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一十九章 佩雷尔曼往事(2/2)

作者:幸运的球球
/>
后来他的妹妹后来也成了一名数学家,在瑞典著名的卡罗琳医学院从事生物统计学研究工作,这与佩雷尔曼的影响不无关系。

然而原本生活平静的一家人,随着苏联政局变动,佩雷尔曼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故。

苏联解体后,不少在苏联生活的犹太人都移民以色列。

1991年底,佩雷尔曼的父亲和妹妹也加入了移民的行列,可他的母亲却坚决不愿离开俄罗斯,双方最终分道扬镳。

这件事对佩雷尔曼打击很大。

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封闭起来,并决心永远不离开自己的母亲。

佩雷尔曼的性格会变得如此孤僻,又不合群,她父亲以及妹妹的离开,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这两年,来到江城大学之后。佩雷尔曼的性格才稍稍变得开朗了一些。

“庞教授,新一,我可能有点私事,需要处理一下,你们在这里等我吧。”

庞学林点点头,说道:“你去吧。”

佩雷尔曼走上前,跟那女子说了两句,很快,两人进了楼道。

“庞,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望月新一道。

庞学林笑了起来,指着不远处小花园内的石桌石椅道:“我们去那里坐会喝点小酒,等格里戈里出来。”

“行。”

望月新一说道。

接着,两人便径直来到石桌前坐下,将刚买的食物摆在上面。

庞学林直接用手指甲将红肠的薄膜撕开,又打开伏特加,给自己和望月新一一人倒了一杯。

这时候是圣彼得堡的八月,平均温度只有二十来度,不冷又不热,非常舒服。

两人就着红肠,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天。

伏特加属于超高浓度白酒,基本上就是一股酒精味,没有国内白酒那种醇香。

望月新一喝了两口就有点受不了了,反倒是庞学林,一边喝酒一边就着红肠,有滋有味。

他基本上不挑食,有啥吃啥,当然,土豆除外。

火星救援世界连续吃了七八年的土豆,那种滋味庞学林至今难以忘怀。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佩雷尔曼终于和那名女子终于从屋子里出来,来到了庞学林和望月新一所身前。

“庞教授,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妹妹伊莲娜。”

“伊莲娜女士,您好。”

庞学林和望月新一分别与伊莲娜握握手。

伊莲娜面露笑容道:“庞教授,新一教授,你们好,谢谢两位这段时间对我哥哥的照顾。”

庞学林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时,伊莲娜将目光转向了佩雷尔曼。

佩雷尔曼沉吟片刻,说道:“庞教授,等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我想跟你请个假。”

“怎么了?”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好奇道。

佩雷尔曼说道:“我父亲去世了,我和妹妹商量了一下,打算将他的骨灰从以色列带回到圣彼得堡和我母亲安葬在一起。”

庞学林说道:“没问题,到时候有什么帮忙的尽管说。”

佩雷尔曼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点了点头。

这时,伊琳娜道:“格里戈里,那我就先不打搅你了,有什么事电话联系,这段时间我都会在圣彼得堡,等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之后,我会打你电话,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以色列……”

佩雷尔曼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伊莲娜走后,庞学林和望月新一又去佩雷尔曼的家里坐了一会儿。

佩雷尔曼的家是一个只有两个房间的两居室,其中一间被佩雷尔曼改造成了书房,一年多没住人,屋子里除了多了点灰尘,整体还算整洁。

其中给庞学林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书房里的书架,从地板到天花板,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书以及手稿,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公式。

庞学林想象着十多年前,佩雷尔曼在这样的环境下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场景,对这家伙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外界对佩雷尔曼的评价大多是性格古怪,孤僻自闭,淡泊名利。

佩雷尔曼1993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到时候,曾经解决了多个数学难题,其中包括著名的“灵魂猜想”。

其出色的成很快就引起美国数学界的关注。

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高薪聘请他任教,但都被他谢绝了。

一年后,他回到圣彼得堡的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工作。

由于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欧洲数学会于1996年给他颁发“杰出数学家奖”,但被他拒绝。

2002年和2003年佩雷尔曼在网站上张贴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

此事震惊整个数学界,2004年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推荐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同样被他拒绝了。

次年,他辞掉了该所的职位。

2006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上,国际数学联合会(imu)决定将菲尔茨奖授予佩雷尔曼。

然而,面对这巨大的荣誉他同样选择了拒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就是佩雷尔曼的全部,任何影响他研究的行为,他都会拒绝。

这就是他当年证明庞加莱猜想后,为什么会同意前往美国哈佛、加州理工、普林斯顿等大学作报告,却没时间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颁奖典礼。

因为对他而言,这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

甚至于佩雷尔曼之所以愿意接受自己的邀请,前往江城大学工作,更多的是看重自己的庞氏几何,而非江城大学所能给他提供的环境。

当然了,在江城大学这两年,无论是,庞氏几何研讨班的学术环境,还是江城的生活环境,显然都让佩雷尔曼感到满意。否则以佩雷尔曼的性子,恐怕早就返回圣彼得堡,重新过他那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了。

而且庞学林也能隐隐感觉到,江城大学这两年的生活,佩雷尔曼对待学术的态度也有了不少改变。

否则他压根就不会接受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

……

三人一直在佩雷尔曼的屋子里呆到傍晚时分,这才返回酒店。

结果庞学林刚回自己房间,没过多久,又有一堆老熟人找上门来。

为首的便是望月新一的老师,来自德国的大佬法尔廷斯。

此外,还有彼得·舒尔茨,皮埃尔·德利涅,丘成桐等老熟人。

这些老熟人到来,庞学林自然要和他们会一会,望月新一和佩雷尔曼也被拉了过来。

晚上的时候,众人在酒店的会议室内进行了一场小型的冷餐宴。

一边聊天,一边讨论着不久前佩雷尔曼和庞学林共同发表的那篇关于霍奇猜想的证明论文。

庞学林还专门把在外面瞎晃了一天的艾艾也找了过来,介绍给这些大佬认识。

这也算是为艾艾今后在学术界的发展积累人脉。

一直到晚上九点,这场冷餐宴才顺利结束。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