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2/2)

作者:北城二千
了齐王府。

“殿下,是洪经略的来信。”

被朱由检派去传膳的李定国拿着军报跑来,身后还跟着杨媛爱和杨如是,以及端着菜肴的宫女们。

菜肴被一一摆上桌,换了一身道袍的朱由检坐在主位,从李定国手里接过了军报。

他简单翻阅了一下,总之洪承畴的意思是,攻打东吁可以在云南修路的同时,等待诸藩就藩战争结束。

因为要打缅甸,最好的办法是水陆夹击,一路从云南的南甸、陇川、干崖出兵,一路走海上进攻。

两路夹击之下,以东吁东西纵深不足九百里的情况来看,云南只需要出兵九万,海上再出兵六万,十五万大军在三个月内就能拿下东吁的主要城池。

再往后,由于东吁的地形和民族问题,虽说大明当年三宣六慰的虎威尚在,但也不可避免的要陷入持久战和游击战中。

洪承畴的估计是两年到四年左右的时间,贼寇会躲在西部山区和东部高原密林之中。

这种时候明军可以在每年秋夏之际烧山而进,只要保证平原地区的生产,那持久战中就不会落入下风。

不过,打下东吁后的治理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东吁缅甸约有人口六百万人,一共三百多个民族,其中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孟等族有文字。

这样的文化属性就决定了,要想用文化来让他们臣服是很困难的,所以必不可免的要上演“赶苗拓业”,“捣毁文化”的手段。

因此洪承畴给朱由检打了一个预防针,询问他是否要这么做。

显然,这个老小子是怕背锅,因为他眼下背上的锅已经够大了。

如果没有朱由检帮忙分担背一些,或者没有朱由检的承诺,他是不敢再继续背下去了。

面对洪承畴的不安和试探,朱由检朱笔一提,简简单单的一个“准”字呈现军报之上。

这个字写在了文章的中间,也就是这个字以上的内容朱由检都认可。

至于下面的内容,主要是修路的困难。

在滇西扩建驿道为府道,难度很高,这点朱由检早就猜到了,但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滇西驿道。

根据洪承畴的话,滇西的驿道宽不过七尺,窄则三尺,部分地区紧邻悬崖,稍有不慎就是人马皆死。

朝廷发过去的雷管和火药是不错,然而全部用尽后,也就扩宽了昆明到蒙化府,大理府的道路,不足总里程的三分之一。

真正困难的是永昌地区和陇川、干崖、南甸、芒市等地区的道路。

这里的道路,有的还在用汉代的,有的则是在用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修建的,还有的则是在用当年王骥修建的道路,总之这些道路都老旧难用。

说是扩宽,但难度不比新修一条路简单。

按照洪承畴的估计,最少需要雷管三十万斤,火药两千万斤。

折合起来,差不多就是一万两千吨,约等于二千三百多吨TNT当量。

这火药消耗量,都快赶上大明南北火药局两年的制造量了。

这也难怪洪承畴说要等诸藩战争打完了,就这些火药,火药局马不停蹄的开工都需要两年才能满足,估计他一边炸一边修路,火药局一边生产才能在三年内搞定道路问题。

虽然说这条路到时候弄出来,一修能保证西南五十年不变天,但这消耗也确实……

“两千万斤……”

朱由检还没吃饭就已经开始头疼了,大明的火药虽然便宜,但这一开口就要两千万斤,哪怕不算工价,单算材料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朱由检稍微算了算,就这材料费都需要二百六十万两,算上人工就三百万两了。

如果这银子再算上修建道路的部分工人工钱,材料费,那这东吁可以说还没打,朝廷就得投入最少六百多万两银子。

最主要的还是时间问题,三年后朱由检得准备第二阶段大旱降临了。

“倒是可以从民间买火药……”

朱由检摸了摸下巴,要知道民间的火药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严格标准的话,产能还是很可观的。

大明百姓每年中秋、正旦释放的烟火,其中包含的火药重量都直追千万去了。

“传令给洪承畴,就说国帑调银四百万两给他,让他承办西南火药局。”

“另外,顺天、应天火药局每年再各调三百万斤火药给他,剩下的他自己筹备,两年后我要听到他出兵的消息。”

朱由检把信放到了李定国怀里,而李定国也点了点头,转身拿着信去找曹化淳去了。

至于朱由检,理清了一些头疼的事情,他算是可以安安心心吃饭了。

倒是他在安心吃饭的时候,顺天学府的小冰河期说法却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的人以为他是在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还有的人则是以为他是为了甩开上天降下惩罚而想的辟谣。

总之小冰河期降温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看来,那基本和鬼神之说没有什么区别。

人如果能预测天象,并且还能一口气预测几十年,上百年的天象,那这个人到底是人还是鬼神?
相比较这两种说法,士大夫们更相信,这玩意是朱由检用来收割官员银两的一个借口。

已经西学东渐的百官们都这么想,那宫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朱由校和张嫣躺下休息的时候,张嫣都很不安的问了一句:
“听燃儿说,今日去顺天学府,那里讲习讲的事情和预测类似,万岁您还要让燃儿去燕山学府读书,然后进顺天学府吗?”

“顺天学府有很多学科,燃儿不会去学那些不着边际的学科的,宝珠你就放心好了。”

朱由校有些疲惫,稍微拍了拍枕边佳人的香肩,而张嫣见朱由校这样,自己也就不太好说什么。

只是在她看来,顺天学府教导的东西还是有些危言耸听。

夫妻二人无声入眠,只是在他们入眠的同时,数百步外的东宫却灯火通明。

慈庆宫里,朱慈燃正趴在一本《燕山物理》面前翻阅,那聚精会神的模样,和白日里上课时懒洋洋的模样截然相反。

这一幕要是被朱由检看到,估计玉带都会被他抽断……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