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八章 北上东出(2/2)

作者:北城二千
纷侧目看去。

这塘骑策马上前,随后一气呵成的翻身下马,并将怀里的军情交出。

“经略,这是大宁府的军情!”

“嗯?”听到大宁府有军情,所有将领都皱起了眉头,意识到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果然、当熊廷弼抢过军情打开的时候,上面的军情和他猜想的大差不差。

“莽古尔泰带兵一万二叩关大宁府。”

熊廷弼转头对孙应元说出了这句话,而身后的一些将领也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他们倒是没想到、都到了这种时候,建虏还敢玩围魏救赵的手段。

不过对于这个消息,诸多将领没有什么惊慌的表现,只因为在出征前熊廷弼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和安排。

“大宁府有贺世贤带着六个营的兵力驻守三座城,广宁府也有三个营,莽古尔泰想叩关也得看看能不能打得过贺疯子。”

合上军报,熊廷弼不再多说,而是继续围观战场的局势。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而负责防守的代善眼看己方军队死伤快要超过两成,只能硬着头皮无奈下令道:

“全军撤往亦迷河城!”

“哔哔——”刺耳的木哨声响起,伴随着木哨声响起,金军开始从城头撤下,步步为营的撤退。

战场之上、军队最难的不是怎么上去打,而是怎么撤下来。

古往今来许多战役和战争都是败在了撤退以上,这一点不管是东西方都一样。

“全军止步,穷寇莫追!”

当明军先锋军的三名参将看到金军步步为营的撤走,当即就下令全军不得追击。

这让眼红建虏首级的明军红着眼,眼睁睁的看着金军慢慢撤走。

等建虏撤走百余步后,三名参将才下令继续追击,同时将消息传给了后方的本阵。

“大军入驻亦东河城,随军民夫好好休息三日,等待后续粮草运抵后开垦耕地,将消息传回辽东,转给殿下,请示殿下是否还要继续行军。”

得到金军撤退的消息,熊廷弼很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

拿下了亦东河城,对其之后的不断开垦,让这里打造成明军日后扫虏的前哨站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他们始终是羊攻,而不是主力,而他也不是扫北统帅,而是一支偏师,自然无法做出是否追击的决定。

尽管明军的补给可以支撑他们这三万多人进攻亦迷河城,但辎重线拉的太长,加上莽古尔泰在他们侧翼,说不准会有被断辎重线的风险。

因此、熊廷弼才决定暂时不再北上,而是准备先把长城到亦东河城之间的这三百里长平原先吃透再说。

熊廷弼想要打下亦东河城也是为了这三百里长,近三千余万亩的平原给吃下,用来安置山东难民,不然他顶多按照朱由检说的僵持罢了。

现在地盘打下来,剩下的就是开发了。

想清楚一切,熊廷弼开始带着大军进入亦东河城,而也在他们进入亦东河城的时候,距离他们六百余里外的长白山脉之中,也在爆发着不小的战事。

“哔哔!”

“砰砰砰——”

长白山道之中,伴随着木哨吹响、熟悉的五斤炮再度作响,不过不同于熊廷弼等人的平原作战,此刻的五斤炮正在狭隘的河谷进行作战。

“轰隆”的炮声和“砰砰”的石弹命中城墙声不断在河谷回响,而它们所进攻的目标,赫然是建州通往辉发城三百里山道上无数石堡的其中一座。

“按察、这建虏跟个老鼠一样,四处建堡,石堡一被轰塌就撤走,跟个牛皮糖一样,忒是可恨!”

河谷山道之上、当王宠的声音响起,他身旁一名身材精瘦的将领也对应开口道:

“这石堡打下也有好处,算是为我建州县收复一个个屏障了,就是瞧着他们这十里一堡的模样,恐怕战事结束前,我们顶多不过行进一二百里罢了。”

当这名身着甲胃的将领开口,仔细看去,这不正是当初被朱由检调为辽东按察副使的卢象升么。

只是卢象升身为一个文官,身着甲胃的模样若是被朝中那群文臣看到,或许多半会迎来嘲讽。

在朝中文官看来,文官着甲简直就是自甘下贱的行为。

他们眼中的文官领兵,就是坐镇中军,羽扇纶巾,谈笑中樯橹灰飞烟灭,大局在握的场景。

类似卢象升、孙传庭这种身为文官还着甲上阵杀敌,反而是落了下乘,不为他们所喜不说,还要被他们出言讥讽。

不过、那也是以前的场景了,眼下卢象升和孙传庭作为齐王党,估计那群会讥讽他们的文官,眼下只能在面对他们时赔笑。

“这一战打完,按察您应该也要高升了。”

脸上狰狞伤势的王宠对着旁边的卢象升一笑,而他们身后的一些将领也纷纷笑了出来。

这次扫北之役,明眼人都能看出,齐王是在有意的给卢象升分军功。

不然按照官职来说,进攻辉发城这种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交给贺世贤、或者孙应元亲自领兵才对。

哪怕不是二人,也应该是在朝鲜镜城驻兵的尤世功,而轮不到卢象升。

卢象升能捞到这个好差事,显然是齐王的刻意为之。

这一点、和卢象升相处了两年半的王宠等人都能看出来,所以才会提前庆祝卢象升高升。

对于他们的庆祝,卢象升并没有觉得很高兴,而是觉得自己肩上的压力更重了。

齐王对他的照顾,导致了他一个天启二年出身的进士,在短短四年的时间,直接从进士跳到了从四品的按察副使。

要知道、天启二年进士共四百零九人,而作为状元的文震孟是也不过是一个还在翰林院担任修撰的从六品官员罢了。

其他和卢象升一起入朝考上进士的,也大多是正七品、从七品等官阶。

由此便不难看出、朱由检对他的恩宠有多大了。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恩宠,让卢象升倍感压力,想要做出一些功绩来回报朱由检。

这一战打完,他再差也能再提一阶,成为正四品的按察使,不用顶着一个副的名头了。

对于二十六岁的卢象升来说,这样的年纪成为一省按察使,确实是天大的殊荣和恩宠了。

只是他个人来说,却并不想用这种的方式升官,他很想在这一战中打出点什么东西。

但是当他抬头看了看眼前矗立在河谷之间的石堡,便也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了。

从建州到辉发城,一路两侧都是高山,不可能有伏兵,有的只有一座座难啃的石堡。

不过这些石堡对于有火炮的明军来说,攻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卢象升稳扎稳打,每个石堡都将是他的功绩。

可以说、朱由检给他选了一条最安全,最容易混取功劳的路,但这条路、却并不是他想走的路……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