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3章 好大的阵仗(1/2)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高祥喝了一口凉茶,一下子提神醒脑,振奋起精神。

他因疲倦而略显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兴奋的红晕。

随即,他放下了茶盏,才道:“殿下,太平府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料之外,下官也为之瞠目结舌。”

顿了顿,高祥接着道:“去岁一年,还外藩运送到太平府的货物,就价值何止亿万,据各县的统计,单单去岁一年,各县建起的货仓,就占地有万亩之巨。”

“这也引来了诸多的商贾,就说商行,去岁一年,新筹建的商行,就从三百七十九家,增加到了今年的两千五百余家。”

张安世虽说预料到,这外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但是没想到,居然可怕到了这个地步。

于是道:“这些商行……都是为了贩卖外藩货物的?”

“不只……除了集散货物之外,还有就是……从各地贩货至太平府,譬如江西的瓷器,江浙和福建的茶,河西之玉器,蜀中的锦缎。现如今,太平府就好似一个……一个……集散地。”

高祥喜笑颜开,继续道:“天下的货物,要出海至外藩,需走太平府。而外藩的货物,要进入大明,也需先进入太平府,再通过数不清的商贾,分发至天下各个府县。还有……海外大量廉价的羊毛和棉花,也先入太平府,纺织之后,在售至天下各府县。因而,商贾巨增……”

“这些商贾,有各藩镇在太平府筹建的,譬如赵王殿下,就在这儿筹建了爪哇商行,还有吕宋商行,安南商行等等,更有一些大食人、天竺人,也借此便利,与汉商合作,筹建了一些商行,以供所需。”

“除此之外,便是天下各府县的商贾……或者说,某些读书人,他们为了订购货物,或者给海船供货,也纷纷在太平府,筹建各种贸易商行,少则雇佣三两人,只对外联络之用,多则数百人,涉及到皮毛、瓷器、香料、象牙、花椒、棉布等等贸易。”

“所以,除了海关能从中征收入关的关税之外,这些商贾云集,所筹建之商行,还有往来于天下的货物,还有大量商货所需,继而扩产大量的棉纺作坊,实是教人无法想象。”

高祥显得激动不已,眼眸中就像聚着光,继而看向张安世道:“殿下,正因如此,除海关税赋之外,太平府的税赋,也在此带动之下,可称之为暴涨。”

太平府,现在就相当于是整个天下的对外窗口,海外的藩国贸易,以及对大食、天竺人的贸易,统统经过太平府,集散至天下十八省。

而十八省的特产,某种意义而言,也从这里登船,送去四海之地。

无数的货物往来,所带来的庞大商贾聚集效应,再加上大量的市场需求,必定催生更多的作坊,还有多如牛毛的商行。

而这……不过是第一步而已,可即便是第一步,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也足以让人惊叹不已了。

张安世叹了口气道:“真是没有想到啊!这样说来,太平府的税赋,比之去岁,涨了多少?”

问到这个问题,高祥的神色越加激动了,道:“现在还有一些,尚且还未统计出来,不过初步的预估,应该涨了一倍陨稀!?

一倍?

张安世此刻是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要知道,太平府的基数比之其他地方要高得多,这样高的基数,尚且还能大涨一倍,这就十分可怕了。

缓了半响,张安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似的:“囊括了海关税赋吗?”

高祥摇头笑道:“海关与太平府的数目不相通,下官就算想要加上海关的数目,怕也没有海关的数目呢。”

张安世一想也是。

也即是说,一旦再加上海关的数目,那么这个数字,就要远远超过一倍了。

张安世一下子也激动起来,道:“赶紧清点出来,下文给于谦,让他也立即厘清账目。除此之外,要派人盘查府库,账目和府库的实际数目要清楚详细。”

高祥道:“是。”

张安世接着叮嘱道:“这些日子,你要辛苦一些,每一笔数目,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说枪打出头鸟,这数目太大了,难免让人生嫉,一定要防微杜渐,免得有人挑出什么来做文章。”

“是。”

张安世想了想,又道:“让邸报的人来,我要亲书一篇文章,教邸报刊印。”

“文章?”高祥先是诧异地一愣,随即一脸无语地看着张安世。

这写文章,可不是这位郡王殿下的专长啊,何况……还是亲书……

高祥犹豫了一下,觉得还能挣扎一下,于是道:“要不,下官来润色……或者请长史府的书佐们……”

张安世大手一挥:“需我亲笔,此等文章,你们不懂!”

