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五十九章 醉意(1/2)

作者:镶黄旗
 实话实说,这顿饭,尽管足以羡煞旁人。

但对宁卫民而言,滋味也真有点不大好受啊。

或许是因为太过拘束,或许也是因为如今他的心情不佳,影响了对高级的法国红酒消化吸收的缘故。

在黄靖华离开之后,才不过吃喝了一会儿,原本能有半斤白酒酒量的宁卫民就有了醉意,竟然有了不胜酒力的表现。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借着酒劲,宁卫民说话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小心谨慎,逐渐摆脱了拘束,变得洒脱起来。

比方说,对于霍司长所好奇的日本经济奇迹到底能走多远的问题,和欧洲那些发达国家到底孰优孰劣,他就忍不住直言不讳,适当揭示出了一点内幕和自己理解的一些东西。

这些远超当今时代,经过时间凝聚,和多人总结的观点和看法,尽管只是一小部分。

也让霍司长和彭原叹为观止,都感到似乎找到了新的分析角度,颇受启迪。

但是,与其说霍司长和彭原被他的经济理论和金融知识震惊的一塌湖涂。

倒不如说这两个人更惊讶于宁卫民在商业经营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个人事业的进展。

当他们从宁卫民多少已经有点管不住自己的嘴里知道,这小子居然已经是皮尔卡顿华夏公司和易拉得公司的股东时。

他们才真是在毫无防备下,被吓了一大跳。

“什么?你居然已经成了这两家公司的股东了?”

霍司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与宁卫民再度确认。

“是啊。我出国之前就已经是了。”

酒上头的宁卫民仍旧没有意识到谈话已经进入敏感区,还无所谓地点头呢。

“皮尔卡顿华夏公司去年的利润有多少?”霍司长继续追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昨天才回京,还没看过财务报表……”

宁卫民终究还没喝喇嘛了,对敏感问题仍然本能地知道要守口如瓶,所用的理由也无可指责。

只是他没想到彭原的记性倒是真好,不亏是机要秘书,居然在旁提供了有力的左证。

“光出口额,就有三千多万法郎吧。我记得元旦过后《光明日报》好像还刊登过相关消息。皮尔卡顿华夏公司和纺织部、轻工部在坛宫饭庄开了庆功会呢。”

得,那么对于这个数据,哪怕宁卫民自己都含湖,也只能点头认可了。

“那……大概差不多吧。”

“还有……那个易拉得公司,除了你说的那种刚研发的拉杆旅行箱。目前的主要产品,应该就是那种带拉锁的领带吧?好像还挺畅销的。一直都在电视台打广告吧?”

“是的。”

“那这个公司的年产值到底能有多少?”

“这个……我只知道个大概。去年……京沪广,再加上深圳,我们卖出去差不多一千五百万的货吧……”

又是一个大数儿,霍司长和秘书彭原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但彼此的眼神都读懂了。

这个宁卫民,聪明得令人难以相信,简直属于商业天才!

他居然亲手发明了两种能够畅销全国,甚至可以出口海外的时髦货。

并且还不可思议地靠着这样的专利成为了公司股东,真是堪称职场传奇啊!

关键是这样的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

目前皮尔卡顿和易拉得已知的产值,加起来就有四千五百万!

但如果拿这样的数字,来衡量宁卫民拥有股份的两家公司,仍然是不科学的。

因为皮尔卡顿国内的销售额更是大头儿,这两家公司的年产值粗略估算,即便不能过亿,也应该有八九千万,利润则起码应该以三成计算。

也就是说,年产值和利润都已经赶上京城的明星企业——“北极熊”食品厂了。

而整个京城,能达到皮尔卡顿一半产值的服装企业都没有。

所以哪怕再保守的估计,这两家公司一年三千万的利润肯定是有的。

都别多了,每年宁卫民只要能从中分走三十万。

他也是全国范畴里,个人财富名列前茅的人。

要知道,当前的共和国是什么样的消费水平?

个人连拥有一万元都是惊人的财富,这个时候身家十万的人那是稀有动物。

更何况宁卫民还只是二十啷当岁的小青年。

他居然悄无声息地就要成为……或者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了。

这可就完全颠覆社会主义大环境下,人们的固有的认知了。

难道说,共和国已经出现了新的资本家了吗?

这个问题可是太敏感了,敏感的让人不寒而栗!

“那……这就是说,你也是这两家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的老板之一了?这两家公司的雇员都是在为你工作?”

