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七十一章 大慈大悲洪承畴(2/2)

作者:北城二千
首级。
至此、波及云、桂的沙普之乱彻底宣告结束,而洪承畴也利用这一战,彻底把其他土司的兵权分化,吸收进了西军都督府和南军都督府内。
九月的临安府比起昆明的气候还要宜人,二十多度的天气让穿着官员常服的洪承畴感到舒服。
带着亲卫和诸多将领,他带兵从八寨返回了北面的教化三司,皮肤肉眼可见的黑了许多。
当带着一众将领进入教化三司的守备府后,洪承畴金刀大马的坐在了主位上,随后端起茶喝了一口,润润嗓子,才示意诸将坐下。
同时、在所有人坐下后,他扫视了一眼诸将。
沐昌祚、沐启元、普名声、龙在田、王扬祖、禄永命、刁勋,还有木氏木增的长子木懿。
这群将领素质参差不齐,换做以往,给洪承畴用他都不用。
不过当这一次沙普之乱结束后,他反而觉得这群人不错了。
首先就是他们足够贪、其次是足够听话。
在洪承畴下令杀俘的时候,他们不会像马祥麟一样反驳,而是直接动手。
这对于想要用首级数量来向齐王表功的他来说,十分受用。
前段时间齐王让人送来的信,更是让他确定了,齐王对于处置异族的看法。
说实话、上个月京城传来消息,说齐王病倒时,洪承畴还担心了许久,所以才加大了对沙定洲的攻势。
但之后听说齐王没事后,他也没有松懈,而是继续表现着自己。
这样的表现,最终换来了对方的新手书……
想到这里、洪承畴想了想前两天朱由检让人送来的手书内容,随后才对诸多将领开口道:
“叛军被彻底平定,这下本经略也能向朝廷表功了,诸位的功绩,以及斩首所获的赏银,朝廷都会分文不少的下发。”
“虽说马总兵前往腾越八关巡查,但这功劳也有他的一份,自然也要上表。”
“在此、本经略就先为诸位庆贺了。”
说罢、洪承畴举起了手中的茶杯,以茶代酒,而其他人则是受宠若惊的纷纷举起了茶杯。
这其中,坐在位置上脸色苍白的黔国公沐昌祚则是看了看洪承畴的脸色,然后才说道:
“经略、老夫近日征战,落下了病根,所以想请经略将功划拨吾孙身上,延续国公的爵位,不知道……”
沐昌祚生病的事情,基本上整个军营人尽皆知,而他想把爵位在不降的情况下,传给自己的孙子沐启元,这件事情大部分人也都知道。
朱由检曾经说过,只要军功足够,爵位就可以世袭不降,因此沐昌祚想请洪承畴划给沐启元足够多的功劳。
对此、洪承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因为他还需要黔国公府的势力,帮他在西军都督府内站稳脚跟。
“这件事情不是难事,老国公不必担心,至于诸位……”说着、洪承畴也看向了其他人,脑中更是浮现了朱由检那封信的内容。
沉吟许久,洪承畴才缓缓开口道:
“朝廷对于收复安南之事,可是一直念念不忘,若是安南的事情办好了,或许诸位都有授勋封爵的机会……”
一席话、让在座众人的心情瞬间被吊了起来。
授勋封爵,这代表是的是什么不用多说。
武勋和爵位,两个东西加在一起,那可真的是保三代富贵了。
不过、洪承畴为什么专门对他们说这件事情,这就有点令人深思了……
倒是对此、脸色苍白黔国公沐昌祚看出了一些端倪。
他发现洪承畴特别喜欢用自己的孙子沐启元,以及元谋土司出身的普名声,而二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残暴……
沐启元在战场上多次多次杀俘,普名声则是经常纵容自己的土司兵劫掠叛军城池。
前者所作所为,洪承畴基本不说什么,而后者,洪承畴一般会提醒别伤害到大明百姓。
二者一结合起来,沐昌祚立马就想通了共通点。
这可不就是赶苗拓业的手段吗?
赶苗拓业、实际上就是把当地顽固阶级势力和他们的狗腿子灭门,随后对被压榨的普通少民发放耕牛种子,移民汉人开荒,开办官学,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开辟道路驿站,设埠通商。
这都是提高生产力的好事,但不可否认,这些好事的前提是明军在西南所造成的战争破坏。
原本土地上的阶级势力被瓦解,随后迁移汉人,解放被压榨的部分少民,然后在地方形成统治。
没有这些手段,明朝以后中原王朝的西南也不会有那么稳固。
没有这些手段,恐怕西南依旧会形成一个拥有其他文化的国家来对抗中原王朝。
现在洪承畴想要利用沐启元和普名声来对安南上演一场类似于“赶苗拓业”的战争手段,而以他的官职,恐怕没有权力做出这个决定……
摸清楚了来龙去脉,沐昌祚脸色阴晴不定。
他的孙子他知道,骄纵桀骜,残暴无能,这么多年都是靠着自己,还有朝廷对西南的漠视,才没有闯出什么乱子。
如果自己走了,这家伙还留在云南,迟早会把沐氏拖下水。
将他外放,用他的残暴对付安南人,不仅没有过,反而有功。
想了想、沐昌祚似乎有了底气。
就单凭沐启元的这份残暴,只要大明出兵收复安南和东吁,黔国公府的爵位都不会被世袭降低。
明白了一切,沐昌祚便起身说道:
“安南人残暴无能,此前数年经常越边来屠戮我大明百姓。”
“若是朝廷下旨出兵,我沐氏愿为先锋,我爷孙二人愿意镇守安南!”
沐昌祚突然的表态,让众人猝不及防,而洪承畴却早有预料一般,笑呵呵的说道:
“黔国公不愧是国之砥柱,有了您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沐启元和普名声,实际上都在沐昌祚的节制下。
沐昌祚既然看出了洪承畴的心思,愿意站出来表态,那洪承畴也不怕没有人背锅了。
安南数百万人太多,只有利用好下面的人,洪承畴才能圆满的给齐王交出一份答卷。
现在这个人选有了,而洪承畴也开始想、要怎么给齐王回信了。
“还是这样写比较好……”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