高祥的脸有点僵,却又无可奈何。

张安世目送走了高祥,随即便开始咬着笔杆,专心致志地努力琢磨到了半夜,这才写下一篇文章,随即让人急送出去。

……

次日清早,只睡了两个多时辰的张安世还是打起了精神,兴匆匆地去往东宫。

东宫没了朱瞻基,清冷了许多,每一个宦官都是蹑手蹑脚的,平静得可怕。

张安世先去见了自己的姐姐,张氏看到有些日子没见的弟弟还是很高兴的,笑吟吟地道:“你呀,可许久不来了,你长大了,翅膀长硬了。”

张安世道:“阿姐,我这不是为陛下和姐夫分忧吗?怎么到头来,却没有讨着好。”

张氏道:“反正说什么,都是你有理,也罢,由着你。”

张安世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想了想道:“姐夫的身子,好像有些不好。”

张氏的笑容一下子收敛起来,也忧心忡忡地道:“这些时日,他不得不节食,确实神色不好。陛下见他肥胖,三令五申………”

说着,张氏摇头,表示担心。

张安世道:“姐夫说,他平日里也没吃什么,可无论如何,这身子总是减不下来。身子肥胖,确实容易引发许多的疾病……”

“是吗?”张氏的脸色更是凝重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肥胖乃是福气,因而人们对于肥胖,反而持有欢迎的态度。

不过太子的问题就在于,他过于肥胖,已经导致了身体的不便。

至于肥胖的危害,其实这个时代,似乎也没有人真正愿意去理解。

张安世便絮絮叨叨地将肥胖的问题,一一说了。

张氏频频地点着头道:“这样看来,父皇是对的,那几个赐来东宫的御厨……”

说罢,她眼底一沉:“还真得依着这些厨子才好。”

张安世道:“不知姐夫平日里都吃什么?”

张氏便道:“明日我让人将食谱给你瞧一瞧。”

张安世应下。

从张氏这儿告辞出来,张安世便悄然去见朱高炽。

朱高炽此时正在詹事府中批阅票拟。

皇帝年纪大了,一些琐事,自然要交给太子来处置。

朱高炽见张安世来,不禁露出了喜色,道:“来了?”

说罢,给宦官们使了个眼色。

宦官们退下。

朱高炽抬眸看了看周围,终于不见其他的人影了,急道:“让你带的东西,带了吗?”

张安世直接干脆地道:“没带。”

朱高炽:“……”

朱高炽本是满目的期待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

这是有多失望就有多失望!

张安世语重深长地道:“方才去见了阿姐,阿姐也很担心姐夫。”

朱高炽脸上的失望表情又一下子没了,急道:“你没和你阿姐说什么吧?”

张安世摇头:“没有。”

朱高炽吁了口气,才道:“哎,我饿的厉害。”

张安世道:“姐夫,我细细想了想,姐夫若是继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怕……要折寿的。”

这话,也就张安世敢说了,要不谁敢在太子朱高炽的面前说这些。

朱高炽板着脸道:“怎说这样的丧气话。”

张安世知道自家这姐夫也就是摆出来的严肃,他是不怕的,便道:“姐夫这些时日节食,可清瘦了吗?”

朱高炽如实道:“长了两斤。”

张安世便越发的忧心了。

他很清楚,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自己这个姐夫,可能也就这几年寿数了。

眼下短命的最大原因,极有可能便是肥胖,肥胖所带来的其他疾病,都可能是元凶。

张安世于是叹了口气道:“节食为何没有效果呢?莫非……”

“好啦,好啦……”朱高炽没好气地道:“不要总提吃食……”

张安世只好道:“我想一想办法便是。”

朱高炽又道:“这些时日,本宫也从杨溥学士那儿,学了一些商道,以商业来充实天下之血脉骨骼,犹如人之血液一般,充盈人之骨肉。现在方知,要鼓励工商,实在也不容易,需有码头,加快商业的流通,需有道路,甚至还需更好的铁路,才可大大的降低运输的成本。还需有廉价的土地,免得土地被士绅们占住,狮子大开口。更需有大量的雇工,寻常的劳力,倒也罢了,可工商指望完全大字不识的劳力是不成的,需得有大量能够识文断字、见多识广之人……”

朱高炽继续道:“更不必说,还需确保官吏相对能够廉洁,确保他们能疏通道路,清剿山匪……这种种所需。哪一件,若是办成了,在历朝历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啊。”

张安世道:“起初的时候,万事开头难,可到了后头,就相辅相成了。”

朱高炽来了兴趣:“相辅相成?”

张安世点点头,便道:“就说山贼土匪吧,这满天下,历朝历代,哪怕是极盛之世,天下各处的山贼土匪就从来没有杜绝过。只不过,天下安定的时候,山里的土匪少一些,至多也只敢洗劫一些村落,不太平的年景,则多一些,动辄聚众数千上万,攻城略地。”

“可说到底,这些都是实在活不下去,没有土地的百姓,不得不上山为寇,才能存活。他们对天下有巨大的危害,对工商,危害也不小,这从商走货之人,一旦遭遇了山贼,不但货物尽失,便是性命也不保,如此一来,便大大的增加了流通的成本。可一旦工商能够兴起,就意味着,工商可以吸纳大量失去了土地之流民,让他们做工,养家糊口,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在山中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做贼?”

张安世看朱高炽很是认真地听着他说话的样子,笑吟吟地继续道:“读书也是一样,从前读书,只能考取功名,可寻常百姓,考取功名何其难也,考不上……就等于一切都白费了。可如今,读书有了更多的用途,百姓们也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