霍司长的话,以及投射在宁卫民身上眼神,都足以证明他已经联想到了阶级划分,以及“七上八下”这样的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宁卫民心里勐然警醒,打了突,赶紧解释。

“我这可不能算是剥削啊。不瞒您说,我这只是技术入股。皮尔卡顿华夏公司的股份,是我用易拉得领带的专利换来的。易拉得公司的股份,是我后来又发明了拉杆旅行箱,用专利换来的。严格说来,我拿的股份,这应该也是劳动所得啊。毕竟是奖励性质的,而且占比也不多。更何况从没分过红。真要是政策不允许的话,大不了我把专利拿回来,放弃股东身份就是了……”

“着呢没想到啊,你这一年学的东西做的事,已经是旁人几倍,可居然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霍司长则话里有话的感慨了一句,但他看出了宁卫民的忧虑,想了一想,还是决定先不谈这件事。

“这件事你也不要紧张,你的情况我了解,是比较特殊的。到底你能不能担任这两家公司的股东?这个问题,大可以从长计议。你现在不是主要负责海外的商业工作吗?那就安心等一等。也许再等上几年,国内的政策对这种问题就明朗了,会有新的解释。现在我们吃不准的问题,到时候也许就不再是问题了。至于我本人,还是认为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既然允许你们这样的外资公司,或者合资公司,采用西方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认可你们公司的大股东和二股东是合法存在。那为什么不能允许多你一个小小的股东呢?难道就因为你的国籍?这明显不合情理嘛。只要你现在做的事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那我认为,就应该没有必要急着反对嘛。1984年伟人南巡,特区许多原本出格的事不就获得认可了。今年1月份,伟人再度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对于美国记者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是‘改革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可想而知,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从没遇到过的新问题。”

霍司长这番话虽然委婉,却让宁卫民踏实了不少。

越发觉得霍司长是个既有担当,也有头脑,有能力有操守的好干部,也是绝对的务实派。

于是放宽心的同时,他也真心表态。

“谢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请您放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搞商业经营不但会遵纪守法,而且也一定尽力把利国利民这件事先放在首位的。”

“你呀,连搞商业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如果肯安心从政,一定前程无量。可惜了,人各有志强按牛头不喝水啊。”

霍司长则老生常谈,先是替宁卫民的前程可惜了一句,随后又不免提出新的疑问。

“哎,对了。我又有点不明白了。既然你都已经是这两家公司的股东了。怎么还会安心去日本开饭庄呢?你明明可以做更重要的事儿啊。难道参与公司经营的主业,亲手去打理这两家公司不好吗?你得跟我说真话,这种情况下,你还非要去日本。到底想干什么?”

“领导,我在日本是为了开辟新的经济战场,为了实现资源互换啊。这是多有挑战性的工作啊。”

宁卫民激情澎湃地说,“还是我当初跟您说过的那句话,我在借鸡下蛋啊。您想想,正因为我是这两家公司的股东了,在东京可做的事也就多了。像皮尔卡顿麾下的两家子公司合资办厂就是我撮合的。咱甭管这工厂是不是归属于外企的?终究是建在咱们国内。外汇、生产线、技术,咱们全能拿到手,还为咱们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这不是好事吗?”

“还有京城的工艺品,还有易拉得的产品,我也借助皮尔卡顿公司的品牌和资源,在东京开拓出了初步的市场渠道。这叫反向输出。一样能给国家赚回大量的外汇。如果您等我继续站稳了脚,甚至都不是这点事儿这么简单了。我完全可以作为在日本的一个桥头堡,尽量多层次,多方面的把日本的好东西,国内紧缺的东西弄回国内来。同时也把国内多余且在浪费的东西持续输出,变成外汇,扩大我们文化的影响力。”

“比方说,最近我就和日本一家叫大和观光的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只要国内这边和咱们的旅行社说好了,我完全可以撮合双方开发出互惠互利的合作旅游项目,把更多的日本游客带到咱们这儿来。那么无论是酒店、餐厅、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厂家,出租车公司还是旅行社,都能从中获益。”

“再比方说,我还在设想一种可能性,就是想在日本再办个收废品的公司,和进出口贸易公司,把国内目前紧缺的金属资源从日本给运回来,解决咱们工业系统的部分需求。您可能不知道,日本人实在太富了。但因为收入高,很多事都不愿意干,而且极其浪费。像各种家电,日本人根本不修,有点毛病就扔掉。老百姓扔大件垃圾还得付钱,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捞两手。”

“反过来,劳动力对外输出也是件大好事。日本现在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力会日益紧缺。如果我能把国内不值钱的劳动力带到日本去,以日本的最低工资雇佣他们为我管理的企业工作。这既能解决国内就业紧张问题,还能增加我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同时也让这些劳动力挣到他们在国内挣不到的大钱,让许多家庭脱贫致富。您想想看,这些劳动力如果带着他们的打工钱回来,肯定要花的,也就会刺激地方经济,撬动国内的经济发展。这不也是良性循环吗?但这件事,没有可靠的人来做不行。要是随意放开,肯定会引起诈骗、敲诈、偷渡、非法压榨劳工,甚至是人口买卖的副作用。”

“所以您说,我去日本有没有意思?是不是比我待在国内更让人激动?而且关键是,这些事我要不亲自去干,那怎么行呢?整体的规划都在我的脑子里,也只能我去亲手操作,才有可能实现这些计划。而且客观上,也有太多环节和法律问题需要我去疏通解决了。而一旦做成,好处更是不可限量。那不是纯粹关乎金钱的问题,也许会形成一种成功的海外经营模式呢。至少也可以为在我后面,也想走出国门的国内企业提供一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起码也可以让为我工作的许多家庭就此摆脱贫困,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这就是宁卫民袒露的心曲。

他这人,向来待人接物给霍司长和彭原的印象是软和的。

可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