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四章 辽东设省(2/2)

作者:北城二千
妥了,也就不再担心了。
在锦衣卫改组后,除了情报上的灵通外,或许就是搜罗天下名医这点最让朱由检满意了。
李中梓、吴有性、赵献可、张介宾、陈实功、王肯堂、武望之、缪希雍等十余名内外科的名义都被他搜罗到了。
朱由检以传授医道为由,将他们带到了京城,随后在燕山所不远处开置了一所燕山医学,将十余名名医放置其中,还让他们去两所燕山所挑选合适的弟子。
最后选出三百余人,跟随他们在身边学医。
其中朱由检和外科大夫陈实功聊得最多,毕竟外科这东西,才是朱由检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多少将士死于战场下的炎症?以及多少因为骨折而无法治愈,落下终身残疾的人?
因此、朱由检将自己对外科的理解和陈实功仔细聊了聊,最基础的便是血型和输血的问题。
虽然朱由检不知道怎么验血,但他可以提出这种见解,并且他也承诺了会弄一些死刑犯的尸体给陈实功和众多学子学习解刨。
这十余名名医的待遇,朱由检也给的足够高,年俸五百两,足够在京城买十件院子了。
不过他们还需要轮班在皇宫内班值,通常是一月一换,每次换班三人,分别担任院使、院判,负责皇帝的健康。
因此、朱由检也不怕有人会在药里动手脚,因为所有人的家属都有锦衣卫监察司保护。
在交代完之后,朱由检便带曹化淳返回了自己的勖勤宫。
回到勖勤宫的他,准备着手对一些燕山所教材的改进。
他坐在椅子上、旁边是为他研磨的杨媛爱,以及端着茶水的杨爱。
看着自家殿下在文册上写写画画的模样,杨爱好像很感兴趣的模样。
趁着杨媛爱去泡新茶的时候,杨爱特意垫了垫脚尖,而朱由检见状侧头看过去,杨爱立马小心翼翼的低下头。
“怎么?感兴趣?”
朱由检开口询问,杨爱却害怕的低下了头,恨不得把头埋到衣服里。
由于扎着两个冲天鬏,还绑着红布,看起来跟朱由检印象里的哪吒一样,十分可爱。
“殿下问你话,你说便是了。”
见杨爱胆小不敢开口,站在对面的曹化淳笑着劝说,而杨爱见自家提督开口,便抬起头,带着无辜的眼神点了点头。
看着这模样,朱由检从他手里接过茶水,放在桌上的同时,伸手把她抱到了腿上,对她道:
“识字否?”
“阿姐有教……”杨爱小声开口,而这时杨媛爱也端着茶水走回了书房。
“殿下恕罪,小妹不懂事……”杨媛爱见自家妹妹坐在自家殿下腿上,当即吓得跪在了地上。
“我又不会干嘛……”朱由检绷不住了,随即开口道:
“你也起来吧。”
说罢、在杨媛爱起来的时候,朱由检对杨爱道:
“我说、你写,不会的字就问你阿姐,知道了吗?”
“嗯……”杨爱点了点头,随后朱由检把笔交到了她的手上,开始一字一句的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杨爱也一字一句的跟着写。
不得不说、虽然年纪小,但是杨爱写的字还是比较工整的。
尽管有的字不认识,但她一抬头,杨媛爱便小心翼翼上前,接过笔,替她代写了字。
写完之后,朱由检还询问一句:“记住了没?”
杨爱则是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随后接过笔继续顺着朱由检的一字一句写了下去。
写到一半的时候,朱由检抬头对曹化淳道:
“让人做些点心来吃。”
“奴婢领命……”曹化淳走出书房,对门口的随堂太监招呼了一声,随后返回书房。
就这样过了半刻钟,朱由检没等来东宫庖厨的点心茶水,倒是等来了崔应元。
“殿下、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崔应元求见。”
随堂太监走进书房,作揖行礼,而朱由检头也不抬道:“让他进来吧。”
随堂太监闻言回礼后退下,随后崔应元便走了进来。
“殿下千岁!”崔应元进屋便作揖行礼,而朱由检抬头对他道:
“起来吧。”
“谢殿下。”崔应元看着自家殿下抱着一个小女孩,有些疑惑这女孩怎么穿着宫女的衣服,但没有多想,便作揖开口道:
“殿下、闻香教的事情,有些眉目。”
“说来听听。”朱由检皱了皱眉,而崔应元也道:
“那徐鸿儒躲入郓城受灾百姓之中,秘密布施的同时,准备着手……”
“等等。”朱由检叫停了崔应元,随后把杨爱从腿上抱了下去,对杨媛爱道:“带你妹妹去沏茶吧。”
“奴婢领命。”杨媛爱知道,接下来的话不是她可以听的,于是果断带领自家妹妹离去了。
在他们离去后,朱由检才转头看向了崔应元道:“继续。”
“是!”崔应元低下了头继续道:
“徐鸿儒等人笼络了一些灾民和漕工,在打探到骁骑等卫北上的消息后,徐鸿儒与副教主王好贤、于弘志等人约好十月初三那天在河南归德、开封、山东郓城等地同时叛乱,教徒十余万。”
崔应元低头说出自己的打探,心中也有不少波澜。
说实在话、如果不是齐王提醒他,恐怕他根本就不会注意山东的这个闻香教。
现在不曾想随便一调查,这邪教居然已经发展到了部众十余万的程度。
崔应元心中骇然,不仅是他,便是连旁边的曹化淳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种情况下,倒是朱由检变现的十分平静。
如果他没有记错,徐鸿儒叛乱应该是效彷黄巾之乱,准备在北直隶的蓟州、河间,山东的郓城,滕县,以及山西、河南等地叛乱。
不过和黄巾之乱一样,他们被叛徒出卖,于是只能提前叛乱。
只是因为自己整顿了北直隶和山西,因此北直隶和山西的百姓中,大部分都分到了田地,因此土地兼并的矛盾大大缓解。
所以叛乱在北直隶和山西没有了叛乱的土壤,而徐鸿儒也就加大了对河南的渗透力度。
就目前来看、如果徐鸿儒真的在山东和河南起义,那么无疑会严重威胁到朝廷的漕运,导致北直隶陷入粮荒。
但眼下北直隶和山西的兵马甚多,而御马监的粮食也足够多,朱由检想要围剿徐鸿儒简直轻而易举,不过……
朱由检想起了山东和河南等地的藩王,以及那群高高在上的江南士绅,因此不由嘴角一挑。
“这倒是个好机会……”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