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四十四章 黄龙的野望(2/2)

作者:北城二千
又开垦了土地,足以供养数量不少的军队。”
“五军都督府的模式,主要建立在所有军队的钱粮都被御马监所控制上。”
“而南洋之地情况复杂,只设立几个拱卫营,根本就管不过来。”
“但如果将南军都督府迁移过来,那兵马近十万的南军都督府一旦反叛,朝廷可谓鞭长莫及,恐怕要重复唐代安史之乱……”
五军都督府是没有财政大权的,这里是朱由检删除了一些唐代节度使的权力,并加以限制所导致的结果。
不过对此、李旦显然不是很了解都督府的模式,所以黄龙听到一笑道:
“安史之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将士的家人都在河北三镇中,他们反叛之后,家人在后方,自然毫无畏惧。”
“但眼下,我朝五军都督府的拱卫营兵,都是从两京十三省招募,或者此地招募,去其他地方就任的营兵。”
“他们的家人在中原,而远赴他乡的他们,只会想着回家,而不会想着造反连累家人。”
“可都督……”李旦皱着眉道:
“这样的话,远在海外的将士们恐怕会因为想家而刻意保命……”
“保命?呵呵……”黄龙忍不住笑道:“你看看他们是想要保命的样子吗?”
黄龙指着远处在谈论自己斩首了多少个西夷,土人,拿到了多少赏银的将士,戏谑的看着李旦,而李旦也醒悟道:
“确实……对付西夷和土人,靠赏银来激励诱惑将士们,这个方法很不错。”
“只是、如果朝廷的国库短缺,恐怕将士们就会心生怨恨了。”
李旦说的话,也是晚明的一种边镇风气。
如入朝鲜作战的浙兵和蓟兵们,就是因为索响不成惨遭屠戮解散。
而历史上的崇祯对于山海关的关宁铁骑,虽然尽力满足,但也根本没办法把饷银发足的同时,还发出首级的赏银。
这也就导致了边镇将领需要自己解决麾下将士的饷银和赏银问题,而麾下将士看到了这一幕后,便只知道将军而不知道皇帝和朝廷了。
现在明军之所以勇勐,并且忠心朝廷,那也是建立在他们的军饷是朝廷直接一手解决的局面下。
如果什么时候大明再发不出饷银,那不用几年,朝廷的军队就会变成将领的家丁了。
家丁制度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朝廷发不出足数饷银的局面下,所以李旦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黄龙虽然只是将领,但毕竟和沉廷扬合作了这么久,也知道一些财政上的问题,因此他说道:
“正因为要充实国库,所以殿下才会挥师打下南洋。”
“南洋一旦收复,市舶司每年将会获得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哪怕除去成本,也能有二三百万两银子。”
“田赋这块,也能收获上百万两银子。”
“反正,咱们这海军十二卫的饷银和船只维护,补给费用是赚回来了。”
“不仅赚回来了,连带着还能为朝廷贡献一二百万两银子,这下我倒是要看看,谁还看不起我海军十二卫!”
黄龙一席话,说出了他们的憋屈。
这倒不是说其他五军对他们海军嘲讽,相反、五军将领都受过海军的帮助。
真正嘲讽海军十二卫的,还是皇极殿上的那群文官和御史们。
毕竟十二卫近七万人,算上后勤的辅兵就是近十万人,每年都要开支二百多万两银子,文官们不爽也正常。
黄龙忍受这憋屈许久,只要打下南洋,他便扬眉吐气了。
到时候近四百万两银子的赋税交上去,恐怕文臣们恨不得把他夸上天。
“要我说、殿下的封地就应该选在南洋。”
这时、黄龙身旁的一名副将忍不住开口,而李旦随即皱眉,同时黄龙也摇头反驳道:
“一旦朝廷看到了南洋的富硕,恐怕不会愿意把南洋拱手相让。”
“倒是打下南洋后,殿下应该就会集结诸王议事,随后商议下西洋,为诸王分封海外做准备了。”
黄龙自然也是知道分封海外这件事情的,不过他心里实际上有些不舒服。
分封诸王到海外,在黄龙看来这是一步臭棋。
这倒不是说黄龙认为诸王会造反,而是他觉得这样做的话,朱由检也将在未来作为藩王,前往海外就藩。
朱由检如果走了,那么他们这么多被他提拔起来的将领又应该怎么办?
像黄龙这种,一手由朱由检从基层提拔到了眼下大明军方六大巨头的存在,更不愿意改变眼下的局面。
朱由检如果走了,类似他、戚金、秦邦屏、满桂、孙应元这群人应该怎么办?
戚金和秦邦屏还好说,毕竟他们从小就报效大明,对朱由检虽然感激,但也仅仅是感激。
如果要他们从齐王和皇帝两人之中选一个,他们必然会在犹豫过后选择皇帝。
但是满桂和黄龙、孙应元他们该怎么办?他们可是齐王的嫡系。
齐王就藩后,他们不可能跟着离去,因为他们是大明的官,不是齐王的官。
但如果齐王就藩,留下来的他们就很尴尬了,皇帝如果不信任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被一撸到底。
哪怕眼下的皇帝信任他们,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但下一任皇帝呢?
下一任皇帝能像朱由校对朱由检一样信任吗?
只要皇帝一系和齐王一系发生矛盾,他们这三个人就要面对身首异处的最坏结果。
最令人难受的,还是他们三个人的年龄。
三人中,满桂最大,眼下已经四十六岁了,而黄龙不过三十二,孙应元也不过三十三。
朱由检哪怕十年后才就藩,那满桂、黄龙和孙应元也才五十六、四十二、四十三岁罢了。
要是他们和戚金、秦邦屏一样年纪,他们反而不担心朱由检就藩的问题了。
可问题是,他们比起戚金和秦邦屏年轻太多了,而他们的子嗣也必然是齐王嫡系。
这么一来、戚金和秦邦屏或许还能祸不及子孙,但黄龙他们就……
想到这里、黄龙脸色有些难看,他对皇帝并没有太多感情可言,最让他敬佩和崇拜的还是齐王。
一旦齐王离开大明,那他们这群嫡系的结果必然以悲剧收尾。
所以、在他看来,即便齐王必须海外就藩,但最少也要呆在大明三十年,给他们转型和摘除身份的机会和时间。
万一他突然被责令海外就藩,那满桂、孙应元、黄龙他们这样的齐王嫡系,要么愚忠被贬,要么就只有起兵自保了……
想到这里、黄龙起身走到了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眺望着远处的海平面,不得不在心里叹气一声:
“殿下、您可千万别让我们失望啊……”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