。”

“六座工厂一旦预备投产,立马从金银库拨银子,再修建工厂。”

“我大明广袤,岁产九千台蒸汽机连北方都满足不了,何谈满足天下?”

“十年之内,我要看到大明的蒸汽机工厂,岁产三万台蒸汽机。”

岁产三万蒸汽机听着很多,但对于大明来说却规模很小。

按照比例,也不过是每年两千多蒸汽机船和火车,以及六千多台工业机械和两万台农业机械罢了。

这些机械或许能让一省之地进入工业时代,但对于坐拥两京二十省的大明来说却太慢了。

除非军备院能弄出内燃机,但那有些不太现实。

在朱由检比较了解蒸汽机的情况下,大明花了十年才弄出可以作用于农业、工业的蒸汽机,那朱由检不了解的内燃机,又需要多少年的时间?
眼下的大明看似科技强大,但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浮萍之上,随时都有可能倾倒。

除非大明的基础物理和化学、数学等学科能达到十九世纪的素质,不然光凭眼下的人员素质来研究,或许要到朱由检死前才能看到内燃机。

全民基础教育是强国的政策,也是强科技的政策,大明必须改变思维,重视起自以为的“奇淫巧技”,才不会被未来的欧洲追赶超越。

想要全民教育,大明得有足够的金银,并且是已经存在的金银,而不是开采的那种。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让大明的经济滞涨缓解。

经济滞涨的问题解决,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成本变得更低,而朝廷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强大国库,提供更好的全面教育。

这是一盘棋,一环扣一环,环环都得朱由检亲自扣好。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明年必须灭建虏,而后面必须灭东吁。

建虏亡则东北赖安,百姓安定,北上开拓。

东吁亡则西南大定,铁路可直接修到恒河河口,无数商品将涌入诸藩的就藩地。

只要把这两个地方搞定,一个粮食、一个经济,两个困扰大明的问题瞬间解决,而大明也就可以告诉世界,什么叫做真正的“武德充沛”。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