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权才是道理(2/2)

作者:北城二千
叛军必然会在攻势下受挫,连连收缩。”

“等收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调孙传庭、曹文诏、孙应元、杨文岳等四人领兵援辽了。”

朱由检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锻炼四人的领兵能力,只要能在山区中达到领兵过万而不乱的本领,那么他们四个人的主战场,将是辽东。

辽东地形不如贵州恶劣,如果在贵州都能领兵过万而不乱,那么他们也就可以和戚元辅等人一同北伐了。

并且、调他们前往辽东后,也可以顺势裁撤辽镇了。

李如柏那边前几日传来了消息,不出朱由检预料,祖大寿等人果然愿意和李如柏前往固原。

这么一来、辽东将领派系,便只剩下了朱万良和姜弼的三四万正辅兵了。

这点兵力,只要腾出手来,即刻便可以裁撤。

到时候再收纳兵马,重新整编,辽东的兵力可以达到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兵力、聚集了秦邦屏、戚金、孙传庭等人的阵容,朱由检就不信这样都收复不了辽东全境。

只要收复了辽东全境,便可以沿着辽河,松花江北上,一路筑城。

这样一边移民屯垦、一边防御后金,变相是让后金龟缩在松花江、黑龙江以南。

这是朱由检的战略,但不一定能达到。

毕竟人不是死的,况且这战略也很容易看出来。

一旦老奴看出来,他会面临三个抉择,一个是向北撤离,一个是入朝、一个就是撤向科尔沁草原。

这三个选择中,朱由检更倾向于撤向草原。

但以后金眼下的情况来说,撤向草原,只要经历几场白灾,所造成的减员要比战斗减员更多。

如果是黄台吉,他一定可以下决心,但努尔哈赤不可能。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朱由校道:

“如果辽东收复,届时臣弟想把孙传庭、孙应元、杨文岳调往陕西、山东、河南。”

“弟弟是想……”朱由校皱了皱眉,似乎听出了自家弟弟的想法。

“嗯、裁撤三省的卫所!”朱由检用力点了点头。

他要裁撤三省的卫所,不止是为了军屯田的田赋,还是为了拓展皇店,制裁藩王。

眼下,皇店之所以无法突破西安、南直隶、河南,在当地做起市场,还不是因为当地商贾和士绅的阻挠?

那么为什么北直隶、山西、辽东、山东北部没有人阻挠?

因为这三省之地是真的有兵马可供调遣,一旦锦衣卫查到罪状,兵马调动之下,没有人能存活。

因此、裁撤卫所,驻扎兵马,再用皇店开拓市场,以此扩大贩盐的市场才是朱由检最想要做的。

眼下不过三省之地,盐场每年所获便有上百万两。

继续扩大之下,盐场所获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提供的财源也就越多,便能充分解决财政的问题。

就刚刚的议事,便不难看出,大明根本就没有一个集权的财政部门,户部也不过就是能管管太仓罢了。

工部、太仆寺、光禄寺、兵部、各部都有自己的银库,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在钱粮上的调动,会陷入几个部门的相互扯皮之中。

因此、让御马监来集权财政,才能保证朱由检想要扩大基本盘的计划。

不过、他想要裁撤的这三省,可不比之前了。

朱由校沉吟了片刻,想了想怎么说才不会打击到自家弟弟的想法,因此过了片刻后便开口道:

“山西和北直隶、河南三府,不过只有四个藩王,因此弟弟裁撤和革新没有太大阻力。”

“可眼下,陕西、河南、山东三省之地,有藩王十二,郡王一百五十二位,宗室子弟近三万。”

“这样的情况下、在藩王之中,还有这福王和周王这样的存在,弟弟认为……”

“兵马所到之处,没有人胆敢反抗!”朱由检忽的开口,堵住了朱由校的嘴。

不仅如此,他还继续道:

“当初黄河以北的王中,赵王府便属于河南,但臣弟依旧把他裁撤了,并且当时其他藩王没有太大的反应。”

“哥哥,您难道没有看到吗?藩王没有兵权,所有的不过是那地方的家丁。”

“他们没有名义对哥哥起兵,文臣也不会帮他们,因为没有大义,没有兵权。”

“兵权就是拳头,而大义是什么?大义便是哥哥!”

朱由检说的很直白,他十分了解朱由校和历史上崇祯这两兄弟的性格。

长于妇人之手,因此玩来玩去,还是在玩权谋手段,始终玩不到军队上去。

崇祯虽然后期觉醒,开始抓军队,建设起了勇卫营,但却因为判断出错,导致了本该用来威慑文臣,收取赋税的勇卫营,被他派往了中原平叛。

在朱由检看来,有军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威慑文臣,就是抢夺财源,税收。

只有掌握了军队,掌握了财政,那才能滚雪球的一样把队伍给滚大。

有军队没有财源,文官只要舍得钱财,就能把军队拉拢到他们那边。

有财政没有军队,银子还没出京城就没了三分之一。

有政治没有军队和财政,国家就陷入了武备不振,民不聊生的阶段。

因此、三者的重要程度,分别是财政—军队—政治。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是军队—财政—政治,但绝对不可能是政治为主。

政治为主的皇帝,玩到天花板也就嘉靖的程度了。

嘉靖救不了眼下的大明,只有朱元璋和朱棣、朱见深的路子可以效仿。

朱由检清楚一切,所以在他说出想法的时候,直勾勾的望着朱由校。

朱由校被朱由检点醒后,这才想起来,以往的各种手段,都是依托自家弟弟,以及御马监兵马上执行的。

如果自己只有弟弟,而弟弟没有兵马,那计划也无法执行。

所以这一切、又回到了朱由检的那句话上。

“道义便是兵权,皇帝即是大义!”

朱由检继续开口,并紧皱眉头道:

“文臣遵循礼制,既然承认了皇兄,便会承认皇兄是皇帝,是大义。”

“藩王若是起兵,便是不义,以大义战不义,以兵强战不强,如何会输?如何能输?”

一席话、说的曹化淳和魏忠贤有些发懵,朱由校也咽了咽口水,唯独朱由检看着自家皇兄,严肃道:

“哥哥是皇帝,藩王有何可畏惧?”

“难不成御马监二十多万兵马,还弹压不住这小小的三省之地?”

敢把三省之地用“小小”来著称,也就只有朱由检了。

或许是他知道世界有多大,才知道把时间浪费在三省之地上,是多么的奢侈。

大明有法统、可以收复的地方有哪些?

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安南都统使司,南洋的旧港、吕宋官厂。

西南的乌思藏、朵甘、俄力军民府,东北的努尔干。

这些都是有法统可以出兵收复的地方,而可以驻兵的地方就更多了。

大明藩属国有多少?可以驻兵的地方就有多少。

为什么后世国外总是说警惕东方大国重启明朝宗藩体系?原因就在于宗藩体系的范围太广,太大了。

只要有属国,便可以用属国的名义开疆拓土,将外在资源送回国内。

军队仅仅是驻兵,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近了开拓、远了保持宗藩体系,这才是能让大明更上一层楼的办法!

面对朱由检的执拗,朱由校最终还是被自家弟弟说服了,尽管他还是很担心。

“裁撤三省可以,但必须在收复辽东失地以后。”

朱由校提出了要求,但总的来说,他还是承认了自家弟弟的想法和计划。

“这是自然!”

得到回应,朱由检笑着作揖应下。

他知道,为了完成他自己的计划,他必须好好利用奢安之乱,锻炼出一批批适应云贵高原的兵马和将领。

这些将领将在收复三宣六慰、安南都统司,收复南洋的时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题外话------

四点还有一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