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2/2)

作者:北城二千
,如果是石的话,便是把他杀了都拿不出来。
“旧港的肉票发放最多,不过沉布政使已经准备了许多捕鱼船,琉球、旧港之地也开辟了七处盐场,肉食的问题不会很大。”
沿海还能捕鱼为生,王承恩的安慰让朱由检稍微松了一口气。
“北方的官场已经遍布诸省,不过肉类上面的供应……”
王承恩说着说着看了一眼朱由检,随后才作揖道:
“殿下、大军再这么吃下去,恐怕官场要入不敷出了。”
“怎么了?”朱由检很久没有关心官场的事情,因此见王承恩哭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对此、王承恩只是叹气道:“殿下虽然降低了外拱卫营的标准,但五府近六十万大军,每日要吃下去的肉便是三十万斤。”
“各地官场强撑着供应了两年半,场内家禽牲畜数量居然不如开场之时的数量了。”
“照这么吃下去,恐怕四个月后各地官场就要……”
剩下的话王承恩没有说,但朱由检明白对方的意思。
三十万斤肉,这还是外拱卫营的数量,加上上直和海军就是近五十万斤肉每日。
一年算下来,近两亿斤肉食,如果把这些肉食换成活猪宰杀后的肉量,每年要吃下一百万头猪。
当然、这自然不能这么算,因为沿海的拱卫营和海军大多都是补充鱼虾,真正吃家禽和牲畜的主要还是西军都督府和北军都督府。
哪怕就是上直,实际上也逐渐在削减家禽和牲畜的供应了。
朱由检缔造的明军,是建立在充足后勤上的一支军队,随意减少供应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从民间购买,就要考虑到这么大需求冲入民间,会不会造成物价飞涨的问题了。
朱由检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大明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然后实际上得到的,是每年七十多亿斤的稻壳、麦壳等可加工的天然饲料。
如果用这七十多亿斤天然饲料反推,那整个大明的牛羊猪家禽肉产量也不会高于二十亿斤,折合为一百二十万吨肉食。
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八十七万军队的存在,占据了大明市面上一成肉食。
如果明军不降低标准,又没有办法自给自足,那市面上的肉类物价最少要上涨百分之十……
“得想个办法解决……”用反推法算出大明的肉食数量后,朱由检就开始头疼了。
不过这种时候,他却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样东西。
“对了,差点把它忘了!”忽然想起一个东西的朱由检,当即对王承恩问道:
“番薯和马铃薯的耕种布置怎么样了?百姓种的习惯吗?”
“回殿下……”王承恩这个官场大总管和种植大总管都不带想,直接回应道:
“眼下番薯和土豆,按照您说的,分布种植在两京一十六省,其中番薯种下二千三百余万亩,土豆一千四百多万亩。”
“不过……”王承恩有些尴尬道:“虽然有皇店的销售,但百姓都是把它们当做菜来吃的。”
“……”听到这话,朱由检人无语了。
亩产八石、二石,总产量加起来超过两亿石的番薯和土豆,居然还满足不了挣扎在温饱线……
“等等……”朱由检反应过来了,现在的大明百姓经过他的手段缓解一部分土地兼并问题,可不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饥民了。
如福建之地,都迁移出去全省五分之二的人口了,而北直隶和陕西、河南、广东、南直隶等地更不用多说。
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都被他通过迁移、发军屯田等手段缓解了矛盾,老百姓虽然不说人均五亩地,但人均三亩也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百姓干嘛要把番薯和土豆当主食?
资源问题解决了,除非有饥荒,不然脑子有毛病的才会把这些东西当主食吃。
眼下整个大明,在吃这两样东西的,只有陕北和山东的灾民。
这么一想,朱由检有些语塞,随后又摇头心想:
“今日你们爱答不理,到了饥荒时……”
这么想着,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既然百姓不吃,番薯藤和番薯就先拿去当做官场的饲料吧。”
“不过记住,这两样作物必须要保持八千万亩的种植范围,只能多不能少。”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也笑了出来:
“如果用番薯藤和番薯做饲料,恐怕官场的牲畜和家禽数量还能变多一些。”
王承恩很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奈何自家殿下一直在意扩大种植规模的事情,不准许他这么干。
现在好了、按照今年的产量,估计今年就能把种植范围扩大到八千万亩,而番薯藤和番薯还能剩余几百万石来喂养各地官场的牲畜,官场牲畜的粮食问题就不用着急了。
想到这里、王承恩脸上的笑意也藏不住了,而朱由检也摇头叹了一口气:
“好好养你的*吧……”
“奴婢领命……”王承恩高兴应下,而朱由检想了想
如果谷物的饲料加上在大明耕种面积达到四千多万亩的红薯、红薯藤等物,那的饲料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三百多亿斤的。
限制人口和畜牧业的往往是粮食和饲料,翻了三倍的饲料产量,或许能让大明的牲畜数量达到国初的标准。
这样标准下,大明的人口数量或许也会缓步提升。
不过、这种提升只能持续到大旱爆发前,也就是两年后……
想到大旱,朱由检皱了皱眉头,随后才开口道:
“调钱粮先把北军都督府和上直的赏银给发了,剩下的钱粮,让毕自严从户部分别调白银四十万两银子,粮食二百万石给徐光启、王舜鼎两人。”
“让他们由上而下的解决黄河堵塞的问题,再重新修缮黄河。”
“最后发完军饷、百官俸禄后,还能剩多少?”
朱由检看向王承恩,而王承恩闻声也看向了身后的所有书吏。
书吏们当即敲打算盘,足足过了三刻钟后才开口道:
“殿下、掌印,要发军饷和俸禄,还得让各地常平仓卖粮二千万石。”
“最后发完军饷,御马监和户部、内帑还能剩下七十二万四千一百零九两,一千四百九十七万余石粮。”
书吏的话让朱由检微微皱眉,五军都督府八十七万大军的军饷是一千四百万两,按理来说银子刚够。
但眼下居然要卖粮二千万石,显然这笔粮食贩卖后的银子,是用来下发官员俸禄的……
“该解决冗员的事情了……”朱由检一眯眼睛,想起了自己从三娘子那里获得的账本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还想起了账本上那些商贾、大臣的名单。
“把他们抄家一边,恐怕银子都够大明潇洒两年了……”朱由检眼神闪烁,随后转头对王承恩道:
“先把去年结余的粮食调往白马关,那笔粮食够对付虎兔墩他们了。”
说罢、朱由检转头看向了院外,喃喃自语道:
“等收拾了虎兔墩,我再回来收拾你们……”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